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伪造“银保监会通知”实施诈骗、强制下款收砍头息,网贷乱象再起

伪造“银保监会通知”实施诈骗、强制下款收砍头息,网贷乱象再起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新京报壳牌财经讯(记者黄新宇)2020年的圣诞节,对于陈阳(化名)来说,是一段灰色记忆的开始。

在一个叫“安信华”的APP上,她申请了3万元的贷款。但她没想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不仅没贷到款,反而被套路了,转给对方的钱总数达到了7.7万元。在此过程中,借贷平台出示了几份银监会的特别“监管通知”,通知对象为陈阳。同时,对方也在沟通中强调,她的情况已经反馈给了“监管部门”。

只是一笔3万元的贷款,却被“银监会”反复“关照”。这是真的吗?

无独有偶,去年年底,侯冰(化名)无意中通过短信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考拉”的APP,他填写了个人信息。然而“噩梦”开始了,这个APP在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继续“强制下款”。除了一半的“斩首利息”,侯冰的还款期限只有5天。

网贷乱象卷土重来了吗?记者发现,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网贷APP借钱,与陈阳、侯冰有着相似或相同经历的借款人不在少数。而且在这类网贷APP平台中,会使用一些“套路”和手法,让借款人认为“意外”是“个人操作失误”造成的,然后再报警,而伪造监管文件,套路借款人收取费用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非法平台伪造“银监会”文件,诈骗金融消费者。

3月14日,在与记者交流时,陈阳描述了她主动报警后的近况。

回顾这段不寻常的贷款经历,最开始让陈阳觉得“不一样”的是,最初的3万元贷款,目前还没有顺利到账。联系客服后,对方“提示银行卡号有误”。“我查了一下,当时其系统显示的银行卡号确实有一个号码是错的。”陈阳回忆道。

“因为我填个人信息的时候在路上,不记得是错是对。所以当他们告诉我的时候,我没有怀疑。”陈阳说当时毫无疑问。“可能是我打错了。”。

但是后来发生了什么,陈阳自己也没有想到。

通过客服沟通,陈阳被告知需要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照片和信息。“他们告诉我,只要提交了这些,申请就成功了。”。提交后,陈阳被告知银行卡号已修改成功,但对方还提醒陈阳,资金被冻结,需要认证才能解冻。“因为我的银行卡前后不一致,涉嫌‘诈骗’。他们让我通过银行卡转一笔资金来激活。”2020年12月25日下午6点左右,客服通知陈阳“处理结果出来了,我会把监管部门出具的文件发给你。请先看看。”

陈阳问对方为什么会有认证费,客服回复她“请你借我一笔贷款配合流量对接”“把你的贷款加上这15000元认证费的50%打到你自己正确的银行卡里(记者说这个地方应该是客服口误,但我就是这么说的),和监管部门做了流量对接。你对接后,他们核实你确实可以正常使用这张银行卡,并没有使用其他。同时,客服向陈阳保证认证费也会返还给她。

当陈阳表示不想向她支付认证费时,客服告诉她,如果你不能配合解冻银行账户,公司拿不到钱,陈阳仍然需要按时还款。客服警告陈阳说,“这不是开玩笑”,“是你个人的操作失误导致了冻结”。于是在2020年12月25日夜,陈阳仍然集资将钱转到安信华提供的账户上。

第二天,客服主动联系陈阳,表示可以进行后续操作。但据陈阳回忆,当她进入APP看到额度已经恢复正常,再询问客服是否可以提现时,对方始终没有回复陈阳。“我再看额度,就变成零了。”这时客服告诉她“有时间限制”。由于“意外”提现,陈阳被贷款平台的客服发给了一张“银监会通知”,对方告诉她,根据“监管”要求,陈阳需要再次转账进行认证。

事实上,陈阳所说的客服发来的“银监会通知”是前一天转账时给陈阳看的,只是略有不同。一个是关于“(2020年12月25日)的通知”,另一个是“关于不成功的通知”(2020年12月26日)。

1月中旬,陈阳向记者提供了这些“监管通知”。两份“通知”均显示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件”,通知的对象为出借人陈阳,但出借人的名字并未出现。但记者注意到,这两份通知中出现的“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自称是“我局”,而非正常情况下的“我会”。

在2020年12月25日通知出借人陈阳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知》中,“明确告知陈阳”。如果她无法缴纳认证费,“我局总部将通知法务部介入调查,联系您的紧急联系人,必要时以恶意骗取贷款罪联系您所在地公安机关,上门取证调查!”

