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声7月17日讯在巴渝的田间地头,一群人围着农民跑,传递金融信息,考察农业生产,介绍普惠信贷资金。他们被称为“山脊上的信贷员”。在武隆,信贷员付小康扎根农村13年,行走3万多公里,为2100多户农民送去4亿多元金融“活水”,并登上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重庆7月一个炎热的夏日,付小康在武隆区仙女山街道下辖的朱静村和石梁子村待了一整天,走访了三家农家乐和当地的两家养鸡户。当他回到办公室时,天已经黑了。“最近,我只是回去看看客户的发展情况。这个客户年轻聪明,发展思路也比较清晰。”
付小康是中国农业银行武隆支行营业部的高级客户经理。他的“思路清晰”客户是石梁紫村的一位当地养鸡户。去年3月,付小康通过仔细调查,为该农户匹配了30万元的低息贷款。现在,那里的鸡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000只发展到5000只。“目前他的销售方法还可以。他在童话镇。夏季的这段时间,休闲和暑假比较多。本地鸡和活鸡也有市场。他在森林下面有一个火锅。看来他今年会有个好成绩。”
看到农民走上了正轨,有了足够的发展潜力,傅小康是真的高兴。仙女山36个行政村哪个要发展什么产业?哪一户在经营中遇到了困难?傅小康如数家珍。每次到村里,他都喜欢和农民们蹲在田埂上,或者在圈舍前驻足,聊上半天。“要了解客户家里的实际情况,他的土地、林权等你的实际情况如何?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这个客户,他是一个勤奋的人吗?对客户有一个清晰的画像,给他一个匹配的信贷产品。”
付小康坦言,2010年刚接手仙女山的信贷业务时,心里一直在打鼓。当地经济疲软,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农民信用意识薄弱。原本对农业生产一无所知的他,靠着白天的“经常走访”,晚上的“加班研究”,成为农民心中的“农业专家、扶贫顾问”。傅小康说:“我算不上半个专家。我跑得更多。我们双河新村以前有个养鸡的,最终从500只发展到2万多只。结果他被一场鸡瘟彻底迷倒了。这些都是制作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经验。给他建议。一些农民也担心无力偿还贷款。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他打气。我们不会养,也没有技能。我可以介绍你去学。如果你担心销售,因为我们经常在外面跑,也可以给你介绍渠道。”
在山路和田间地头磨坏了几双鞋的付小康,帮助贫困的龙宝堂村发展了千亩中药材基地;原本想借1万元修仙山村房子的谢怀友,在他的动员下,拿到了5万元的养殖贷款,成了当地的养牛大户。“我们农村信贷员的职责是支持农村工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还要适时地做一些事情。不管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帮他,农民都能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守住自己的信用,做好每一件小事。”付小康说。
重庆之声记者向笑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好人|“田坎上的信贷员”傅小康:你的信用,农户体会得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97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