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宁德信贷危机,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

宁德信贷危机,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宁德办事处

栏目协办 >>>

深耕普惠金融“试验田”

打好三年改革“收官战”

——宁德农信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三年收官

2019 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向福建省印发《福建省宁德市、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宁德市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自此,“普惠金融”在宁德落地生根。

三年来,在省农信联社、宁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宁德农信系统围绕建设目标,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在“三农”金融服务、金融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

数据显示

三年来,宁德农信系统发放了

全市银行业1/4以上的涉农贷款

1/3以上的普惠小微贷款

1/4的纾困贷款

和98%以上的脱贫小额贷款

支持了全市近40%家庭户

有效助力宁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改革试验区成立以来,我们通过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已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及信用分级评价系统’‘福鼎联社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智慧社区’‘智慧蓝海’‘智慧村居’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及经验,逐步构建起‘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的共赢局面。”宁德农信系统党委书记郑晖说。

坚守支农支小 服务乡村振兴

仲冬时节

穿行闽东山海间

从城区到乡村

从农业到企业

处处能感受到

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这背后

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细心浇灌

▲寿宁县农信联社“垄上行金融服务队”走访茶企

走进寿宁县凤阳镇福建和隆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制茶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每逢夏季,该公司生产的调味茶便迎来销售高峰。然而,去年1月至4月,由于疫情影响,公司销售受到冲击,且新厂房建设和新设备购置需投入大量资金,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就在企业为资金头疼不已时,寿宁县农信联社雪中送炭,为该企业授信500万元。有了真金白银的注入,该公司及时购置了30多台新设备,为迎接当年夏季销售旺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山的这边,授信放款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海的那端,另一项金融产品让民宿从业者有了发展的底气。

来自福州的叶永辉选择在霞浦县东壁村经营民宿。可经营投入成本高,资金周转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当得知霞浦县农信联社推出“民宿贷”后,叶永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申请。一个月后,贷款顺利到账。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贷款。”叶永辉高兴地说,“民宿贷”如雪中送炭,解决了他资金周转不开的困境,让其民宿得以顺利开工建设。

像“民宿贷”这样创新开发、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信贷产品,在宁德农信系统还有许多,项项有特色、款款暖人心。

▲霞浦县农信联社金融助理将金融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多年来,宁德农信深耕“三农”“支农支小”,主动对接宁德“8+1”特色产业金融需求,充分发挥资金主渠道作用,将信贷资金向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综合运用财政纾困专项、创业担保贴息、人行再贷款再贴现和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转换和接续等相关政策,以低成本资金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困、复产达产。

疫情以来,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减免费优惠政策,灵活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推动政策红利惠及面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农信累计发放纾困贷款1049笔9.92亿元,比年初增加5.54亿元,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笔数占全市金融机构的56.5%,金额占22.9%。依托金服云平台累计发放贷款5151笔、金额20.9亿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6亿元,惠及1737家个体工商户,放款金额、户数均居排名全省第一。

党建共建融合 释放发展动能

缴纳电费、办理政务业务、咨询最新政策……在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福农驿站”,“花式”的便捷服务让村民连连赞叹:“想不到足不出村,就能办理这么多项业务。”

这是由柘荣县农信联社、东源乡政府、国网柘荣供电公司共同设立的首家乡村振兴“福农驿站”。与常规的普惠金融服务点不同的是,该驿站是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多位一体的综合金融场景服务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日常的基础金融服务和民生服务。

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神经末梢”,解决农户所急所盼,这是宁德农信系统全力打造普惠金融“宁德样板”的生动缩影。

▲福安市农信联社服务茶农

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宁德农信系统不断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推动金融服务网络遍布城乡,辐射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打造了农村群众“家门口”的便利银行。截至2022年12月末,已建成福农驿站19家。眼下,一个个便民驿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暖心的金融服务。

信息共享、对策共商、服务共建……在助力走好具有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上,宁德农信用一个个深入基层的党组织,一个个服务周到的金融“据点”,给出了“党建共建+”的新解法。

如今,在全市各个乡镇村居,总能看到这样一批农信人,他们身穿“红马甲”、肩背挎包、走街串户,将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屏南县农信联社金融助理走访个体工商户

金融及时雨,普惠千万家。这些年,宁德农信不断深化“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工程,探索与“一书记三大员”深度融合,共选派643名金融助理、592名乡村振兴信息员奔赴闽东山海间,将金融服务送到基层一线,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各行社累计开展党建共建次数972次,搭起共建桥梁,助推业务拓展和为民服务实现“新发展”。

党建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据悉,通过网格化管理、整村授信、增户扩面等工作,2022年12月末,全市农信个人贷款户数38.34万户,比2019年底增加10.68万户;覆盖面46.47%,提升12.95个百分点,增量、覆盖面等均为全省同期第三;贷款户均11.63万元,保持全省最低。

深化产品创新 激发发展潜力

一排排菇架上,银耳似白牡丹一样绽放。在古田县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里,只见工人们井然有序地把一朵朵Q弹水润的银耳变成了一包包冻干银耳羹。

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古田县晟农食用菌合作社计划扩大经营规模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但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走访中,当古田县农信联社金融助理了解到合作社的需求后,随即介绍了最新信贷优惠政策,并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及信用分级评价系统进行评级,为该合作社办理信用类乡村振兴贷100万元,同时为合作社及股东授信500万元,全面助力企业增产增效。

