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伟刘航
10月21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有本报记者(www.thepaper.cn)就温州在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贵问题上的探索创新提问。
对此,温州市副市长尹志军表示,2012年,国务院在温州设立了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温州以金改“十二条”为主线,持之以恒地引入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创新“无抵押贷款”产品,解决企业缺乏抵押物融资的问题。率先开展“无抵押贷款”专项试点,创新推广“委托贷款、诚信贷款、股权贷款、批量贷款”融资模式,分别通过委托、质押、信用贷款等方式,将各类非传统抵押物的“沉睡资产”和“股权资产”转化为“信贷资产”。比如,通过创新“农户”(小微企业)资产委托托管融资”模式,将企业存货、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应收账款、股权等6大类近30种“非标”资产盘活为信贷资金,打破银行“有担保无抵押”的传统贷款文化。
二是提升全链条金融服务水平,解决企业多环节融资难。针对企业“首贷难”问题,率先建立企业首贷用户专项推进和监测机制,帮助缺乏信息、渠道、担保、征信的“零信用”企业克服首贷障碍。2019年以来,我们拓展了近2.3万首贷用户,首贷金额855.8亿元。为解决企业“续贷难”问题,推出了“年审制”、“分段”、“增信”等创新产品。2019年以来,累计续贷2078.73亿元,惠及24.17万户企业和个人,为企业节约成本约5.93亿元。针对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创新了“政府应急贷款+互助增信”的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共发放应急借贷资金1.63万笔,金额1437亿元。
第三,加快科技金融创新探索,打破企业融资信息障碍。开发了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汇集了28个部门、5000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突破多维度信用信息壁垒,集“融资对接、信用评估、助贷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帮助提高企业融资准入率和效率。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入驻54家金融机构,成功为3.4万家企业提供超千亿元授信。同时,国内首个技术产权证券化交易产品,为中小科技企业凭借技术产权获得低成本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是建立全周期风险处置机制,解决企业“两个链条”。针对大量优质企业因“担保链”陷入被动困境的情况,将风险企业分为保护型、救助型、破产重整型、逃废债型四种,实行“一企一策”分类处置。针对破产案件多、审理程序复杂的问题,创新破产企业预重整制度,完成了国内首例具有个人破产实质功能的个人债务清偿案件。为解决企业风险发现滞后、处置被动等问题,开发了温州“金融大脑”平台,建立了重点企业债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了金融风险“防火墙”。
尹志军表示,下一步,温州将以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为主线,以数字化金融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构建财政金融协同、金融服务直接惠及企业、全产业链融资顺畅、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国家金融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州经验”。
责任编辑:李跃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温州无抵押无担保能贷到款吗,温州无抵押免担保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412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