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6 22:06 |浙江新闻客户端|王斌
1月29日凌晨,25岁的湖北天门研究生罗正宇被发现在一家小旅馆上吊自杀。家人发现自己的支付宝只有0.71元,13个手机网贷“APP”共欠下5万多元债务。此前,罗正宇向家人谎称自己在武汉打工,实际上却靠小额贷款“借新还旧”,在小旅馆、网吧里游荡。
25岁罗正宇师傅上吊自杀,直接导火索是“网贷”。虽然5万块钱听起来不算多,但是如果放到它的具体标签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农民的孩子,从小就很优秀,在武汉落败、几乎身无分文的特定境遇,让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失意和现实产生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心理也扭曲了。就这样,罗正宇输给了现实和他自己。在这个内核的驱动下,5万元很容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网贷”应该被批评和整顿,但“网贷”问题只是罗正宇悲剧的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要从其“真正的失败”中去找,症结在于如何积累罗正宇的心理问题,缓解相应心理环境的缺失。
怎么说呢?特定的标签和情境结合起来看起来很可怕,但如果罗正宇有一颗强大的心,有一个包容积极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可以帮助他走出所谓的困境的。但现实是,他失败了,没能顶住这些压力。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家庭和社会环境给的“容错空房间”还是不够。
年轻人犯错试错很正常。接下来应该是改正错误,成长,但罗正宇只走了一半,没有品味到后面升华的部分。对他自己来说,就是心态不正,然后他个人就陷入了误区。具体来说,它没有积极的入世态度,对社会的适应力和承受力不仅较弱,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直面社会和与社会“斡旋斗争”的勇气,进而容易放大现实困境和自身的心理焦虑,以至于成为这些困境和焦虑的殉道者。
其实他没必要去努力,去奋斗。他只是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跳出自己设计的枷锁,从失败中看到经验的积累,看到成长的希望,在越挫越勇中点燃未来。
然而,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失望感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救济。家庭环境造成了他的“强烈自尊心”,迫使他有着“从小优秀”的辉煌过去,农民孩子的现实标签也产生了相应的压力,还有工作受挫等社会压力。这些的存在本身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要把握好度,要有相应的包容和鼓励。比如家庭要多和孩子沟通,多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在社会适应期的心理和生活,不要一味的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在社会层面,需要在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对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从制度层面为年轻人寻求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心理保护。当年轻人有困难时,帮他们一把。学校可以多重视心理教育,尤其是对应届毕业生,更要热情体贴。用人单位也要在这方面努力,在制度层面探索,让员工有存在感和参与感。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容错空房间”一旦成长起来,会给年轻人一种舒适感和适应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缓解他们现实的孤独和迷茫,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自己的“容错空房间”,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胸开阔,身体健康。
面对25岁大师上吊自杀的现实悲剧,我们应该感到遗憾和警醒。未来要把各方面给年轻人的“容错空余地”做大,兼顾精神和制度层面的推动,向“让无权的年轻人变得有权”的目标迈进。而且“容错空房间”一旦成长起来,会释放年轻人的压力,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或许会让他们少走弯路,少走冤枉路。以罗正宇为例。如果他能尽早和家人沟通,家人和社会能关注他,帮助他,他可能就不会去“网贷”了。这样看来,“容错”本质上就是减少错误,避免更大的风险。
当然,“容错空区间”在扩大,“试错成本”也要控制。我们需要把握好平衡,避免盲目扩张,没有底线,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红线,让当事人任性,避免滋生新的问题。这样的“容错空区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罗正宇自缢,罗正宇网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06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