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疫情期间诈骗的人是怎么样的,疫情新骗术

疫情期间诈骗的人是怎么样的,疫情新骗术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虚假销售防护用品,潜入班级群冒充老师收取学费,冒充公职人员骗取钱财...诈骗手段“花式装修”升级了。边肖盘点了几个以疫情为名实施的骗局,帮你识破套路,不交“智商税”。

1、虚假销售口罩、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用品。

【套路】“有一批医用口罩、防护眼镜、消毒用品在售,货源紧张。我想尽快买下它们。”

【真相】不法分子谎称可以购买或存储口罩、测温枪等防疫物资。买家付款后,不法分子以各种理由拒绝发货,谎称口罩在运输途中被拦截,发送虚假快递单号或销售伪劣产品。买家接触犯罪分子,往往会被拉黑。

【案例一】1月下旬,山东淄博的张某发现李某在朋友圈发布卖口罩的信息,进行咨询。李某在缺货时谎称自己有某医药公司的货源,以5元的单价购买了3000个口罩,然后以1元的低价卖给张某,骗取其信任。

张某收到口罩后,又发动身边18人再次集资购买。期间有亲戚朋友有所怀疑,但由于部分口罩已低价购入,加上李某一直声称货源紧张,想尽快购买,经不起鼓动的张某最终还是给李某汇了款。李在收到226万元货款后,将张某的微信拉黑后潜逃。

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将李某抓获,提前追回赃款111万元。

2、以慈善为名,诈骗。

【套路】“要不要为疫区做点贡献?所得款项将用于武汉抗击疫情。”

【真相】不法分子通过在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线下募集捐款,冒充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组织,谎称为防控新冠肺炎献出爱心,利用民众积极表达爱心、希望参与捐款活动的心理,骗取捐款。

【案例一】2020年1月27日,蔡某注册名为“武汉市慈善会”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下载并修改武汉市慈善总会会徽,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进行装饰、伪装,发布“扫码捐款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武汉市抗疫、疫情处理”等虚假信息。

当日18时至22时,共有109人扫码捐款,蔡共计骗取8833.03元。这些钱被蔡用于购买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消费。

1月30日,蔡被刑事拘留。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案例二】2020年1月27日12时许,孙某某、姜某预谋印制虚假宣传资料3000份,在北京市西城区多处张贴、发放,并以“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市志愿者协会”为借口,谎称已联系口罩等物资的购买渠道,试图诱骗他人将捐款转入孙某某的微信账户。当日16时许,孙某某、姜某到案。截至案发时,孙的微信账户上还没有转账。

2020年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孙某某、姜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3.卖假话& # 34;抗新冠肺炎特效药& # 34;,保健品

【套路】“这是我们机构研发的新‘特效药’,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真相】不法分子冒充政府部门、疾控单位、药学研究机构、公益组织或“老中医”、“健康专家”、“权威人士”,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打广告等方式推销所谓的“新药”预防疫情。,或者给假冒伪劣药品贴上外文标签,冒充国外研制的新药,骗取财物。

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为新冠肺炎研发的药物将由权威部门公布,请关注官方消息。

【案例一】前几天网上出现了一个帖子,说是一种具有抑制新冠肺炎作用的消毒剂诞生了空,由所谓的金砖国家生物医学组织出售。

经警方调查,疫情发生后,赵成立所谓“金砖国家生物医学组织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工作指挥部”,获取非法利益。赵等人通过网络发布广告,声称一种消毒剂“不仅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还能喷洒在口罩上,帮助其重复使用”。

经警方调查,该产品功效与一般外用消毒剂相当。截至案发,赵等人通过发布虚假广告销售消毒液近千瓶,非法获利7万余元。

[案例二]福建省福州市居民邱某多次通过电话向陈某推销的“特效药”。陈某相信了,并同意在1月27日会面交易。当天中午,陈某通过微信转账9000元购买了42粒绿色药丸。经家人提醒,感觉被骗的再次向邱确认,发现联系不上对方。1月29日,邱在福建古田县被福州铁路警方抓获。

4、借疫情推迟开学,冒充老师欺骗家长。

【套路】“各位家长,受疫情影响,学校要求网上补课。请尽快点击群集。”

【真相】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开学,多所学校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不法分子通过大范围搜索“家长群”等关键词,利用一些QQ群进入多个家长群,冒充学校老师,张贴二维码,群里收钱或私下与家长聊天,要求家长缴纳学费、学费、培训费等。,或者在网络课堂中插入链接,诱导学生点击获取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密码,骗取财物。

【案例一】2020年2月13日,李加入南京市江宁区某小学英语复习QQ群,将昵称和头像改为与老师相同的样式。他以一个老师的口吻发布消息,说疫情期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育局将在复课后组织校外辅导,相关费用1300元。李某某在群里发布了一个微信二维码,要求每个家长扫码付款。

李某某还扮演负责这次校外教学的导师的角色,要求家长提供孩子的班级和姓名,假装给孩子报名。

双方父母信以为真,各转账1300元给李。李收到转账后,立即删除微信好友,退出班级群。两个家长继续咨询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删了,才意识到被骗了。

5、冒充“感染者”或“感染者亲属”行骗。

【套路】“我得了新冠肺炎,没钱也治不好。你能借我点钱吗?”

