在人人租租手机逾期不还,法院判了,下面是躬身破局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手机贷款是什么公司的贷款
23年7月4日京东价
一部在京东商城售价7699元的256G苹果14PRO,在人人租的365天租完即送套餐居然高达11125元,如果将其视为分期付款,折合年利率高达45%,差不多是房贷利率的十倍!如此高代价的超前消费,却仍有年轻人趋之若鹜,更有甚者用这种租机方式来融资,通过租赁拿到手再变卖的方式来获得短期的流动资金,殊不知你已经掉进了合法高利贷的陷阱,近日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类似案件。
23年7月6日租机价格
2020年11月14日,被告小明(乙方、租户)通过“人人租机”平台(丙方、平台)与原告众森租赁公司(甲方、商家)签订《租赁服务协议》一份。主要约定:乙方向甲方租用iPhone12 64G手机一部,月租金394.81元,租期自2020年11月16日至2021年11月15日,共12个月,总租金4737.7元,设备押金4800元,已付押金1180元,买断价8188.7元;租赁期间乙方逾期支付租金超过7个自然日时,甲方和乙方之间的租赁服务关系自动转为买卖关系,乙方同意无条件支付买断款买断租赁设备;买断款=买断价-已付租金-已付押金。
小明按约定支付了6期租金,共计支付租金2368.86元,自2021年5月16日起逾期,尚欠甲方6期租金未支付。故甲方将小明起诉至法院,要求小明赔偿甲方手机买断价损失4639.84元,并支付违约金(以4639.84元为基数,自租期到期日起至实际偿付日止,按照一年期LPR四倍计算),并且律师费、诉讼费由小明承担。
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租赁服务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亦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其效力应予认定。原告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向被告交付了租赁物,被告亦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一方的义务。被告在租赁期间未能按照约定足额支付租金,构成违约,根据合同约定,双方之间的租赁服务关系自动转为买卖合同关系,被告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向原告支付案涉租赁物的买断款。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手机买断款4639.84元(买断价8188.7元-已交押金1180元-已付租金2368.86元)的主张,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
原告主张被告按照LPR的四倍支付违约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主张的违约金实质上是因被告逾期支付手机买断款产生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原告主张的违约金计算标准过高,法院综合考虑合同约定,酌定以4639.84元为基数,自2021年11月16日起(即租期届满之日)至实际给付之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标准为基础加计50%计算违约金;原告该项诉求的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最后判决:
一、小明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向原告支付手机买断款4639.84元;
二、限小明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向原告支付以4639.84元为基数,自2021年11月16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标准为基础加计50%计算的违约金;
三、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不难看出法院支持了原告高额的租金和买断价定价标准,同时还支持了违约金,如果被告能主动和平台协商,或许可以将部分租金减免,值得一提的是,被告小明并未到庭参加诉讼,也未递交答辩状,等于放弃了自己答辩的权力,如果被告能出庭,完全可以主张原告对于买断价定价过高,按照买断价支付给原告,原告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利润,按照补偿性原则,不应再给原告支付违约金,或许能得到支持。
看到这里我相信您肯定有很大的疑惑,既然人人租平台对于租金定价这么高,为何大家还舍近求远,放弃京东或者淘宝的分期付款而选择这种以租代购的购买方式呢?
原因很简单,现在互联网金融太发达了,借钱变得超级简单,随便打开手机上一个APP都能看到借钱的选项,以至于借钱消费变成常态,寅吃卯粮乃至入不敷出,随之开始拆东墙补西墙,陷入无限还债的怪圈,当负债达到一定的高度,开始借无可借的时候,就有人想到了对于征信要求更低的租赁平台,通过先租后卖的方式来获得短期现金流,这种高买低卖的价差通常能达到一半以上,饮鸩止渴已成负债人最后的无奈之举。
而租赁平台要收割的就是这一批人,于是打着租赁的幌子,其实做的就是高利贷的生意,租赁平台不同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公司还会受到银监会严格的监督,对于借款人的条件有一定的门槛,对利率的上限也有限制,年化利率超过24%的部分,法院一般不会支持,但是租赁合同完全属于遵循意思自治,法律尊重双方当事人约定,既然承租人愿意接受出租人的高定价,法律也不会多管闲事。
无奈我们周围既充斥着消费主义的呐喊,又陷入了合法高利贷的包围,但你记住!超前消费是常态但这并不正常!透支未来的人必定输掉人生!
好了,就说这么多,感谢您的关注,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身边需要帮助的朋友,更多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一起破局,下期间!
手机贷款不还会有什么后果
7月26日,杭州钱塘区公安分局闻潮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预警:市民王先生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接警后,反诈电话专员立刻进行电话联系,派出所警力也同步赶去现场。
1
众人很快找到当事人王先生。大家问王先生:“你遭遇了什么诈骗?”
王先生说,自己刚刚只是接到一通“FaceTime”视频电话......
原来,王先生不久前接到了自称是某银行客服的FaceTime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王先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称银行通过查询,发现王先生名下的银行卡有几笔贷款业务需要取消,否则会影响征信。
随后,信以为真的王先生按照骗子引导进行操作,下载了某会议软件,与对方进行屏幕共享,正准备把钱转入对方所说的安全账户时,接到了派出所的反诈劝阻电话。
反诈专员告诉王先生,这是近期频频出现的虚假征信类诈骗。骗子冒充客服人员,利用事先获取到的个人信息,编造各种借口让受害者转账,对方诱导下载屏幕共享软件,就是为了获取取款密码。
经过一番耐心讲解和反诈宣传,王先生终于醒悟过来。之后,大家又帮助王先生关闭了手机的FaceTime功能,并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成功止损11万元。
2
说起这个“FaceTime”骗局,最近出现频率确实挺高。前阵子,上城清波派出所接到银行的报警电话,说有客户疑似遭遇电信诈骗。
民警赶过去一问,这位客户说接到96110的FaceTime视频电话,要求按对方所说转账。民警接过电话一问,对方就匆匆挂断。最终,在民警指导协调下,男子还掉了刚申请的20万元贷款,银行账户内33.8万没有损失。
广大网友们注意了!
因为存在安全隐患,7月19日,微信安全中心也曾发布安全提醒:
近期,我们接到用户反馈,有骗子假称自己是“微信客服中心”“微信回访中心”“微信支付中心”等官方客服,使用「FaceTime」功能,向iOS系统用户发起视频通话。
微信团队在此声明,微信团队不会以FaceTime方式联系用户,但凡用这种方式就是仿冒,不要接听。请广大用户警惕陌生FaceTime来电,避免受骗。
警方提醒,近期不少骗子假冒电商、银行或社交平台的客服人员,向苹果手机用户发起FaceTime视频通话,利用事先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各种借口让事主转账;也有骗子会引导下载其他会议软件,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获取事主的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实施诈骗。
简而言之,陌生人的FaceTime不要接听。如不需要,可以通过设置关闭FaceTime功能。
(杭州日报微信公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手机贷款是什么公司的贷款(手机贷款不还会有什么后果)":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35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