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风险提示:近期,部分地区有不法分子伪造中国银保监会文件,谎称账户被冻结,诈骗消费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请谨防上当受骗,损失资金。
6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今年第三次风险提示称,近期,部分地区有不法分子伪造银监会文件,谎称账户被冻结,诈骗消费者。风险提示指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希望大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据报道,犯罪分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以获取便捷网贷、小额贷款等名义联系消费者,诱导消费者下载钓鱼软件注册或提供个人信息;然后提出被银监会冻结资金是由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一致、不真实、账户不同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同时伪造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冻结XX账户的通知》等材料,或银行卡冻结截图等。,都是用来要求消费者缴纳保证金、认证费等款项来解冻账户,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财产不受侵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您:
第一,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银行业和保险业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他们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也不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认证费等任何费用。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所谓的“账户资金被冻结”“会承担法律责任”所迷惑。消费者一旦相信谎言,就会陷入骗局。
二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办理贷款。如果消费者有融资需求,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从金融机构办理。对于陌生电话和非正规网络渠道推销“低息快”、“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的,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向来历不明的账户或个人汇款。
三是妥善应对,及时反映情况。消费者一旦遭遇此类诈骗,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如对金融业务有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向相关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咨询核实。
红星新闻记者杨斌
编辑白
(下载红星新闻,还有奖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账户被冻结说是诈骗,账户被冻结账号里面的钱怎么办":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394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