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生活,助民生,暖人心。2015年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狠抓实际,注重精准,补齐短板、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103人,2015年末贫困发生率为4.6%。在2019年全省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我市进入全省“良好”行列。今年以来,我市严格落实“完成、巩固、提升、预防、整改”的工作要求,紧盯剩余1819人脱贫,巩固了19679人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脱贫成果,提升了86922人、216个销名村、1个摘帽县的脱贫质量,以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提升了脱贫质量。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1819人脱贫(自然减少25人),全部达到脱贫条件,达标率100%;19679名低收入脱贫人口年收入全部超过5000元,占比100%。
脱贫攻坚的责任压得很重。
王成友向林峰乡相关领导干部介绍了烟叶种植情况。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上手,真正实现了“五级书记”扶贫目标,形成了全党动员、推动攻坚的浓厚氛围。仅今年前三季度,市委、市政府就先后召开了10次全市性会议,包括脱贫攻坚会议、普查动员部署会议、普查整改推进会议、就业扶贫会议等。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7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推动工作,深入重点地区调研检查。县(市)区组织乡镇党委书记走访887户预贫困户,乡长走访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贫困户,形成调研报告,逐户制定政策。全面建立实施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实行覆盖县区的市领导、覆盖乡镇的县领导、乡政府干部、选派干部和村干部、各级党员干部对贫困户“一对一”帮扶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最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打出压实责任的组合拳。
产业扶贫效果显著,后劲十足
正在建设中的温室区
扶贫既要输血,也要造血。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市坚持突出产业扶贫这个重点,精心谋划产业扶贫发展方向,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县、乡、村、户四级都有产业项目,实现了“大小结合”、“长短结合”,扶贫资金固化为扶贫资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蓄了强大动能。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整合各级扶贫资金6.6亿元,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30个,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年人均收入800元以上。
为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该市连续两年组织产业扶贫项目现场培训,积极推广“四带三帮一底”产业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今年,对预脱贫的1819人,我市将扶贫资金投入到乡镇或县(市)优质项目,确保每个贫困人口产业项目收益不低于10%;针对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19679人,在原有产业项目基础上,实施产业重叠扶持,按照差异化要求,今年人均分红收入保障在1000元,大部分达到2000元以上。去年以来,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对2016年、2017年扶贫产业刚起步、收入较低的贫困户给予补分红,全面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保值增值,该市对全市730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全覆盖审计,建立了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贫困主体、收益权归贫困户、经营权归乡镇的四权分离管理机制,做到家底清、利益清、责任清。目前,该市共有6.6亿元资产在村集体扶贫中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该市采取奖补自主发展产业项目的方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自我种植、庭院经济和“五小”产业项目。今年,全市共发展小型致富项目10076个,累计达到15134个。
扶贫政策措施实现全覆盖
村民在扶贫产业基地打工。
该市结合贫困户实际困难和致贫原因,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扶贫政策点对点、全覆盖、无死角。援助措施是人性化的、可持续的和长期的。全市扶贫“一过、二忧、三保、饮水安全”全部达标,“五个一批”政策覆盖全市100%贫困户,实现了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既定目标。
在就业扶贫方面,我市连续两年开展事业单位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工作,其中2019年招收贫困家庭学生193人。今年招聘笔试面试已全部结束,将安排62名学生,10月份就业。其余家境贫寒的同学都没有考上国企。为克服疫情影响,该市加大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技能培训力度。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8186人,通过政策性公益性岗位安置886人,扶贫载体吸纳351人,推荐5380人到村打零工,通过村级公益性岗位安置531人。这个城市有15334名贫困劳动力。
在危房改造方面,全市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1570户(C类5252户,D类6318户)。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县(市)区拿出2095.32万元,解决了不符合C、D级标准,但存在门窗破旧、屋顶漏雨、墙体开裂、线路老化的4个问题。全市共修复5972户。
在教育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该市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免除伙食费、校服费政策,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430多万元,惠及学生7279人,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医疗扶贫方面,开通贫困患者诊疗后就医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着力构建“五保”健康网络。将86922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参合全额或定额资助政策。住院期间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5%,其中昌图县、清河区对贫困群众连续三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财政全额补助;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到4720元,大病保险补偿比例提高到70%;提供70%的医疗救助;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补充保险。2018-2019年,医疗补充保险支付2241万元,受益91473人次,人均赔付金额居全省第一。今年已支付392.9万元,受益15196人次;创新实施“健保”工程,三年来,全市健保累计赔付2959.75万元,救助31569人,真正保障了贫困人口住院、日常用药、境外就医的全过程。此外,医保和医保部门联合开展了门诊慢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两病”认定工作,确保86922人中符合门诊慢性病和“两病”认定标准的贫困人口能够及时享受门诊待遇,认定门诊慢性病8361人,门诊慢性病23612人,并据此办理门诊慢性病证。在低保方面,我市充分利用低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预脱贫1819人中,纳入民政的有1609人,保障率88.5%;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19679人中,纳入11542人,保障率为58.7%;在建档立卡的86922人中,纳入44516人,保障率51.2%,居全省第二位。金融扶贫方面,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76.29万元,贷款1020笔,贷款户数740户,贷款金额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在饮水安全方面,该市多次组织水利部门检查,加强动态监测。2016年以来,已投资2亿多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68个,其中贫困村53个。针对个人散户存在的问题,采取清井、新打井、安装净水器等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穷人脱贫,底线织得紧。
一方面,该市不断加强财政支持,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69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我市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做好规定动作,紧密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全力提升脱贫质量。围绕收入不足和因病致贫问题,与PICC P&C保险公司合作,成功开发了全国首个“收入保险”和全省“健康保险”扶贫项目,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因耕地收入低、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达不到扶贫标准的问题。2018年,受旱情影响,全市粮食产量减少,“收入险”理赔1795.58万元,赔付率达到300%,补充了贫困群众收入,有效遏制了因灾致贫;2019年,“收入保险”赔付1155.43万元,惠及全市12009名贫困人口。今年,我市与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防贫保”试点,对因病因致灾返贫进行理赔。至今已理赔1605笔,赔付456.46万元,有效消除了贫困增量。此外,该市还积极谋划动态监测、动态扶贫,探索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分析、精准管理、精准服务。
贫困人口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
第一书记秦昊(左)向方海霞(右)询问柿子生长情况。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省定贫困村的贫困户,由省市县派驻单位干部给予一对一帮扶。非贫困村的贫困户,首先由所在乡镇领导干部扶持。如果没有足够的乡镇干部,他们补充了党员干部,县机关,以实现援助的全覆盖。各级党员干部都能带着感情走进家门,结交穷亲戚,真心相助。在衔接帮扶方面,该市出台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三章,进一步压实驻村帮扶责任。1622名驻村第一书记或干部坚守农村一线,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研究脱贫致富措施,在反贫困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领导帮扶、驻村帮扶、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去年全市发动42家国有或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落实资金物资202万元;今年组织市直739个党支部帮扶887户预贫困户,跟踪督促政策落实,引导发展庭院经济。在加强扶贫政策宣传方面,该市发放扶贫口袋书3万份、健康扶贫政策解读手册5万份,在每家每户张贴医疗扶贫政策海报,组织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村医定期到贫困户宣传解读各项扶贫政策,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该市扎实推进贫困村退出“四通”工程,建成农村公路720.64公里,216个贫困村建成文化广场、卫生室、村医。农村供电可靠性达到100%,宽带接入比例达到100%,有效补齐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提高穷人的收入。全市贫困人口100%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扶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通过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比重提高,转移性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自主扶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铁岭扶贫办,铁岭贫困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4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