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0亿元,增长8.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财政收入34.4亿元,增长1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1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增长1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9.2%。
成功入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过去一年的工作亮点]
(一)推进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党中央决策部署卓有成效。
脱贫攻坚,重拳出击,精准发力
安排扶贫资金2.34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630万元。新建扶贫产业园68个、就业扶贫车间(驿站)13个,实施扶贫项目874个,完成516户1164人的年度扶贫任务。
集中力量防治污染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54平方公里。开展了十项保护蓝天专项行动,空 gas优良率为73.4%。
完成矿山治理修复1平方公里,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率100%。
排查污染源单位2532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7起,关停一级水环境保护区餐饮企业27家。完成16个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
坚定不移地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宣布发行置换债券15.88亿元,新增债券1.94亿元,降低融资成本3200万元。加强预算执行,清理盘活沉淀资金1.42亿元。
(2)着力打造何超产业新城、半岛生态科学城、居巢经济开发区“三大平台”,拓展提升发展载体。
何超产业新城破题起航
产业新城总体规划和四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初见成效。启动产业新城服务中心建设和创业大道、居巢大道等10条道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高哲启动区标准化厂房和安置点选址,征收房屋9.1万平方米。
荣杰新能源动力电池、万伟偏光片、PVB薄膜、光学薄膜等重点项目成功落户。
半岛生态科学城与品质齐头并进
黄璐大学城平顶山路、志中路等6条道路开工,半岛大道、京九路、塔山路等交通要道建成。
连接肥东的供水工程建成投产,巢湖半岛县界西入口、遂昌路、焦老路绿道景观提升全面完成。
中铁百合白乐体验中心建成开业,安徽公安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建设顺利推进,黄石改扩建一期工程竣工。
居巢经济开发区的多重突破
制定产业投资目录,新签约年产100万辆汽车镁轮毂、丰树(巢湖)现代综合产业园、友泰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系统等29个产业项目。、依安海云、华迈激光、京联智能科技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完成夏阁公园“一纵三横”路网11.8公里。
设立创业投资公司,提供直接扶持资金1.4亿元,提供融资担保1.5亿元。
(三)培育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三大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新的产业升级和扩张
新增工业企业10家,工业产值增长17.2%。
按规定,制造业企业产值360亿元,增长18.5%,位居全省制造业发展10强县(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7.1亿元,增长12%。
新签工业项目59个,工业投资增长20%。
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0%。
新增省级“数字车间”1家、合肥市级“数字车间”12家、“品牌示范企业”9家,3家企业获评省“特色创新型”。
现代服务业升级
稳步推进国家旅游示范区创建,新增省级优秀旅游小镇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耳街获评省级旅游商品特色街区,东安森林公园获评“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
策划推进巢湖崂山岛5A景区创建任务248项,与省旅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成功举办“醉美”巢湖赏花季、中庙渔火音乐节等主题活动,全年接待游客950万人次,增长32%。
盘活闲置建筑13.1万平方米。
安徽首家县级万达广场开业运营。
贷款余额425.39亿元,存贷比占比83.5%,贷款总额和存贷比均居合肥县首位。
生态农业提速增效
新增农业经营主体269家,中化农业基地、中药饮料加工等项目相继入驻,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0亿元,增长15.8%。
发展中药材、稻渔综合养殖、设施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31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7个,水产品跨越工程连续7年全省第一。
举办中尧番茄节、黄璐葡萄采摘节等9个农旅融合节,开工建设半岛花溪等5个田园综合体。
(4)压力激活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引擎”,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科技创新,产生活力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兑现奖励资金1250万元,新增专利申请1138件,授权专利485件,被省知识产权局推荐为“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
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创新主体作用,培育3个省级创新平台和7个合肥市级创新平台。
出台人才租金补贴办法等8项实施细则,评选表彰第五批“巢湖人才”6名、产业创新团队6个、拔尖人才20名。
全面改革激发动力。
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最多跑一次”占比99.7%,全网运行率86.8%,招标材料精简57%。
随着“71证合一”的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新登记市场主体8472户。
实施动产抵押、股权质押“零见面”模式,帮助企业融资1.52亿元。
建成全省首个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为民“一号通服务”。
开放合作充满活力。
完善招商引资重点工业项目安排和市负责同志担保推进机制,全年引进工业项目69个,投资341.1亿元。
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跨境电商企业38家,实现交易额1512万美元。
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全年外贸进出口3.5亿美元,增长15.5%。
(5)高效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三大环节”,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空之间的布局不断优化。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空 inter规划和“多规合一”、生态网络、综合交通、特色鲜明等专项规划的编制。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073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28万亩,争取各类建设用地目标8380亩。