在另一份2020年12月26日的所谓“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知”中,写给出借人陈阳的“监事长通知”中明确写明了陈阳的性别,但出借人身上只出现了“出借公司”这一模糊的字眼。但是,陈阳必须在一小时内支付第二次认证费用。

两天后,也就是2020年12月28日中午,“安信华”的客服人员更明确地告诉陈阳,她已经向“监管部门”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并要求没有筹到钱的陈阳“快点”。

经过一系列转账操作,对方表示陈阳的信用额度正常,贷款可以借。“但我转了几次的77000元解冻资金很快就被冻结在他们的账户里了,我需要再转36123.00元(含手续费123元)才能解冻这笔钱。”此时,陈阳觉得被骗了,并向警察局报了案。

回忆起整个过程,陈阳告诉记者,她一共转了5次钱,总金额77000.00元,但每次对方提供的账户收款人都不一样。

关于黑猫投诉,记者输入“安信华”查询,截至3月14日,有359条结果。大多数投诉人遇到了与陈阳类似的情况。他们声称网贷平台存在一些问题,如“擅自更改信息”、“称银行卡号有误”、“收取认证费”、“客服联系异常”等。其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名投诉人直接提供了与陈阳相同的《银监通知》截图,并要求缴纳认证费才能解冻。

其实他们遇到的“监督”“通知”这些词都不是真的。

在陈阳等投诉人被“安信华”贷款APP诈骗的半年前,也就是2020年6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关于防范不法分子冒充监管人员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在一些地区,犯罪分子伪造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文件,并谎称其账户被冻结,以欺骗消费者。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这一风险提示并表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也不会向消费者收取认证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

对于犯罪分子的“套路”,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专门做了总结:

首先,不法分子以获取便捷网贷、小额贷款等名义联系消费者,诱导消费者下载钓鱼软件注册或提供个人信息。然后不法分子往往会提出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一致、不真实、账户不同等各种理由,导致资金在银监会被冻结。同时,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文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冻结XX账户的通知》等材料,或银行卡冻结截图等。,要求消费者支付保证金、认证费等款项解冻账户,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3月14日,陈阳告诉记者,被“骗”的7.7万元钱至今未还,派出所也没有后续说法。

“考拉”和“逼款”,将近一半被“斩首”,暴力收押。

“已经处理完了。虽然钱还没退,但我家终于可以放心了。”3月14日,在与记者交流时,侯冰(化名)描述了自己主动报警后的近况。与陈阳不同的是,他遭遇了非法网贷APP强迫他还款并强行收取近半斩首利息的“55高射炮”。

也是在去年12月底,侯冰从发给他的一条短信中了解到一款名为考拉的应用。侯冰点击了上面的链接,并通过门户网站下载了考拉应用程序。

因为他当时只想着“方便”,年底用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需要”,所以填写了个人信息,获得了贷款额度。但是“我没有同意借钱,也没有提示确认显示贷款的信息”,侯冰回忆道。他没想到考拉平台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直接把钱转到了他填写的银行卡账户里。

根据还款明细,侯冰1月1日的借款金额为3000元,其中1350元为待扣服务费,还款期限为5天,但还款总额为3018.04元。“这些都是我自己无法选择的事情,我也没见过任何与借款相关的合同。”

侯冰认为是自己不小心的失误(指在考拉APP上下载填写个人信息),所以“我自己承担”。于是,5天之内,侯冰就还款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刚说完,“考拉”平台又给了他2200元。“他们第二轮借了4000多块钱,实际到账只有2000块,而且直接打到我银行卡上了。”侯冰说,就像第一次付款一样,他本人也不同意借钱。

侯冰这次没打算还回去。考拉平台开始给他发短信和电话,通知他如果不还钱,侯冰的通讯录会被群发,催收人员会在24小时内轰炸他所有的亲友。

侯冰告诉记者,APP上没有考拉平台的公司地址和全称,催收人员打给他的电话显示为“缅甸”。在与对方的电话“交涉”中,对方告诉他,这是系统自动放款。侯冰下载了应用程序并填写了个人信息后,如果他不需要借钱,他应该单独通知他们。

主要投诉有“5号还款”、“强制缴费”、“暴力催收”、“砍头”等。在黑猫投诉上,记者搜索关键词“考拉熊”后,看到有162条与侯冰遭遇几乎相同的投诉(截至3月14日)。其中,一些投诉者最终选择了和侯冰一样的做法,去公安机关报警,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风险提示中,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还提醒消费者,如有融资需求,应警惕非正规网络渠道宣传的“低息快”、“无抵押担保”贷款业务的行为或短信,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或个人汇款。同时,消费者一旦遭遇此类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提供线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黄新宇编辑岳彩洲校对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伪造“银保监会通知”实施诈骗、强制下款收砍头息,网贷乱象再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84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