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衡阳保卫战尸骨,衡阳保卫战牺牲的将军

衡阳保卫战尸骨,衡阳保卫战牺牲的将军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地图集

卢青义近照。本报记者陈振海摄

“兄弟们!来世再见。”

抗战电影《八百》中,演员李晨在最后撤退前,作为一名鲁兵,与战友说了一句“来世再见”,让无数观众瞬间泪流满面。这个场景艺术地再现了电影演员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士兵不畏死亡的慷慨壮举。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中国军人的确曾在一封绝望的电报中发誓“誓死报效祖国”,“来世再见”。《大公报》刊发后,这份由著名抗日军人方先觉从极其惨烈惨烈的衡阳保卫战战场发出的“最后电报”,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正在奋力支援二战盟军的亿万军民。

“最后一封电报”的发件人陆庆一还活着。经过多年残酷的战争和沧桑,他现在平静地生活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的一个村庄里。穿越大时代的洪流,他顽强地活着,守护着这段早已被遗忘的过去。

独自站在孤独的城市里47天

微风习习,稻浪翻滚,白鹭低飞,卢青义老人家被一大片稻田包围着。

卢青义参战时还是个未成年的“黄耳仔”,如今已是92岁的老人。他瘦弱的身体有些佝偻,耳朵有点背,但身体依然硬朗,说话也很流畅。

在老两口居住的老房子里落座后,陆老开口讲起了自己人生经历的酸甜苦辣,把记者的思绪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28年,我出生在长沙南门登龙街。爷爷奶奶在长沙做生意,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鲁老回忆,1938年,日本一路南下,处境危急的长沙城在“闻喜大火”中成了一片焦土。之后随家人搬回湘潭老家。

1940年,我的祖父去世了。失去了“主心骨”,家庭越来越困难,卢青义不得不辍学。1941年,他刚满13岁,到长沙谋生。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伤亡惨重,减员严重。长沙到处都有征兵点。

恰逢第十军招募报务员。陆青毅报名参加了考试。通过选拔后,他在长沙城接受了半年的训练,后来被分配到第十军。

1944年,日军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急于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的大陆运输线,疯狂实施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这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中国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扼守粤汉铁路的长沙、衡阳是主战场之一。

当年5月底,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大将横山勇发现了薛岳“天炉战术”的漏洞,狡猾地实施了作战计划。当年6月,长沙失陷,衡阳以北无碍。日军大举南侵。

10军奉命死守衡阳,寸土不让,等待援军。然而,双方的实力相差甚远。守军只有一万七千多人,日军十多万。还动用了大量飞机和火炮轰炸驻军阵地和衡阳城。

鲁老回忆说,1944年6月下旬,在横山勇的指挥下,日军三个师对衡阳城发起第一次强攻,从地面和空进行轰炸。但守军士气高昂,从容应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日军阵地几乎没有推进。

“日军也用了毒气,我军一个排整整中毒。城里的防毒面具都送到了前线,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后来他们只能把毛巾打湿,裹在脸上,防止气体。”陆老说。

此后,日军分别于7月底和8月初对衡阳城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猛攻。由于伤亡惨重,粮食弹药供应紧张,援军尚未到达,十军守城难度越来越大。终于在8月6日凌晨,日军将防线撕开一个口子,从北门突入衡阳。

“6日中午,方先觉司令员召集各师师长、参谋长在衡阳城开会,最后决定放弃从衡阳城突破,并拟出电报。”陆老说,6日下午,翻译把电报交给了他,他马上送到枝江,电报经枝江空兵站转到重庆。

由于援军长时间不到,衡阳城成了一片焦土,城内官兵的生命危在旦夕。与日军谈判后,方先觉率部于8月8日放弃抵抗,这支孤军一直坚守了47天。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通电了。来世再见。”

“当时我不知道电报的内容。送来不久,我就被俘了,一千多人全被日军扣押在衡阳天主教堂里。”陆老说。

衡阳保卫战历时一个半月以上,军需巨大,日军粮食供应极度短缺。到秋收时,日军挑出一批年轻力壮的十军被俘官兵,用枪指着他们,强迫他们抢老百姓种的米。

“我也被选中了。”陆老说,20多人白天收粮,晚上休息。在去湖南零陵的路上,他们被看守的日本兵逼着上山,到老百姓家里抢饭吃。他们抓住机会,上山后向老乡说明情况,吃了一顿饱饭就跑了。日本兵怕遇到游击队,不追。