【真相】不法分子冒充学校或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子女或亲属突然发高烧,已隔离就医为由,要求亲属汇“住院费”,或谎称自己患有新冠肺炎,寻求同情,骗取钱财。

【案例一】苏州常熟市的闫某谎称自己是去武汉参加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并声称自己有新冠肺炎,已在武汉隔离,但因没钱无法在医院好好治疗。张女士通过游戏与颜成为网友。出于好心,被他一个人去武汉做志愿者所感动,她借钱给他看病,三天内给他汇了14488元。

拿到钱后,颜某不再联系张女士,张女士被骗后报案。2月4日下午,常熟市公安局派出所民警将闫某抓获。

6.利用疫情冒充公安人员诈骗。

【套路】“公检法”人员来电:“你涉嫌非法销售防疫物资,将你移送当地公安。”

【真相】到目前为止,公安机关还没有与任何单位和部门实现直接的交通换乘和沟通。

这个骗局,首先骗子会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打电话,说被骗者涉嫌非法买卖口罩、酒精、囤积防疫物资等。,并且应该配合调查,或者说被骗者去过某个疫区,应该配合调查,否则会派人抓捕,强制隔离。

其次,骗子会扮演好人的角色,耐心帮助受骗者分析原因,骗取信任。

最后,“免费”帮被骗者转到公安局,让他亲自去调查。疫情期间,人们普遍不愿意出远门,骗子会说暂时冻结所有资金,直到查明真相。当被骗者恐慌时,诱导其转账汇款。

【案例1】在家住了40多天的刘女士(化名)接到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电话。对方称刘女士非法销售口罩,将追究法律责任。刘女士否认卖口罩后,对方告诉刘女士,自己的身份信息可能被泄露了,以至于被不法分子利用。乱作一团的刘女士恳求对方“查清楚”后,对方将她转给了“当地公安”。

7、利用疫情期间交通不便进行诈骗。

“由于疫情原因,您预订的航班已经取消,您可以申请退改签,以300元补偿错过的航班费用。”

【真相】不法分子发送机票、火车票退改签信息,以退票、支付赔偿金为借口,诱导消费者点击虚假退票网站或拨打虚假客服电话,提供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从而盗取用户银行卡余额。

如果接到退改签的电话或短信,不要理会,通过票务网站、官方客服等官方渠道处理。

【案例一】1月22日,杭州董某收到“航班取消”短信。她按照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号码拨打,在冒充骗子的客服人员指引下添加了一个所谓的“退款专员”QQ号,并点击了骗子发来的“退款链接”,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和手机验证码。后来银行送来了。

8.用非接触复工声称招人在家做兼职。

【套路】“招个兼职,疫情期间在家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在家一天挣一百”

【真相】首先,刷单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这种虚假交易。其次,网上兼职刷单100%是诈骗。

不法人员利用疫情期间员工停工或在家办公的机会,以高额佣金吸引受骗者兼职买单,骗取押金和培训费。

前期,平台客服会以练习业务流程为由,让受骗者购买小商品,然后迅速将本金和佣金返还给受骗者,逐渐取得信任。然后以系统故障、转账延迟、账户冻结为幌子,诱骗被骗者不断投钱刷单。积累到一定数额后,不法分子会将受骗者“拉黑”。

【案例一】14岁的初二学生王,2月25日在家上网上课时,被不法分子拖入一个名为“某网络名人生日福利群”的QQ群。对方声称有福利要分给大家,私聊转账可以退款。同时给王发了一个二维码转账。后来,王被要求扫描一个新的二维码,以二维码异常、审核费用和虚拟订单为借口转账。

9.趁着防疫物资短缺,人心惶惶,实施诈骗。

【套路】“师傅,我想请你送一大批口罩。但恐怕你带着什么东西跑了。能不能先给我定金?”

【真相】不法分子利用近期急需运送防疫物资,以防止司机逃逸为由,骗取网上货运司机押金。

【案例一】1月29日,平(网签合同的货车司机)在“满满”平台上发现一单,对方以担心其货车可能载着救灾物资逃跑为名,骗其支付1000元定金。当陈某平询问装货地点时,对方把他的微信和电话号码都拉黑了。1月29日下午,茂名市局刑警支队在福建漳州成功将犯罪嫌疑人胡(男,33岁,福建漳浦人)抓获,当场缴获手机一部。

10.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套路】“我是XX公安局的。疫情期间不能开。扫了二维码,交了罚款,我马上就走!”

【真相】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抽查、监督为名,威胁防控措施不到位,要求缴纳逃避处罚费、购买不必要的物品,从而骗取财物。。

【案例一】1月30日,四川广元一男子冒充公职人员进入一茶馆。他在疫情期间以执法的名义对店铺进行罚款,他阿姨堵在门口报警。警察赶到后,该男子试图用伪造的工作证逃跑。该男子被警方抓获后,承认了自己诈骗财物的意图。

【案例二】2月15日,吉某自称“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人员”,出示一份“红头文件”,“责成”企业生产40万个口罩,并表示“口罩将全部捐赠用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期间,纪还主动联系媒体接受采访。截至案发时,这家口罩生产企业已为某公司生产半成品口罩5000余个,损失7000余元。3月11日,令计划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薛婷婷文薇)

(案例来源:官网、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最高人民法院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疫情期间诈骗的人是怎么样的,疫情新骗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54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