全年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80亩,清理土地3425亩。挂牌出让各类土地1306亩,划拨供地4793亩。
完成朱霞村、柴油机厂、青浦阁等54个地块124.6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交付川池河等16个地块2304套26.4万平方米安置房。
功能质量的全面提高
北姜妍高速建成通车,和宁、吴赫高速、G312等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悦鹜高速、明超高速、方兴大道东延工程有序推进。
建成或续建重大城建项目107个,完成投资35.2亿元。日供水3万吨备用水源应急工程竣工,日供水10万吨第三水厂建成投产。
建设了6个城市阅览室空室和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推进城市“厕所革命”,新建或改建108座公厕。完成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和6个集镇建成区改造。
造林绿化7682亩,创建1个省级森林镇和11个省级森林村。
实施了829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荣获合肥市“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市)。
有效改善人类住区。
推进“两治三改”行动,拆除违法建筑12.3万平方米,改造35个“城中村”、890个棚户区和105个老旧小区。
实施康居园、天湖商城改造、世纪大道升级改造竣工验收等7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
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在苏皖镇、兰干集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18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厕所2.2万个,连续6年居合肥首位。
(5)用心补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创新治理“三大短板”,兼顾民生利益。
安全系统更加健全。
31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累计支出18.73亿元。
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目标完成率211.6%。
4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99.2%,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到579元。
分配公租房78套,发放廉租房补贴68万元,入选国家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城市。
公共服务更好。
新建、改扩建5所中小学和4所幼儿园,农村“网上教室”和农村小学校车运营实现全覆盖。
四所学校成功创建合肥市首批“新优质学校”。
高考升学率达到64%,高出全省15.2个百分点。
被列为第五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创建单位,被授予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督导创新县(市)称号。
开工建设合医八院门(急)诊楼、骨科医院综合楼和高哲医院迁建,完成19个村卫生室升级改造。
开展了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25.6万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20”直升机空中国医疗救援正式开启。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5%,“深促”“211”专项行动交办案件全部完成。
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严防非洲猪瘟疫情,跻身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荣获全国防震减灾先进县(市)。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和可防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9.6%和25%。群众评价合肥第一。
(六)着力优化法治、营商、政治生态“三大环境”,巩固加强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继续深化。
建立“政府法律智库”,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外脑”作用,完成43件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
恢复NPC提案205件,CPPCC提案249件,满意率分别为99%和100%。
完成183个村(社区)委会换届选举。
工作作风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全力抓好省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制定整改措施103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5项。
扎实开展大调研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2121个。
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2031条,在“征地补偿”省级试点中期评估中位居全省第一。
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120次检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5.4万件,市长信箱、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群众诉求1.8万件,回复率100%。
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
加强对公共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监督,开展审计项目627个,减少资金3.4亿元。
以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重点,查处案件175件,给予政务处分27人。
[推动安朝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亿元,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长10%。
财政收入7.18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9亿元,增长13.5%。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亿元,增长37%。
全年完成投资155.1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16.6亿元,实际利用1.4亿美元。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8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巢湖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巢湖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157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