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农商银行把打造优质金融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及时调研、跟进客户需求,把柜台“搬进”客户心里,从细微处着手,用心、用情诠释“支农、扶小”使命。
变“阵地战”为“运动战”,提高幸福指数。
临时安排的柜台,拥挤的人群,耐心细致的讲解...这些忙碌的工作场景,是临沂农商银行搬回安置小区驻村工作时的画面。自辖内26个村开始搬迁安置以来,临沂农商银行各地方分行一直奋战在社区搬迁第一线,充分发挥金融效能。项目组、村委会、物业管理处、胡同口、百姓之家,无一不显示着临沂农商的服务。
“这些农商行的年轻人,好像把办公室设在了我们老百姓的旁边。前阵子在菜市场他们帮我们对账的钱。这几天他们去社区收搬迁钱,提供业务咨询。有了他们,我们就不用担心财务问题了。”临猗县苏安乡费家村村民尚金生乐呵呵地说。
“看着客户满意的笑容,看着小团队做完业务后满满的收获,一天的疲劳也就一扫而光了空”临猗农商银行苏安支行行长王海龙热情地说。
临猗农商银行在落实省农商银行联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围绕特色产业丰收、“三秋”生产、社区搬迁安置等农民集体活动,成立“后台联动组”,在种植大户、粮食收购搬迁社区建设“农商驿站”便民服务点,提供存款、转账、信贷咨询、金融知识宣传、代理代收代付等服务。今年以来,已建成便民服务点16个,举办服务活动56场,归集各类资金2.5亿元,办理银行卡2300余张,为1898户提供了卡绑定业务、聚合支付、智能e联等服务。
让“首次回头客”变成“回头客”,擦亮服务品牌。
“赵校长,我又收了几袋硬币,还得请您帮我数一数。”上午刚开完会,科技分会会长就接到了崔的电话。因为生意关系,崔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攒下不少零钱,大部分都是用胶带粘着的一元五角的小硬币。起初,这些硬币的兑换是崔先生最头疼的问题,但自从他与科技分局有了业务往来后,他的问题就解决了。每次存多了,崔先生都会送货上门或者科技分局来取。大堂经理和柜台工作人员下班后会清点、捆扎硬币。过了一段时间,崔先生成了科技支行的“回头客”,只要有需求,总能在农商行得到高效的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太周到了。不仅我自己的金融业务在农商行办理,我还介绍了很多朋友过去。”崔先生说。
临沂农商银行积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以热情高效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组织大堂经理和柜台人员开展文明服务礼仪培训、情景模拟演练、业务技能培训和竞赛,让员工从新的高度对服务意识有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和彻底的贯彻,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客户的理财获得感和幸福感。
帮助“新农民”成为“带头人”,增加致富动能。
走进临猗县南林镇刘双庙村的百福康家庭农场,白色的大棚一望无际,格外显眼。农场负责人刘指着眼前的高温大棚和贷款后前来回访的客户经理,开心地聊着这几年的果蔬种植之路。“大棚里种了花、黄瓜、韭菜、西红柿等10多个品种。无论什么季节,农场里总有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多亏了农商行的信贷支持,才能有今天的收获和成绩。”
刘主要种植反季节果蔬和花卉。由于果蔬以其口感新鲜、品质优良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逐渐成为县级明星产品。订单一个接一个,供不应求。看着生意效益逐渐好转,刘萌生了扩大种植规模,建立“采摘+零售+批发”销售模式的想法。然而,扩大温室和购买农业用品需要大量资金。农商银行了解到农场面临的困难后,主动上门服务,在贷款条件、担保措施、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及时发放50万元“卢丹惠农贷款”,帮助他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如今,农场建立了11个高温大棚,36个拱棚,年销售收入90万元。
临沂农商银行立志通过金融赋能振兴农村,坚持普惠便民导向,着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推进“无感应授信、感应反馈”进程,不断强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网格“精耕细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让普惠金融服务乡村、帮扶农户、造福百姓。(韩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商行普惠贷申请条件,农商行提高金融服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80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