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平台相继宣布,发帖地的IP领地将显示在用户简介页面和评论区。当用户留下评论时,会被贴上“来自哪里”的显示。目前国内IP显示给省/地区,国外IP显示给国家,用户无法关闭该功能。
为了规避平台的新要求,有人把目光聚焦在了IP代理上,通过代理工具改变IP版图,相关灰色产业也浮出水面。那么,如何做好IP代理的灰色生意呢?用户随意更改IP属地是否存在风险。
状态
买IP代理工具的人多了。
网络平台推出IP展示功能后,一些以代购、海外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博主频频“翻车”。某平台旅游博主“小悉尼在日本”,之前的个人介绍是“常年生活在日本,一个90后的老阿姨”,但经过IP显示,领地是辽宁省,随后博主赶紧换了昵称和简介。此外,一些以分享异地本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博主,被发现IP属地都在同一个城市,也被质疑营销公司统一注册运营。
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的负责人王驰表示,内容与博主的实际位置分离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些所谓的“海外博主”将购买和推广产品作为盈利手段,需要在国外打造一个人的“个人设计”。IP属地性的展示,让这些人“原形毕露”。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很多博主或其背后的营销公司来说,展示IP领地后并没有“方法”。有人盯上了IP代理这种新方式,通过代理工具改变IP版图。这种方法最近在业内“流行”,相关灰色产业也浮出水面。
IP代理的原理是在前面的流程中“插入”一个步骤:用户先向代理服务器发送发布信息的请求,然后服务器再转发给站。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IP代理”、“动态IP”等关键词,发现有大量商家在提供IP代理服务。有的卖家一卖就是400多块的宝贝,国外IP代理的月租费从10元到20多元不等。
QQ搜索相关群加入后,在一个名为“动态IP交换”的群中,有人发布了“求动态国外IP,效率90%以上”的消息,而群管理员称可以提供代理IP,多达32个地区,上万个IP。管理员还在群里说,“近一个月来,IP代理工具购买量明显增加。”
“IP代理是重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具有加快访问速度、保护隐私信息、提高下载速度、充当防火墙等功能。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容易被犯罪分子用来隐藏犯罪的行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教授刘维军曾指出,自从互联网平台的IP地址属地显示功能上线后,一些用户开始想方设法以各种理由更改自己的IP属地,导致付费IP代理服务大行其道。
危险
随意改IP隐藏多重风险。
调查发现,随意更换IP存在多重风险。有的买家遭遇了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如果有的卖家在没有授权和资质的情况下从事这类业务,则涉嫌非法经营,有的不法分子隐藏真实IP地址,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在一个QQ群里,一位名为“不是很”的网友表示,自己在使用IP代理时,曾访问过支付宝、银行账户等涉及个人财产信息的网站。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被泄露。他不仅收到了试图开通小额贷款的信息,还发现自己的手机号被注册软件盗用。有网友称,部分卖家以提供“IP代理”的名义诱导用户点击第三方链接,导致用户被骗6000余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在使用代理IP工具时,很可能会泄露你的浏览记录、账号密码和个人信息,包括在电商平台上的交易信息,造成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这种方法一旦被一些不法商家掌握,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财产损失。最常见的就是以真正海外代购为名卖假货的“伪海外博主”。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打着“海外代购”旗号卖假货、A货的博主,都有利用假IP伪造真实地址的机会。这样的行为无疑涉嫌欺骗消费者。对于很多博主或其背后的营销公司来说,在展示IP版图后,有人通过代理工具更改IP版图,这种做法最近在业内“很流行”。
某互联网运营平台从业者表示,自从网络平台上线展示IP属地功能后,一些“假代购”博主的生存空已经越来越小,只能寻求虚假IP地址,这也导致了近期IP代理相关灰色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在看到很多使用假IP的“便利”后,很多不法分子也下定了决心。2021年1月,云南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利用网络设备获取电信运营商动态IP资源,为犯罪分子提供动态IP代理的非法牟利案。犯罪嫌疑人非法从事虚拟公众互联网代理接入业务和宽带转租业务,明知此类行为会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但仍放任不管。经核实,国内多起赌博诈骗案件所涉及的线索都指向该公司提供的IP资源。
革新
建立合作机制规范IP代理
全国范围内正在严厉打击非法IP代理。今年1月,公安部在“净网2021”专项行动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同有关部门检查相关服务企业82家,关停违规宽带上网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网账号5000余个,有效整治了违法违规经营电信业务和接入互联网的乱象。
业内人士表示,随意更改IP属地看似简单,但存在非法窃取用户隐私、涉嫌诈骗、扰乱网络秩序等风险。应推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完善部门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合调查机制。
刘维军认为,改变IP地址属地行为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围绕产业链进行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对于通过网络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对于网络名人博主、海外代购等出于各种目的不愿公开IP地址的账号,应出台专门规定,引导其诚信经营,防止其为商业利益非法使用IP代理服务,从而减少IP代理服务的市场空。
“改变IP版图,制造‘伪场景’,其实就是篡改相关信息和数据。如果存在主观犯罪的动机和故意并利用这种手段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就要根据具体行为进行处罚。”刘俊海表示,如果利用代理IP进行犯罪,制造、销售代理的商家也可能成为“协助犯罪分子”,情节严重的还将承担刑事责任。他建议,主管部门可以研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IP代理的应用,进一步明确这项业务的目的和用途。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表示,互联网平台应加大对“非法IP代理”这种“非正常”业务的整治力度,履行审查和监管义务。网络平台不仅可以直接对其采取相关措施,还可以降低其信用评分,降低其等级,限制其在平台相应信用体系上的权益。对于一些频繁变更IP属地或因IP属地虚假变更而被举报的营利性账号,设置“黑名单”机制,及时发布和管控。
综合经济参考报、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使用代理软件或者vpn,使用代理 ip":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49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