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深度」蚂蚁另类新生力量:携一亿用户破局,相互宝能否掀起一场保险革命?|解构蚂蚁③

「深度」蚂蚁另类新生力量:携一亿用户破局,相互宝能否掀起一场保险革命?|解构蚂蚁③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记者|苗一伟吴如苗(实习)

编辑|彭

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借呗、相互宝,这些分别诞生于2004年、2013年、2015年、2018年的国民级应用,用户量已经突破1亿,构成了蚂蚁集团万亿估值的中坚力量。

其中,2018年底横空出世的恒空相互保是蚂蚁集团最新的互联网现象级产品,孵化用户快速破亿。作为第一个吹响网络互助号角的互联网巨头,蚂蚁互助保险带来的颠覆模式在所有的关注和争议中一波三折地成长,但也成为互联网保险行业不可忽视的另类新生力量,给蚂蚁保险版图空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互宝是如何“一夜长大”的?

2018年底,在相互宝诞生的时候,中国的商业保险模式已经基本稳定了很多年。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保险业仍处于“黄金时代”,国内大型保险公司连续多年呈现两位数的稳定增长。

从行业集聚来看,国内前四大保险集团公司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仍有数十家中小型寿险公司仍面临无利可图的局面。

此外,上世纪90年代友邦保险进入中国时出现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已经成为国内寿险销售的主流渠道。目前,全国有800多万保险营销员采用“人海战术”展业,但平均每人每月销售不超过两张保单,多年来销售疲软,保险代理人素质也饱受诟病。

在行业准入方面,在张全新获得保险牌照需要很长时间。

在互联网保险方面,蚂蚁集团曾经作为股东投资了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退费险、航班延保、享E生都成为互联网保险探索融合场景的有益尝试,但这种探索往往侧重于技术、渠道和场景,无法撼动以车险为主的传统人身险和传统财险盈利模式。

此时,蚂蚁集团开始专注于另一个不同于商业保险的保障体系——相互保险。

相互保险在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世界保险市场的主流组织形式之一。根据ICMIF的最新统计研究,2016年相互保险占全球保险市场的27%,但当时相互保险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业态,刚刚起步。

2016年6月22日,保监会正式批准三家相互保险机构——中惠财产相互保险代理公司、惠友建设财产相互保险代理公司、梅辛人寿相互保险代理公司,使相互保险在中国“破冰”。作为中国第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梅辛人寿背后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蚂蚁集团。

2018年10月16日,一款名为“相互保险”的重疾相互保险产品在支付宝平台上线。这款由蚂蚁集团和梅辛人寿联合推出的产品,在短短一个月内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参与保险”。这种现象级的“网络名人”产品引起了关注和争议。

产品运营不到两个月,“相互保险”因涉嫌违规被监管部门责令停售,梅辛人寿被监管约谈。

根据中保协发布的《2018互联网人身保险报告》,“相互保险”的问题在于产品创新不当。报告指出,“相互保险”产品将网络相互保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虽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却涉嫌未按规定使用所报条款和费率、宣传误导、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被监管叫停,也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了解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2019年4月,梅辛人寿也收到了银监会开出的罚单。

2018年11月底,蚂蚁集团宣布将“相互保险”升级为“相互宝”,成为蚂蚁集团独立运营的网络互助计划,而非保险公司梅辛人寿承保的保险产品。

2019年11月,互宝上线一周年之际,蚂蚁集团披露其用户已达1亿。其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9日,互宝用户规模达1.07亿。

从“互保”到“互宝”,蚂蚁集团在曲折探索中重新上路。

确保接地气赔偿,调查民意8月,骄阳似火。杭州外朝阳村活动室空的地上,拉出一个电影屏幕放幻灯片,小桌子板上放着瓜子和西瓜。互宝举办了一场家常放生活动,受邀“聊天”的除了媒体,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

朝阳村参与互宝的居民达到30%,远超全国7%的平均水平。

据当地一名村干部介绍,朝阳村的新居民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如果他们在杭州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后离开杭州,可能会面临社保无法转换、异地就医需要返回等问题。这是我国流动人口长期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未能完全满足人们保障需求的一个缩影。

相互保险业务创始人、蚂蚁保险集团智能科技产品部总经理李勇表示,虽然中国的“新农合”和养老、医保一起,已经覆盖了95%的人口,但重大疾病对一个家庭的影响远远超出医保成本,城乡居民所需的保障水平还远远不够。

根据互宝团队的调查数据,在保障方面,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不超过20%,但超过30%的农村居民认为自身保障不足。三万多元的医药费会带来经济负担。70%以上;在缴费端,80%以上的农村居民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但农村居民愿意每年投入500元的商业健康保险的60%以上。

李勇表示,在医疗保险需求与赔付不足的缺口之间,传统保险成本高、产品复杂仍是农村居民获得健康保险的主要困难,但现在一个付费的商业保险价格很难改变,而相互宝的低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了保障门槛,可以起到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之外的补充作用。

相对于保险产品的长期垫付和高额赔付制度,相互宝以按月、小额的方式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低门槛“相互赔付制度”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互助宝每月两次支付的互助费用平均不超过5元。

面对特殊纠纷,“赔偿陪审团机制”是互宝首创的处理机制。如果专业机构判断用户不符合申请互金的条件,且案件存在争议,申请人可以申请由互宝成员组成的“赔偿陪审团”介入,再次讨论案件。当一个案件的有效票数超过1000,只要有50%的评估人支持,就意味着申请人可以成功领取互助金。

