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互联网新技术正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场景你可能也很熟悉:
你刚刚在手机聊天软件里跟朋友提到你想去某个城市看看或者买点什么,相关的旅游平台或者电商平台就能精准的开始给你推送相关链接。
你的车险还有两个月就到期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广告接踵而至。
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你的名字甚至地址,原来是推销电话。
当然还有更严重的电信诈骗、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偷逃税款、贷款等违法行为。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许多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典型案例-
比如,个别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窃取每月更新的新生婴儿信息,出售给他人;
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在系统内查询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微信出售给他人;
雇佣他人通过拨打从网上购买的学生个人信息上的家长联系电话,冒充“学校教务处”、“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以获得国家教育补助为由,诱骗学生家长用自己的银行卡向自己转账,从中获取钱财。
……
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谁在泄露我们的信息?
360安全研究员于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个人信息往往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被泄露。
其中,主动公开的渠道可能是在网上分享火车票和身份证照片;在钓鱼网站和恶意应用中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连接钓鱼WIFI导致信息被盗等。
被动泄露的渠道可能是企业内部存储的用户信息因企业被黑客攻击而泄露,或者是企业人员泄露客户信息。
特别是app、小程序等各种新型应用和服务层出不穷,也存在移动应用质量参差不齐、破解篡改现象普遍、分发渠道混乱等问题。很多app公司都从中获利。
对于这背后的乱象,中诚智库总裁约翰·杨向《经济日报》记者透露:
第一,应用开发门槛低。相对于传统软件行业每年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团队开发一个软件,移动应用软件通常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开发并投入市场产生利润,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涌入市场。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每年有上万款应用没有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安全问题频发。
二是正版应用软件被大量破解或篡改。技术层面上,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简单,很容易实现反向破解。而且Android平台不需要安全签名认证,破解或篡改后带有恶意代码的软件也可以正常安装。在市场层面,由于国内绝大多数网民普遍接受“免费模式”,不愿意为正版应用付费。因此,大量移动互联网公司通过破解热门正版软件,发布“免费版”、“越狱版”、“通关版”应用,添加广告来获取利润;有些公司为了扩大利润空,甚至发布带有病毒木马、广告费、后门远程控制、隐私窃取等恶意代码的第三方版本应用。,严重损害用户权益。
三是应用软件下载渠道混乱。目前市面上超过一半的安卓应用存在可疑行为,部分下载渠道甚至依靠恶意应用为生。市场上50%以上带有恶意广告插件的软件或游戏,客观上成为了恶意软件传播的温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大线下商家为了推进相关工作,会对顾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登记,这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北京大学科技园创新研究院产业研究分析师李震说。
俗话说,早起不赚钱。一些app公司花时间和精力收集个人信息,自然是因为这些个人信息可以盈利。
我们的信息可以用来做什么?
简单来说,有一条黑色产业链,分为两类——
从商业行为来看,获取个人信息多用于用户偏好分析和精准投放的商业行为,也有部分用于身份验证或信用验证。
从网络诈骗来看,获取个人信息主要是实施精准诈骗,骗取用户资金。
约翰·杨进一步介绍,可以分为五类。他们在窃取通讯录、邮箱、照片、账户信息等个人隐私,主要用于个人信息买卖等活动;通过间谍软件、网络钓鱼诈骗等行为盗取小额资金;造成频繁死机、数据删除、芯片损坏等系统损坏问题;推送垃圾、色情等信息牟利;进行舆情收集、远程监控等违法行为。
实际上,买家和卖家相互勾结。“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黑色产业链。通过个人信息的出售和利用,可以实现广告推广和电信诈骗。”李震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支付的盛行,个人信息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促进了黑灰产业的滋生。
据余奎介绍,上游负责收集、窃取、整理个人信息。诈骗团伙需要利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因此处于黑灰产的上游。
中游负责买卖个人信息。上游输出后,信息会通过黑灰产论坛、暗网等渠道流转,最终成为诈骗团伙手中的素材。
在下游通过精准犯罪获利或实现其他灰色利益,利用这些信息实施冒充公检法、领导、客服退款等精准诈骗,骗取用户资金。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个人信息泄露会造成什么危害?
李伟表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最轻的危害是个人信息暴露在公众面前,可能会流向更多的广告卖家,用户会时不时收到各种无用的推广信息轰炸;
其次,受害者的账号可能被复制从事违法活动,从而自身受到牵连;
最严重的情况可能是个人信息的暴露会导致不明债务、网络威胁和网络诈骗,个人账户被封,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目前智能终端已经从简单的手机衍生到车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现在工业互联网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工业app,一些严重的信息泄露会威胁工业生产的安全。”约翰·杨说。
不过,不用太担心。近年来,相关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相关部门加大了信息安全防控力度。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处置机制》。随着5G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2020年的重要行业之一。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对移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基于移动的安全产品,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目前这样的企业有几十家之多,移动安全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很快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个人用户信息安全教育的深入,以后大家会更加注重个人信息的分享!相信在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个人信息会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中,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会逐渐减少,网络安全会更加完善。(经济日报记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在哪可以买到,个人信息一般是如何泄露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49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