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惠州市惠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园区东江湾工业园,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迫不及待”的姿态不断刷新,一派风起云涌的景象: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72%;工业投资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103%...成为惠城区紧扣惠州“千亿园区、万亿产业”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城市一体化”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园区先后获批省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和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惠州惠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惠城高新区”)。东江湾工业园将继续保持“快进”发展状态,深化融入湾区,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壮大高科技产业集群,加快基础配套建设,优化宜居生活环境。
势头越来越猛。
今年上半年,园区工业投资比例增长了103%。
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运营,惠州加快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进一步融入大湾区交通体系和广深港惠“一小时生活圈”。展望未来,深圳与惠州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存在巨大的空空间。
“惠城区作为中心区,要努力成为惠州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实现‘两区’带动目标的重要示范点。”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林说。
作为沈蓉融湾的排头兵,也是该市七大千亿产业园区之一,东江湾工业园近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22.92平方公里,建成区7.3平方公里,在建区2.41平方公里,被监管企业176家。
日前,东江湾产业园核心区传来好消息——惠城区高盛西湖智谷产业园(以下简称“高盛西湖智谷”)举行产业生态圈启动仪式暨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这里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程建设的“鼓点”节奏紧凑而加快。全玻璃幕墙的高端工业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7家专精特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园区。
“东江湾工业园发展迅速,已成为支撑惠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惠城区副区长、惠城高新区党委书记闫明光说。这里新力康健指的是以“供应链+5G”为特色的双百亿生态总部,中南高新高端电子信息创新园助力惠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今年上半年,东江湾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61.53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规上增加值40.4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72%;工业投资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103%。
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惠城区,凭借丰富的工业空室资源、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日益通达的交通、集中的市场要素人力资源,释放出巨大的“磁引力”——以东江湾工业园为核心的惠城高新区,联合新丽康、天安数码、中南高科、高盛西湖智谷等众多平台企业,共同引进中小企业206家,预计总投资108。206家企业中,深圳企业1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分别占总数的68%和41%。据惠城区招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惠城区力争将来自深圳都市圈的项目比例提高到70%,这些项目将优先落户东江湾工业园区。
“东江湾工业园自2020年成立以来,共引进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450.1亿元,预计年产值827.3亿元,年税收33.6亿元。计划到202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支撑惠城高新区发展的最重要平台。”惠城高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浩宇说。
差异发展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产业特征日益明显。
在中心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和惠城高新区一盘棋发展的带动下,惠城区平台型企业不断涌现——信立康乐创城、华南生命健康科技、惠州天安数码城、高盛西湖智谷等新兴产业园区如火如荼。为了利用工业园区的发展优势,科技企业纷纷入园发展。
在东江湾工业园,重点项目信利康乐创城智慧产业园,塔吊高耸,机械轰鸣,焊花飞溅,建设如火如荼。“新力康乐创城项目计划提前两年竣工,这样建成后就可以投产了。”深圳市信利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海涛介绍,一期工程将于本月竣工验收交付,企业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二期计划明年5月投产。
新力康集团作为“供应链+智慧园区”模式的先行者,以3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发展成为集供应链服务、智慧园区运营、小额贷款为一体的电子产业链服务平台。信利康乐创城智慧产业园依托信利康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吸引产业链上的企业入驻园区,共同发展。"一、二期工程完成投资的80%以上."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引进的180家企业中,80%来自深圳,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5家,规范企业100多家。预计明年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在入园企业集约化发展正成为一个全新的风向标的同时,东江湾工业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东江湾工业园的另一边,惠州智能装备行业的强势企业元亨工业园二期正在建设中。“二期工程的主楼和宿舍楼已于上月封顶,R&D大楼的主体施工已完成90%。预计本月底主体建筑封顶,今年年底完成验收。”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集群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建成集软硬件技术研发、商务办公、制造、宜居生活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目前,东江湾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正在快速集聚,产业特色日益明显。紧紧围绕“2+1”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的强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一方面,加强产业准入,选择最佳项目入园。园区引进的71个项目中,新一代电子信息项目26个,占项目总数的36.6%;新能源、新材料项目21个,占项目总数的29.6%;智能制造项目15个,占项目总数的21.1%;另一方面,大力规划新型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在产业规划布局、企业引进发展、产业平台建设、商贸物流配套等方面。,并引进9个案例,占项目总数的12.7%,以加快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行业腰部以下企业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帮助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度,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预计2025年园区智能制造总产值将超过180亿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既是惠城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惠城区配合惠州‘2+1’战略规划发展的新型现代产业。”闫明光透露,比如惠诚将全面承接华润三九从深圳总部的转移,努力打造中药、医药生产经营总部。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0亿元,3-5年预计产值可达40亿元以上。远期规划目标是打造100亿元的总部企业。此外,我们将重点规划一个健康的生产物流行业。预计3-5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元,远期发展目标形成200-300亿元的健康生活产业规模。
优化服务
创新实施项目服务“五个一”工作机制
“作为开发运营平台,我们在土地征用、四证办理、项目建设等方面有很多需求,惠城区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帮助我们实现了‘从征地开始,到建成投产’。”润成新产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申会区域总经理王俊杰说,比如之前入园的企业提出关于深圳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事宜,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对接,解决企业问题。再比如,园区一些好项目遇到资金困难,区政府也帮助对接资金,尽可能帮助企业发展。
作为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和惠城区认定的新兴产业项目,高盛西湖智谷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进行。“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46家,总产值10亿元,其中专业和特色新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盛西湖智谷总经理龙军表示,项目建设和招商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得益于惠城区实施“竣工即验收”的政策,可以提前企业入驻的时间,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
商业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快速审查和承诺制度、空缺容忍机制、零条件预审和从清单除名开始制度...桩桩件件的创新举措源于企业需求,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对优质资金和项目的磁吸引力。
"对于项目和企业,我们提供保姆式和管家式的服务."闫明光介绍,园区创新服务工作机制,推行项目服务“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项目“摘牌后开工、竣工后验收、验收后进入”,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征地后开工、竣工后投产”。
所谓“五个一”工作机制,就是每周一次重点项目例会、每周一次重点项目直通车、每个重点项目一个工作专班、每个重点项目一个服务专班、每个重点项目一套信息档案。
每个项目摘牌时,园区服务团队都会主动及时与项目方对接,提供项目建设流程指南,协助项目办理公司注册、规划、建设、供水、供电、融资、环评等手续。,协调施工单位,办理项目报建、通水、通电审批,使项目“摘牌立即开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园区的服务团队以“店员”的姿态做了一系列有温度的探索。一个项目跟踪一个服务小组,由区相关领导带队,定期走访项目,收集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定期召开重点项目直通车、工业园区会议,讨论解决问题;项目即将竣工时,服务团队将带领项目方跑竣工验收,同步指导项目厂房装修、设备采购、人员招聘。
为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惠州惠城高新区正在建设东江湾行政服务中心,将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政策履行、社会民生等近百项政务服务。,推动各类业务跨区域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在园区体验就近、快捷办理的智慧政务服务。
[记者]卢辉
[摄影]王长会
[通讯员]林关淼
相关报告
观点|梁乃锋:发挥徽州中心区优势,打造大湾区投资高地。
惠州第一!惠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省级高新区。
【作者】卢辉;王长会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建设按下“快进键”!东江湾产业园2025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248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