逃走后,卢青义一路向西,到处寻找部队。在湘中武冈地区,他遇到了七十四军的游击队,随后他被带到了七十四军军部,安排在电台工作。通过军用电台,他联系了贵阳的十军留守处。最后,几经波折,卢青义来到贵阳,回到了原部队。

在贵阳的十军留守处,卢青义第一次看到了《大公报》发表的《最后的力量》:

“今天早上敌人从城北入侵后,就开始了城内巷战。我官兵全部死伤,没有一兵一卒阻挡进攻。我发誓向党和国家报死讯,尽军人之责,绝不承担我一生受教育的意义。这条信息可能是最后一条,下辈子再见。”

“看完之后没忍住哭了,感觉特别难受。那么多战友,有些和我差不多大,不到20岁就壮烈牺牲了。”陆老说,他庆幸自己能在异常惨烈的衡阳战役中活下来,但成千上万的战友在衡阳留下了生命,为国家和民族流下了最后一滴血。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通电了。来世再见。”在记者面前,陆老泪流满面,几乎一字不差地背诵了整篇留言。他说,70多年来,他无数次在脑海里背诵这封电报。

衡阳失陷后,大量阵亡将士的尸体暴露在野外,长期不放,日晒雨淋,面目全非。抗战胜利后,军十师师长葛贤奉命返回衡阳,收集并安葬阵亡将士遗骸。

十军60多名官兵闻讯赶来,卢庆义是其中之一。“很多遗体都腐烂了,残缺不全,臭气熏天,我看着心里就忍不住流泪。”陆老说,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收集了3000多具阵亡将士遗体,全部集中安葬在衡阳郊区张家山。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整编,卢青义编入整编第三师。1946年,卢青义选择回到家乡,离开了战场。“那时候我已经当兵四五年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我拿到证件和路费后,就回老家种地了,再也没出去过。”陆老说。

珍惜和平,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

转眼70多年过去了。离开战场后,陆庆义几经辗转,最终落脚湘潭市雨湖区江舍镇一间河村。

70多年来,卢青义和他的爱人邓一直努力工作,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如今,一家人四代同堂,老两口依然坚持工作,在老房子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陆老告诉记者,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从2015年开始,他每个月都能领到400块退伍军人补贴。两个儿子都已经结婚,大儿子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二儿子现在是海南省海口市的公务员。他和老伴身体都很好,儿孙们也经常回来。

70多年来,卢庆义时常想起倒下的战友。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都被遗忘了,很多战友在脑海中的样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能记住的名字也越来越少。然而,当年惨烈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枪炮声。

在卢青义心里,还有一件事是终身遗憾。当时有个同学叫罗学贤,也在十军电台工作,两人交情很深。遗憾的是,他的同学和战友没能在战争中生还,死于日军飞机的轰炸。他死的时候还很年轻,不到20岁。

“战后,我一直想给罗学贤的家人写封信,告诉他的家人他牺牲的事。可惜我的照片,证书,同学记录都丢了。我不知道他的家庭住址,也不知道该把信寄到哪里。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卢老说道。

近年来,卢青义经常受邀参加各种与纪念抗战有关的主题活动。2015年9月3日,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应邀出席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并于当日登上11号阅兵台接受检阅。

在卢青义的卧室里,墙上挂着许多他参加抗战纪念活动的照片,桌上放着各种荣誉和纪念奖牌。“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无数官兵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鲁老说:“我们要珍惜和平,希望不再有战争。”

鲁老说:“战争太残酷了,无数人因为战争而在《你将何去何从》中丧生。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伤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些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牺牲的军人。”

老兵死了,只会淡去,衡阳保卫战老兵越来越少。活着,他们是民族英雄;逝去,他们是永恒的丰碑。(记者刘、帅才)

责任编辑:薛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衡阳保卫战尸骨,衡阳保卫战牺牲的将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4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