2020年8月第二期,10多万“赔偿”法官在一起纠纷案中投票,对互助成员是否应该获得赔偿发生了激烈的观点碰撞。最终“44.5%支持申请人,55.5%支持调查人”的结果被“裁定”:赔偿审理结果未通过。

在业内看来,蚂蚁集团深谙互联网运营之道,其首创的“赔偿陪审团制度”可谓“一举多得”,既增加了用户粘性,增强了用户的保护意识,又增加了产品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在辩论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用户教育,最终在众多成员的参与下公开解决了争议案件。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互宝的用户已经达到1.07亿。与相互宝用户指数级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安保险的互联网爆款——健康险产品“享E生”截至2019年底仅有1100万投保用户,而传统保险公司的累计用户数需要超过1亿,这需要十几年的积累。

相互宝的火爆,让很多没有获得保险牌照的互联网巨头找到了可复制的路径,也让2019年成为互联网互助的兴起元年。滴滴、美团、小米、百度、360等流量巨头蜂拥入局。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2020年8月,至少已有12家互联网公司在运营相互保产品,参与人数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

然而,被互联网流量裹挟的后来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年8月,百度“点亮互助”因未达到约定人数,率先宣布停止运营。互助产品成立一年多以来,参与人数只有几十万。“我不知道我参与了什么项目,但是我被百度默认参与了,被无故扣款。”不少网友吐槽。百度成为了利用流量的典型,但后来由于运营经验不足而不得不撤退。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网络互助还处于缺乏监管的状态。

蚂蚁集团与梅辛人寿最初的合作被叫停后,更名后的“相互保险”已经从相互保险变成了网络互助计划。这种确定性的变化也使得相互宝不再在金融监管的范围之内。这些“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计划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一位网络互助领域的资深专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一些网络互助存在明显的误导行为,如折叠健康告知、未能实现会员实名认证、调查人员受贿等,更有甚者,项目运营方在运作资金池时存在明显的非法集资行为,成为新型互联网金融的“新雷区”。这位资深专家表示,应尽快明确这一领域的监管部门,制定行业规范,绝不能重蹈P2P点对点借贷的覆辙。

银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日前也撰文指出,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无证经营,利益相关方风险不容忽视。一些预付费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因此,要尽快将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许可经营、合法经营。

拓展互助保险是蚂蚁集团披露的招股书。2020年1-6月,其保险科技平台收入同比增长47.26%至61.04亿元,主要是公司平台贡献的保费和贡献增加。

截至2020年8月26日,互宝今年人均份额为49.22元,不超过5元。根据规则,互宝将收取每笔救助基金的8%作为每笔确认事故案例的管理费,并支付一笔救助基金。按此粗略计算,2020年,互助基金总额已达50亿元,收取的管理费约4亿元。

相互宝发布的第一年成绩单显示,2019年相互宝实际配置金额为29元,这主要是由于相互宝规模较大,成员结构年轻化,以80后、90后为主,重疾发生率为0.015%,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李勇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预计今年人均份额将远低于当初预计的188元。按照互宝收取8%的管理费,他有信心收入能覆盖今年的运营成本。

互宝的故事远未结束。除了重疾互助计划,相互宝也在探索各个细分行业的独立互助保障计划。

2019年5月,相互宝推出“老年相互宝”——老年抗癌计划,为60-70岁老年人单独设立抗癌互助社区;2020年5月,支付宝针对中国慢性病患者推出独立的“慢性病互助计划”。三高、心血管、肾炎等八大类慢性病在这个新节目中可以互帮互助;2020年8月,相互宝发布公共交通意外互助计划,保障汽车、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这些独立的保障计划意味着相互宝的整体收益会更多,不同种类的细分人群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然而,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互宝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比如,大病互助计划两年内价格从0.1元涨到4元,涨幅达400倍,很多会员因产品升级或价格因素退出;老年人抗癌计划只有424万人参加,月人均费用分摊超过40元。这些都成为用户质疑未来互保是否优于商业保险的主要因素。

除了拓展更多的互助计划,相互宝还作为保险产品销售的“敲门砖”,将用户分流到蚂蚁集团旗下的商业保险平台,增加保险产品的销售收入。比如相互保险推出后的第一个月,只需1分钱就可以购买一份PICC中国推出的医疗保险,从次月开始正常缴费,这为很多需要升级的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目前,虽然蚂蚁集团的招股书并未披露相互保险的分流效果,但一家为蚂蚁提供保险产品的第三方商业保险公司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健康险等产品通过相互保险渠道的渠道购买率明显高于其他渠道,因为这些参与网络互助的人群明显引起了自身的健康保障需求,所以效果显著。

因为相互宝提高了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购买健康险产品的意愿,相互宝的很多会员也购买了“好医疗险”的健康险产品。对于保险同行来说,相互宝未必是“强敌”,而是未来在O2O运营、精算等多个领域可以互相指导、互相学习的对象。两者之间的模式碰撞,给了保险和互助领域无尽的想象空间空。

解构蚂蚁系列更多内容:

如何做一个2万亿的消费金融巨头?如何解构蚂蚁①

巨无霸蚂蚁的4万亿理财地图:余额宝的暴涨、转折、衍生;解构蚂蚁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深度」蚂蚁另类新生力量:携一亿用户破局,相互宝能否掀起一场保险革命?|解构蚂蚁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6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