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16日讯以“金融疫情,共克时艰”为主题的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特别策划今日在线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在论坛上指出,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获客难;二是难以控制风险;第三,如何进行风险定价。
“在金融领域,一个常见的说法是‘二八法则’。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进入一个市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服务利润最好、财富最多的那20%的客户。抓住这些客户,一般就意味着抓住了80%的市场。剩下80%的客户回报很低,这也是普惠金融发展成为世界性难题的原因。”对黄说道。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廖院长。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我分享的话题是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我想和你们分享三个具体的观察或经历:
第一,民营企业融资难在哪里?
第二,中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其实已经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创新。
第三,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的中国式创新发挥了什么作用,遇到了什么问题。
首先第一点是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客观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不确定性大,为其提供融资相对困难。我记得去年我和英格兰银行的副行长谈过。他提到自己的工作之一就是负责英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当时我很惊讶。我说英国的中小企业也存在严重的融资问题?他说,当然,他说英国大约一半的中小企业通常很难获得贷款。我觉得可能是个问题,但是我同事告诉他我们几年前在北大做过一个调查。当时我们发现我们样本中获得过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比例只有20%左右。所以我说这个例子首先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确实具有普遍性。第二,也许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会更加突出。
具体来说,为什么民营企业融资越来越难?在过去的七八年里,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国务院经常召开常务会议,出台政策帮助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高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改善好像不是特别大,那么难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如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大概是三个因素:第一是获客难度,第二是风控难度,第三是如何做风险定价。
获客难的问题大概很好理解,因为银行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在哪里,有什么样的需求,才能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大企业和银行打交道相对容易。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数量多,规模小,相对分散,不容易找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难获客。
第二,风险控制难度大。因为我们知道银行一般给客户提供贷款,肯定是做风险控制的。一般来说,信用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看历史财务数据;第二,看抵押资产;第三,我们国家经常看到的是,如果你的行业符合政府发展方向,有政府的隐性担保,银行也可以给你提供担保。无论是财务数据、抵押财产还是政府担保,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一般的民营企业是没有的。这样就面临一个应用问题,就是政府往往要求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但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导致实际上很难推进。
第三是风险定价。原则上,金融市场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就是你的定价要覆盖风险,也就是说我可以和同样的客户做生意,但是不同的风险要有不同的定价,定价要能覆盖你的风险。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特殊问题是,我们的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如果银行不能将贷款利率提高到足以覆盖民营企业风险的水平,它提供这种贷款的意愿也不高,即使提供,下一步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能不能市场化风险定价,也就是说按照市场来确定真正自由的贷款利率,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可能比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要突出。简单来说,原因就是难获客、难风控、难市场化风险定价。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我们在金融界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二八法则”,意思是一般来说,一个金融机构最容易进入一个市场去服务利润最好、财富最多的那20%的客户,也就是最赚钱的大企业和最富有的家庭。抓住这些客户一般会抓住80%的市场份额。当你以这种方式服务剩下的80%的客户时,对你的回报其实是很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发展普惠金融成为世界性难题的原因。这是第一点。
其次,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我们从2005年开始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发展普惠金融,我们在中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发展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要求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大量融资等等,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如果全面看过去,我们在三个方面的突破比较明显:
第一个明显的领域其实是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我们知道,这些领域在过去几年中实际上一直很活跃。正是这些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比如在温州,民间借贷非常活跃,当地很多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些私人贷款为支持当地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和关键的信贷支持。影子银行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委托贷款,有的是理财产品,但实际上也为很多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融资。为什么能做到?为什么网上很多交易,表内很多交易都做不了?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当你离开正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去做表外业务,不管是影子银行还是民间借贷,就相当于规避了我们对利率的表内监管,变成了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我们知道影子银行或者民间借贷的利率比较高,但是否过高可以讨论,但至少可以适度提高利率,让融资价格能够覆盖风险。