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培源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和农民缺乏抵押物,一些银行信贷人员不敢向农民贷款。如何解决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成为金融回答者在建设农业强国道路上的一道必问。
近年来,金融机构坚持融入当地,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更加接地气的产品矩阵,努力为各类农村经营主体提供一揽子优质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
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
漳州市南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素有“中国兰花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四大产兰县之一。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了解到,“小兰花”已成为当地县域经济的“大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目前,南靖县有2900多户兰花种植户。
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兰花品牌,构建兰花产业大格局,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唐菖蒲、大花蕙兰等传统兰花销量一直不错,所以近几年一直在规划建设新型智能温室和标准钢架温室,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从事兰花种植20多年的种植户吴先生表示,由于资金不足,未能如愿。
吴先生的问题并不独特。工行漳州南京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在日常家访中对吴先生的困扰深有体会。春耕时节,设备、劳动力、肥料等的投入。都需要钱,但是没有标准的抵押物,很大程度上让吴老师这样的农户面临着融资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如何紧扣农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信贷产品?“只等不靠。”工行漳州南京支行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
工行漳州分行南京分行为兰花种植户量身定制了新版“兰花贷”产品。相比以往的传统贷款产品,新推出的“兰花贷”不仅可以通过信用贷款解决很多没有抵押物的种植户的融资困难,而且通过对经营规模、周期、经验、投入等关键因素的精准测算,使贷款在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更加接地气。同时,“兰花贷”充分发挥工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农民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借款还款,解决了过去遇到的融资难题。
接地气有助于农民致富。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的参与者如何深化合作,实现顺畅高效的对接和服务,促进三农发展,也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行动。
今年谷雨前两天,在湖北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后营村委会会议室,襄阳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邀请“两委”、两个种粮大户和几个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
“我们村属于丘陵山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作物和经济作物。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村里种植合作社尝试种植‘后营香稻’,初见成效,价格翻了一番。”一场关于“今年种什么”的提案征集会正在热烈讨论,后营村支部书记任云辉首先发言。他认为,后营村位于南河水电站下游,虽然没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水资源非常丰富。建议村内位于盆地的农户改变粗放种植、薄收的习惯,种植“后营香稻”,培育一村一品。
“村里有2000多亩田,家家户户都种‘后营香稻’。谁来指导技术,谁来负责销售?农地要流转给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村民老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去年,我们协调农技中心的科技人员参与了从品种选择、水肥施用、田间管理的全过程指导,还发挥农商银行平台的信息优势,帮助把大米从2元卖到5元,实现了农民增收。”村里的襄阳农商银行第一书记介绍。
声音一出,所有人都点头。“除了后营香稻,去年我行融资20万,争取40万,流转土地30亩,新建大棚26个,引进谷城县盛丰源农业科技中心,种植杜梅麒麟、2K西瓜。”村里的银行第一书记继续说,目前,第一个西瓜已经开始结果,长势喜人,预计5月20日左右可以采摘。西瓜采摘后,第二茬继续种瓜,年产值60多万元,每亩产值2万元左右。同时可带动周边近80人脱贫就业,每人每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会议,驻场团队收获颇丰。他们的团队成员表示,会拿着记录下来的各方建议和意见,详细制定并实施一套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融资方案,让农民无论种什么,未来都能获得更多利润。
(编辑张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普惠金融助力三农,农信社普惠金融服务方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97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