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是人对人(peer to peer)的缩写。点对点通常被称为点对点网络借贷,是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给需要资金的人。
简单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借的钱多了,但还是有几个问题:
比如我有钱,但是不知道借给谁。
我需要钱,但我不知道谁有钱。
我借钱给你,但如果你不还怎么办?
那么怎样才能把借款人和富人撮合到一起呢?这就产生了p2p借贷模式,涉及三方,即投资人(出借人)、借款人和p2p网贷平台。P2p网贷平台是撮合两者的中介平台,即借款人通过竞价在平台上发出借款竞价,表明我需要一笔钱,我打算借多少,我分期还多少,我还多少利息,然后根据手头的资金通过竞价投资借给借款人。当然,平台作为信息中介,是对借贷双方的资质进行审核的。
市面上有很多理财平台,很容易找到一个平台,比如拍拍贷、厚资金融等。感受一下p2p理财产品是什么样的,你会发现在每个产品对应的标的物里都能找到借款人信息和还款计划。
2.商业模式
可以分为信息中介模式、担保模式、信用中介模式三种。目前大部分平台属于信用中介模式和担保模式,极少数平台属于纯信息中介模式。
2.1信息中介模式:即只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平台本身不承担贷款风险,也不提供信用和期限转换功能,贷款风险由投资方自行承担。这是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最基本、最本质的模式。
2.2担保方式:平台除了提供信息中介功能外,还为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通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借款人违约时,担保公司会向贷款人支付本息。
比如,某p2p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每个借款主体承保履约保证保险,承诺当被保险人即借款人未按约定还款时,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向出借人支付本金和收益。
2.3信用中介模式:除提供信息中介功能外,还具有“期限转换”和“金额转换”功能。其实这种p2p平台已经具备了金融功能,不同的是其借贷行为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比如资金池模式,p2p平台的秒标,实际上实现了债权转换。
比如,大部分平台提供债权转让服务,即投资人以未偿还贷款作为还款担保,获得一定比例的净值,在平台上进行再投资;比如,有的平台先给借款人提供贷款,然后平台将借款人的贷款打包,设计成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的“理财产品”卖给投资人,赚取息差。
3.投资风险
3.1平台风险
也分为三类,即资本风险、信贷审计风险和操作风险。
资本风险
早期的网贷平台大多采用充值提现的方式处理投资人和借款人的资金,并没有有效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方式。这样一来,投资人的钱就有可能被挪用,混在一起,也就是没有进入真正的借款人手中,容易出现自融和虚假融资的情况。
比如平台控制人同时建立多个平台,互相拆借资金,满足自筹资金需求。再比如,平台所属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将资金汇入平台控制人的个人账户。平台除了提供虚假投资人和还款外,并未向任何借款人汇去部分资金,资金基本处于空 turn状态,属于虚假融资。
信用审计风险
很多p2p平台没有专业的风控和信用审核团队,对借款人的资质审核过于粗放,无法准确识别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导致潜在坏账率急剧上升,不还贷款的情况增多。
经营风险
有些贷款标的由于期限长、金额大,不受投资者欢迎。为了吸引投资人,增加交易量,平台通常会采取“拆包”的手段。所谓“开标”分为两种情况,即大额分成几个小产品,长期分成几个短期产品,新债还旧债。“破标”对借款人没有影响,仍可享受原额度、期限的贷款。但对于p2p平台来说,“破标”容易出现资金池、期限错配、多头借贷、流动性风险等问题。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例如,借款人A申请50万元贷款,期限为12个月,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额长期贷款投标。于是,平台将其拆分为12份,期限缩短为1个月,滚动竞价12次。这时候B看到了,愿意借钱。成功中标后,借款人A仍在12个月内还款。一个月后,出借人B按计划赎回资金,但A实际上只还了一个月的贷款,无法偿还B,于是平台再次推出标的募集资金偿还B,此时C愿意出借资金...就这样滚了12圈。如果每次发射都能成功筹集到资金,那么开标问题就不大了。但一旦中间出现断裂,没有客户愿意放款,平台会想尽办法垫付资金。再加上挤兑效应,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怎么样获得带有正式批文的p2p网络借贷公司信息,怎么样获得带有正式批文的p2p网络借贷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4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