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改革开放40年。
窑湾文化街区整体鸟瞰图。
雨湖区领导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玉湖工业新城规划图。
万楼夜景。
姜瑞晨刘娟泗陵谭倩
位于湘江边的雨湖区,是湘潭城市文明的发祥地。明清时期,这里码头众多,商业繁荣。勤劳的人们用汗水锻造了“小南京”“金湘潭”的金字招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全球。40年来,地处中国腹地的老城区雨湖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在城市建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文化塑造和传播的舞台上驰骋,向着优质区蝶变。
巍峨的万栋楼是雨湖崛起的标志,湘潭火车站和煤堆是雨湖发展的见证。区委、区政府带领广大干部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群众期待,努力转好,用一次次务实创新、艰苦奋斗的精彩实践和激情,让这四十年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期待改革,满怀激情,推动发展——四十年风雨,千年雨湖欣欣向荣!
一串串对比鲜明的数据,美丽城市的照片,幸福的笑容,来之不易的荣誉...40年来,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玉湖在改革开放的春风迈着矫健的步伐,绽放着璀璨的花朵。
综合实力的提升托起了富民强区的梦想
数据是可以证明一个城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温度计”,是宏观政策实施效果的“信号灯”,是人民生活质量变化的“晴雨表”。
看看这些数据——
区域面积不断扩大。1992年,玉湖地区成为新的玉湖,面积从78平方公里增加到今天的451平方公里,增长了近5倍。随着区域面积的增加,人口也从30万增长到60万,人口红利不断释放。
经济总量在不断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59亿元,增长15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2亿元增加到307亿元,增长42倍,年均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从3亿元增长到325亿元,增长了10倍,年均增长31%。规模以上企业由8家增加到12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
财政收入在增加。2001年,雨湖区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19.3亿元,增长56倍,年均增长16.8%。40年来,雨湖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300多项。2017年被确定为小康县(市区)。
工业经济全面繁荣,创造破茧腾飞的环境
评估情况,确定自己能健康行走;帆聚,长缨系黑龙。40年来,雨湖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调整工业经济发展结构,取得了丰硕成果。
积极发展园区经济。2012年,雨湖区启动建设湘潭锰矿区雨湖工业集中区。经过努力,园区生态得到恢复,环境逐步改善,成功引进企业85家。园区总产值从起步阶段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63亿元。特别是去年与华夏幸福成功签约雨湖产业新城PPP项目,积极承接湘江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全面开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运营新篇章,全力打造“中国创智新城、三湘城市客厅”。
三产经济齐头并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雨湖区抢抓机遇,迅速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湘江第一湾雏形初现。万楼景区、九华山景区、齐白石纪念馆成功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窑湾文化旅游街区隆重开业。仙女山生态旅游小镇、江舍现代农业示范园、孟想国家矿山公园已初具规模,一场全域旅游盛宴即将呈现。商贸物流繁荣活跃。中南农机市场、河西地下商城、湘潭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专业市场日臻繁荣,三桥布匹市场再现昔日布匹市场繁荣景象,湘潭义乌小商品城一枝独秀,砂子岭市场群升级成型,全区商业网点615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金融通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文化、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方兴未艾。先锋鹏博互联网产业园引进企业45家,BBK异军突起,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成为西南地区零售业的领跑者,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提升农业经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实施,“两免四补”、取消农业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持续实施,农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随着姜社、袁祥堂的入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玉湖从袖珍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迈进了新的征程。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城区全面退出种植养殖,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试点基地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江舍现代农业示范园因其凝聚力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创新创业园,对全市乃至全省产生辐射影响。201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9.5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农业品牌享誉国内外。建成绿色或无公害产地认证基地15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3个。九华红甘蓝、湘潭矮白、沙子岭猪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订单生产的蔬菜进入港澳市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培育了2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家庭农场、332个规模养殖户,造就了一批现代农业生力军。
改革激发新动能,结出芬芳果实。
千帆争发展,创新者为先;百战百胜,改革者胜。雨湖区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统揽全局,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化区域发展、文化挖掘、机制要素等领域创新,全社会创新开放发展活力涌动。
行政领域的改革提高了效率。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干部人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社会事务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逐步精简机构、规范管理,逐步完成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逐步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大幅提高行政效率和区域竞争力。
