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今日消息(记者岳品瑜廖萌)你的银行卡还在转借吗?小心落入电信诈骗的洗钱陷阱。6月9日,据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5月以来,广东、内蒙古、天津、武汉、成都等十余城市均传出警方破获“骗保”案件的消息,破获“骗保”案件接近40起,涉案金额数万至上亿元。
据“平安武汉”日前发布的消息,武汉市公安局新洲分局近日打掉两个“跑路洗钱”电诈骗犯罪团伙。“我们关系很好。他还说要给我几千元好处费,我就答应了。”4月初,家住湖北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的吴某,为了获取“好处费”,卷入“跑分”洗钱案。
在当天约11个小时内,吴某的银行卡交易达46万元,获得约4600元的“好处费”。沿吴某线,武汉警方深挖,最终抓获诈骗分子34名,缴获手机53部、银行卡130余张,初步核实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涉及电诈案件60余起。
从警方通报的内容来看,由于“好处费”落入“洗钱”陷阱,即使是金融支付行业从业者和大学生,在明知银行卡被用来“跑分”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铤而走险。在武汉警方通报的案件中,另一名嫌疑人牟磊将其信用卡和手机卡出租给他人,他可以获得3%的回扣。
据雷交代,他在获利3.2万元后,介绍朋友参与洗钱,从中赚取差价。经查,雷某银行账户资金流水达106万元。而且他有自己的金融支付工作经验,很清楚银行卡是用来套取非法资金的。为逃避调查,雷参与洗钱获得的3.2万元“好处费”也被转到了家人卡上。
学生群体通过各类网络参与“跑分”洗钱案件。近日,成都市金堂县公安局反诈骗专班连续打掉多个洗钱团伙,其中包括多名大学生。“缺钱可以来找我,做法律项目兼职,一天能赚几千”“把银行卡提供给陌生人转账就能赚钱”等噱头吸引学生注意。学生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利用自己的银行和缴费账户帮助转账,从而成为帮凶。
博通分析高级分析师王鹏博今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所谓“跑分”,是指洗钱或诈骗团伙通过平台招募用户,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让用户的二维码或账户帮助他人收款,而这些租用的支付账户将被大量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非法活动来收款、转账。以赌博网站为例,通过运行分平台实现“赌徒-平台会员-平台-境外赌博网站”的闭环资金流转,最终达到洗钱的目的。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进一步解释说,“跑分”涉及租赁、出借、出售银行卡。主要是由于金融监管的不断收紧,犯罪分子的资金转移路径被阻断,于是试图通过变更账户、拆分转账金额等方式转移非法资金。
事实上,反洗钱一直是监管整改的重点领域,银行、支付机构等机构也对相关账户进行了严格监控。根据央行反洗钱局此前披露的2021年央行反洗钱监督管理总体情况,2021年全年,央行开展了159次反洗钱专项执法检查、476次反洗钱综合执法检查和3次涉及机构的行政处罚调查,完成对401家违规机构的处罚,合计罚款3.21亿元,对759名违规个人罚款1936万元,两次罚款合计3.41亿元
在不断的监管压力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转移资金,将目光投向了普通用户,并承诺高额利润。有些用户不了解背后的法律风险等因素,所以普通用户也参与其中。王鹏博直言不讳地说:
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占便宜和不懂法的心理,来实现洗钱的目的。
在谈到“跑分”的具体危害时,苏指出,从行业来看,“跑分”扰乱了金融行业秩序,给非法资金转移带来了潜在风险。从个体群体来看,他们的个人隐私可能会被泄露,然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有财产损失的风险;可能涉及违法犯罪,定性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案件。
“普通用户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出租、出借、买卖电话卡、银行账户、营业执照涉及违法犯罪。他们应该从源头上加强法律意识,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苏对说道。
多地警方也强调,非法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将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受到法律制裁,尽管本人并未直接参与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市民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电话卡,不要随意提供给别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银行卡给无赖人洗钱犯法吗,银行卡借别人洗钱会被抓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31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