这方面我觉得影子银行或者民间借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有积极意义。当然,我也必须说,这些做法中,有一部分监管不好,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这两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希望规范一些交易。我的希望是,在将这些交易纳入正式监管框架的同时,我们可以保留一些变相的市场化风险定价。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国内有很多创新人士称之为线下软信息。如前所述,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传统的财务数据来抵押资产,也没有隐性的政府担保,那么银行要给他们提供贷款,怎么做风险评估呢?我们在南方的一些城市有三家银行,特别是浙江台州。他们的工作是深入全面地了解线下的客户,不仅仅是你的资产负债表和业务,还包括你的性格,你的历史和你的商业环境。在此基础上,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决定给你贷款。其实效果很好。但是它的成本当然更高,一般来说是在小区里。我非常了解我的客户,我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风险评估,而不需要传统银行的做法。我觉得国内很多中小银行都在采用这样的风险控制方式。
第三个跟国内非常活跃的互联网金融有关。互联网金融中的网贷是现在非常活跃的业务,我觉得做得非常成功。当然,说到网贷,我还是要说明,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表现不佳的,所以我说的不是不太好的P2P平台。我国有几家网络银行,如成都的王新银行、杭州的网商银行和深圳的微众银行。他们都在使用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方面走了一条新路。他们用金融科技做风险控制,解决那些我们过去做不到的问题。第一,用移动终端把它们和一个大的技术平台结合起来,组合成一个平台。大家都知道微信支付好,支付宝好,每个平台都有近10亿甚至更多的用户,首先解决了获客问题。这些客户在你的平台上交易时留下了大量的数字足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三,我们现在有云计算,就是我们用新的计算方法,对这些数字足迹进行分析评估,最后才能做出是否可以给你提供贷款的决定。理论上这种方法和我刚才说的线下软信息差不多,当然具体方法上有很多区别。这是一个线上大数据平台。我们先用这个平台,因为有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客户。说明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是指平台建立后边际成本会变得很低。我搭建好平台后,再增加100万、1000万甚至1亿用户,对我的边际成本影响不大,这就使得融资服务体现出了普惠性强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用这些大数据发布的新金融科技风控模型,实际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简单分享一下最近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做的一个接触性的研究,就是对比我们新的金融科技风控模型——简单来说,有两个模型: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机器学习模型,还有传统风控模型——简单来说,也有两个模型是过去和传统数据的线性评分。这两个模型之间的比较基本上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如果加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我们传统模型的评价可靠性。也就是说,即使有传统的数据,包括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在有这些数据的情况下进行风险决策也是普遍流行的,也就是传统的方法普遍流行。但如果加上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效果会更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更重要。我们知道大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没有进入这些传统的征信系统,包括央行。所以金融科技风控方式更大的优势是可以覆盖大量在传统银行没有数据,无法在上面做风控的客户。这是长尾效应,普惠金融的效果很明显。最近我们看到三家银行,无论是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甚至是王新银行,每家银行的员工数量都在1000到2000人之间,但是现在每家银行每年能发放贷款近千万,包括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这是我国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突破性创新。此外,它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最近我们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受邀与IMF总裁举办了一场在线研讨会,就是讨论互联网银行和互联网信贷如何支持中国的民营企业。这些是我们在中国的创新,我认为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最后简单说一下,这些方法,尤其是刚才提到的大数据风控和金融科技风控,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到了什么作用?我简单讲三点:
首先,过去的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研究。疫情对全国各地个体经济主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发现在网贷相对发达的地方,对个人的风险影响会很小。原因之一,我猜测是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现金流断裂的问题,因为收入没有了,支出还在继续。有没有资金支持对他们来说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地方。网贷发达的地方,顺便说一句,疫情期间,网贷充分体现了非接触式贷款的优势,可以不见面不接触直接在线发放贷款,我认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第二,这种方式放贷确实可以在短期内缓解民营企业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但同时如果我们现在的疫情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复苏不能快速反弹,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提出来。目前,政府和央行正在鼓励金融机构为私营企业提供融资,但也有对私营企业的担忧:如果经济形势一直不好,我一直被鼓励借钱支付工资和偿还租金。即使疫情得到控制后,我的财务状况会不会变得很糟糕?我觉得需要考虑的是金融机构、央行和财政需求的结合。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一个建议,由金融央行和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一个所谓的特殊目的平台,由央行提供流动性,金融机构提供融资,财政兜底。换句话说,像这样的融资在疫情期间确实有政策功能,会有一些风险。如果有资金支持,我的工作可以继续。
最后,我们的互联网银行做得非常好,但是也面临很多制约,比如没有很多资金。近日,银监会发布了《互联网贷款暂行管理办法》,征求大家的意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措施,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些好的创新推广到整个银行业,更好的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实现普惠金融。
谢谢廖院长。
本文来自中国网财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黄益平谈民企为何融资难:主要有获客难、风控难、风险定价等因素":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12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