经济领域的改革激发活力。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实现区、街、乡镇企业民营化,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和激活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体系,各类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萌芽,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经济充满活力。
社会领域的改革已经开花结果。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资源日趋均衡。“1+1+1”生态圈建设经验已在全省推广。医药卫生改革有序推进,以药养医成为历史。家庭承包和分级诊疗成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推进环卫改革创新,率先进行环卫市场化改革,实行街巷长制,构建“大城管”格局。司法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全省率先实施公安环保执法,查处全省大气环境污染第一案,等等。各项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惠及雨湖人民。
古城旧貌换新颜,玉湖魅力绽放。
放眼现在的玉湖:万楼新城、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逐渐重现昔日繁华,市区内“十纵八横”等道路陆续改造升级。河西湘江风光带建设如火如荼,“百年锰都”变身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承载功能全面提升。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以前辖区只有107、320国道,修了几条主干道,比如北路、韶山路、一号桥。现在京珠高速、上瑞高速、长勺楼高速交汇,沪昆高铁、湘黔铁路、长株潭城铁穿境而过。河西滨江风光带全面贯通,三桥、连城大桥跨江而立,杨梅洲大桥即将建成,形成连成一环、一带的综合交通网络。农村公路全面改善,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通”,总里程560公里,硬化农村公路448公里。同时,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天然气、路灯、水利等设施逐步完善,邮政通信、互联网等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城乡日新月异。旧城改造持续推进,提升小街小巷725条,改造老旧小区320个,建设小游园30多个,实施棚改项目60多个,3.5万居民搬入新居。新景嘉园、白石古莲城等高档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万楼新城、窑湾古街重现昔日繁华。美丽乡村异彩纷呈,建成美丽房屋16栋,建成美丽乡村12个,美化居民住宅208栋,森林覆盖率37%,城镇化率85.5%,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力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继续开展市容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规范餐饮住宿和农贸市场,步入街道管理和卫生常态化,创新实施“河长制”,退出涟水河网箱养鱼全线,取缔湘江、涟水沿岸所有非法采砂点,逐步退出涉环保企业,让生态环境重现青山绿水、晴空万里。
民生福祉惠及百姓写下温暖幸福的答卷。
社会和谐,民生最重要;民生无忧,幸福可期。
一提到民生,就像一缕明媚的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它不仅照顾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与人们的福祉齐头并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雨湖区委区政府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雨湖区通过一系列实践,清晰勾勒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民生情怀。
民生继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投入逐步增加。特别是近五年来,民生投入54亿元,占年度支出的70%以上,完成实事项目201件。投入7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帮助全区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17年,全区全面实现小康达到9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564元和1222元分别增加到35176元和28208元,分别增长了13倍和22倍。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成功创建省级“五化”民政示范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覆盖全区,文化馆、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191个。白石广场、玉湖公园、和平公园人山人海,齐白石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活动广受好评。教育优势越来越强,整体细化,校园安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有各类学校160多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常年位居全市前列。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风车坪、金庭学校等教育品牌家喻户晓。医疗卫生事业日臻完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到443个。所有村(社区)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平安雨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安、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网全面织密,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应急管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等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扑面而来。
美好的愿景渐渐成真,幸福的画面如画。如今,越来越多的雨湖人队发现,居民出行更方便,文化生活更丰富,百姓看病更快捷,子女上学更省心,老人得到更多优待...民生惠民,民生实惠平易近人,区委区政府的心更贴近百姓。
天时地利人和有助于培养,改革开放硕果累累。湘江秀美,千年雨湖熠熠生辉。现在,是收获的季节,又到了起航的时候。回望过去,玉湖人民激情满怀,思绪万千,那是一段铺天盖地的慷慨回忆。展望未来,玉湖人充满自豪和想象,这是从现在开始大步向前的使命。雨湖人民坚信,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乘着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沐浴着党的十九大的浩荡春风,这艘承载着60万雨湖人梦想的巨轮将继续破浪前进,高歌猛进,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版图片由雨湖区委宣传部提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风云激荡的岁月,风云激荡是成语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4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