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青铜峡市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全市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高。
立足新起点,该市对近年来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调查研究,推动发展,群众反映强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任务,图谱操作,提高效率;力争取得新成效,大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总结提炼一批可以推广的先进典型做法,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创新发展;锚定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己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一系列“小切口”和精准服务举措及时回应公众对法治的具体需求,为创建全国法治示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青铜峡市坚持以法治思维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青铜峡市成功创建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青铜峡市委守法与普法协调小组荣获2016-2020年度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2年,邵岗镇干城子村被授予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5月29日,青铜峡市妇联、检察院、司法局等多家单位在法治文化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高水平推广、示范创建,扎实有序推进
青铜峡市非常重视法治政府的示范和创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成立了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一办五工作组”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协调小组积极履行协调、督促、检查、推进职责,全面落实自治区和吴忠部署,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示范创建进展周报机制和定期通报机制,持续调度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执法能力业务培训400余人次,现场开展督导指导2次,扎实推进示范创建各项工作。
高效便捷,“跨省通用办”实现效率再提速
“真方便。现在不用回老家了,可以在本地给孩子办理身份证。”4月12日,河南的吴女士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青铜峡市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办理身份证。经过身份信息采集、录入、拍照、指纹采集等一系列处理环节,曹某诺和曹某汉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身份证。这是自4月1日全国首次启动“居民身份证跨省异地申领”以来,青铜峡市公安局办理的第一张跨省异地身份证。
“跨省办公厅开通以来,青铜峡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共梳理认领11个部门跨省办公厅95项,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3000余项,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来回奔波等历史遗留问题。下一步,青铜峡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将进一步丰富“跨省通”工作措施,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政策,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青铜峡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李志平说。
公正透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
6月14日,青铜峡市开庭审理国家公职人员。
活动中,青铜峡市法院审理了一起滥用职权、行贿受贿案。来自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认真聆听了庭审全过程,严守审判纪律,“沉浸”法治教育。通过观察庭审现场,可以直观地了解被告人是如何逐渐迷失自我,触碰廉洁“红线”,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全过程,深刻感受到违法违纪带来的危害和惨痛教训。
大家表示,要深刻认识到要明底线、知敬畏、明警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悟性、政治执行力。
全市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公开行政许可9313项、行政处罚2719项、行政执法数据5847项,做到了事前信息准确、事中公示程序完备、事后公示结果及时。全市各部门共配备行政执法记录仪461台、执法车辆110辆、执法摄像机59台、执法摄像机78台、执法语音记录仪52台,实现执法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全市各部门配备127名法律审核人员,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开展法律审核的工作要求。2023年开展执法人员年检,522名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年检476人,注销46人。坚持行政诉讼突出问题专项部署、整体推进。一审行政诉讼案件30件,审结10件,败诉0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率达100%。第一阶段开庭,19名市领导、部门负责人全程旁听案件审理,推进专项整治。
“包村左震”,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胡佳和建筑公司之间的土地纠纷调解协议已经拟好了。有什么需要补充和改进的吗?”3月24日下午,青铜峡市少港镇胡莎村党支部书记张光明来到少港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让专职调解员李雪峰审核拟调解协议。
据介绍,去年8月,村村委会与村民王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因合同未明确所租房屋需装修,王以所租房屋装修后无装修条款为由提起诉讼。虽然后来我赢了官司,但是影响了工作进程。有了上次的经验教训,胡莎村所有的调解协议都会拿到邵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让专职调解员去核对。
今年,韶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将下沉调解资源,启动专职调解员“坐庄”工作模式,组织大家深入村、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变“让群众来”为“送服务”。
“去年我们调解矛盾纠纷45起,指导村(社区)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72起,挽回经济损失184.19万元,调解成功率98%。”韶钢司法研究所所长杨静告诉记者。
措施细化,公共法律服务成效显著
“人民不知道法律。我跑了几次保险公司都没有成功。我想了想还是要求法律援助。上门服务太贴心了,真的很好民。”家住青铜峡市曲江镇毛桥村的周一家说。
5月17日,青铜峡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周家,为周提供“上门”法律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2022年4月,周因交通事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周也老了,家里经济困难。她无力处理后续赔偿事宜。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青铜峡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前来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并帮助她的家人处理后续事宜。
青铜峡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龚成说:“我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近年来,我们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在法律援助机构和弱势群体之间搭建‘连接桥梁’,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青铜峡市进一步推进实施法律援助促进工程和“八个一”专项行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个工作站、109个工作室。探索建立全市法律顾问统筹工作服务措施,聘请23名律师到109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实现“一村(社区)一名法律顾问”全覆盖,在全市培养5600名“法律通”和717名“法律通”骨干。为残疾人、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劳动权益遭受侵害的农民工等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法律援助审查、咨询、受理、指派“一站式”服务。上半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6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20万元。
加强普法,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这三天的培训学习,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专业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懂得了在调解过程中,要运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指出当事人主观意愿的不合理或不合法以及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他们权衡利弊,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纠纷涉及的问题,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掌握更多的技巧,相信我们的调解工作会更有成效。”参加过这次培训的人民调解员白蓉说。7月3日至7月5日,青铜峡市举办2023年度骨干和专职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班。全市各司法所所长、109个村(社区)“法律知识分子”骨干、专职人民调解员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7月3日至7月5日,青铜峡市举办2023年“懂法律的人”骨干和专职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班。
青铜峡坚持会前学法制度,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将举办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法治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以“四张清单”为抓手推进法律责任制落实,组织4626名干部职工参加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习方法用法考试,开展两次网上答题活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打造“青铜峡青秀园法治文化园”宣传阵地,开展吴中2023年“民法典宣传月”启动仪式、“美好生活有民法典相伴”等法治系列宣传活动170余场,举办国家安全、食品安全、妇女权益保护等法治宣传专题讲座60余场,为基层群众文化演出10余场,提供法律咨询1.2万人次,发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青铜峡政府办,青铜峡领导之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09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