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助贷的名义
博取信任,诈骗5万余元
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依法予以核实。2018年5月3日至7月18日期间,被告人郑某玉在网上认识被害人崔某然,其谎称可以帮助崔某然申请贷款人民币3万元,骗取崔某然的信任。郑某以支付资料审核费、手续费为名,在崔某然位于哈尔滨的家中通过微信转账35次,共计支付崔某然人民币32286元,该款项被其骗取。2018年8月27日,被告人郑使用相同手段,对网上认识的被害人甘某实施诈骗。他以支付手续费为名,先后8次通过微信转账骗取甘某共计人民币16700元,钱款均被其挥霍一空。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他人钱财,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检察官询问了被告。
你是怎么骗取崔某然的信任的?
我说我贷款了,可以给她贷款,然后通过聊天取得她的信任。我以可以给她贷款为由收取了前期费用,然后她信任我,把钱转给了我。
你以前给过她贷款吗?
我之前给过她贷款。
这次你有能力帮她借三万块钱吗?
没有能力。
你以什么名义骗了她的钱?
以押金、资料审核费等其他费用的名义。
你诈骗了崔某然多少次?
35次。
在对被害人崔某然的35次诈骗中,被告人郑某玉共诈骗32286元,那么被告人郑某玉对这些赃款的去向会怎么说?
检察官询问了被告。
你用偷来的钱做了什么?
先是花了报考公务员的费用,然后给了从小身体就不好的母亲,再把骗到的钱花在了母亲的体检上。
你有工作吗?
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
就靠偷来的钱谋生?
是的。
对于诈骗第二被害人甘某的过程,被告人郑某供述其诈骗手段与诈骗崔某然的手段如出一辙。都是以贷款的名义取得对方的信任,然后以收取各种费用为由多次要求受害人给他转账。
首席法官询问了被告。
你是怎么认识这两个受害者的?
通过网上搜索,有一个在微博上发布贷款信息的微博,然后受害人通过加我微信在网上认识的。
你的微信叫什么?
“南狂南”和“心中的老虎”已经叫了两个名字了。
你的微信号一直没变过吧?
没错。
你在微信上用过这两个名字吗?
没错。
就用这两个名字联系受害人?
没错。
崔某然自己本来只想借3万,你却收了她3万2千多。她表示反对吗?
没有,因为当时我赢得了她的信任,可能受害人不知道我收了她这么多钱。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检察院
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张衡
他先用小额贷款引诱这些受害人,比如借2000元、3000元,然后直接说可以帮受害人借3万元、5万元,这种贷款额度很高。然后他说今天要资料审查费,明天要合同审查费,后天要手续费,就这样一点一点把钱拿走了。等到受害人发现我可能陷入骗局的时候,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了。相反,他想投入更多的钱。他一直怀疑我多投一点能不能还贷款。他一直抱着这种想法,一步步落入本案被告的圈套。
法庭辩论
控辩双方在焦点问题上激烈交锋。
被告人巧妙地利用被害人的心理,一步步诱骗被害人越陷越深,以至于他向被告人转账数十次,最后的金额甚至远远超过了他原本想借的金额。这个欺骗的过程可以说是类似于洗脑。庭审中,公诉人出示了微信聊天截图、微信转账记录等多份证据,展示了被告人取得被害人信任、精心策划骗局的全过程。
检察官张衡
鉴于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具有法定从轻情节,且其赃款赃物退赔被害人具有酌定从轻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建议对被告人郑某宇判处一年六个月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量刑建议已公布。
法庭辩论阶段,被告人辩护人就被害人甘案客观证据程序违法的事实继续发表辩护意见。
法庭辩论中,控辩双方激烈交锋,对被告人欺骗被害人甘的证据提出不同看法。那么,合议庭会做出怎样的认定呢?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
刘鲁彬,刑事审判庭庭长
这第二种情况还是可以认定的。一是根据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联系武汉市公安机关查找被害人甘的报案记录,卷宗证据显示,被告人一直使用同一个微信号联系被害人并收取其钱款。虽然其微信名有所变更,但从被害人举报的这些说法来看,应该可以肯定被告人对被害人甘进行了诈骗。
2019年5月28日,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郑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被告人郑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今年8月,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版权归新闻夜航所有。如果您需要报价,请联系我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刚毕业大学生先后35次诈骗,赃款用于报考和为母亲检查身体?公诉人与辩护人法庭上激烈辩论,到底该咋判?":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29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