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古田县农信联社深入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工程,紧抓新农主体分级评价系统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契机,在省农信联社的支撑下,建设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及信用分级评价系统应用,结合食用菌产业链特色,畅通融资渠道,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古田县农信联社成功发放首笔古田县农村生产要素融资平台食用菌“非标”农村要素贷款

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机构如何把握机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宁德农信系统充分发挥人多面广的优势,完善体制机制,结合产品创新,利用金融助理驻村服务的优势,对农户进行精准“画像”,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解决了融资难问题,获得感满满。

在周宁,“垦荒贷”“碳汇贷”等金融创新产品,覆盖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解决农户资金需求,为农民创业创富提供融资支持。

在屏南,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多社融合模式,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促进县域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

▲柘荣县农村要素流转融资推进会暨“福林·碳汇贷”产品现场授信启动仪式现场

金融服务精准滴灌,“解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宁德农信系统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支持力度,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3.19亿元;为521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撑。

盘活生产要素 唤醒沉睡资源

“多亏了农信社这笔钱,我今年的茶才种得起来。”福鼎市点头镇翁溪村茶农纪孔怀站在自家茶园前感慨万分地说。原来,由于建房资金投入导致纪孔怀今年的肥料及茶苗缺少资金,点头农信社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引导其使用“茶园贷”这款产品。很快,纪孔怀凭借茶园信息卡,成功获得农信社提供的5万元信贷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与纪孔怀一样,在福鼎还有许许多多茶农受益于农信社推出的各项绿色信贷产品,大步走上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人”的道路。

福鼎白茶是福鼎市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在护航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福鼎农信联社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以合作开发福鼎白茶溯源大数据平台为契机,将金融服务贯穿到茶产业的产、供、销各环节,采取一系列“组合拳”打造特色“茶金融”,为福鼎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引入“金融活水”。

2021年,福鼎白茶溯源大数据平台入选福建省第一批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并先后荣获2020年度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普惠金融创新项目”二类项目奖,福建农信2021年度“数字金融创新奖”一等奖。

▲福鼎市农信联社金融助理送码进茶园、入村庄手把手教老年茶农使用茶园信息卡

乡村沉睡资源被唤醒,生产要素变真金白银,放眼闽东,这样的生动实践不胜枚举——

在福安,“福茶·契约贷”以茶园经济效益作为抵押物,实现了茶园变“宝”,点绿成“金”。

在屏南,“古屋贷”以古屋经营权作为抵押,让一座座颓废老宅破茧新生,古村落迎来蝶变。

在古田,“菌农快贷”“菌商快贷”“菌工快贷”激活菇筒、菇棚、加工厂房等食用菌产供销上下游各类生产要素,产业链越舞越精彩。

在霞浦,“福海·渔排托管贷”以渔排作为受托代管资产,让“沉睡”的海洋资产得以盘活。

去年3月初,宁德市推出了全省首个全市集中统一的市县两级生产要素流转平台,宁德农信各行社积极对接宁德市“8+1”特色产业,按照“一特色产业一信贷模式”思路,累计创新46种农村生产要素融资信贷产品,截至去年12月末,当年累计发放21077笔37亿元,其中,宁德农商银行网渔贷累计发放12.03亿元,霞浦县农信联社海参宝累计发放5.26亿元,屏南县农信联社福粮贷发放1.64亿元,成果显著。

数字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场景

2022年11月19日,第六届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在宁德盛大开幕。开幕式上,由宁德农商银行创建的“智慧蓝海·大黄鱼数据平台”在会场首次公开亮相。

▲宁德农商银行创建的“智慧蓝海·大黄鱼数据平台”在大黄鱼文化节上首次公开亮相

宁德是“中国大黄鱼之都”,大黄鱼年产量近20万吨、约占全国大黄鱼养殖总量的80%。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德农商银行积极参与宁德市政府提出的大黄鱼“国鱼计划”,开发建设“智慧蓝海·大黄鱼数据平台”,以平台数据为依托,构建“产供销+专营支行+信用+平台”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强化大黄鱼的溯源管理,探索“蓝碳积分”管理,实现大黄鱼“产供销”全产业链交易线上化、智能化、便捷化、透明化。

从沿海到山区,从产业发展到基层治理,如今,用科技手段让群众获得金融实惠的生动场景随处可见。

以科技赋能打造便民银行,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2021年6月,宁德农信成功落地“福保快贷”新型普惠金融线上产品,通过“白名单+无感授信”模式,搭建网格化整村推进服务框架体系,实现客户线上自助申请及授信放贷,推动普惠金融增户扩面。同时,积极对接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金融服务上覆盖更广、服务更全。

▲周宁县首个“福农驿站”正式启用,工作人员为客户办理业务

数字化转型,银行金融场景建设按下快进键。在宁德,一个“政务+民生+生活大场景”的金融生态圈雏形显现。

据悉,全市各行社结合各类生活应用场景及消费新业态,着力推广“福农E付”收单品牌,聚焦县域重点商圈联盟,打造生活服务平台;推进以“白茶溯源系统”为代表的产业类移动金融场景,推广“智慧食堂”“智慧校园”等行业应用,推动以宁德农商行“智慧社区”为样板的一体化社区型场景,提高移动金融产品的渗透率和覆盖率,辖内初步完成民生、产业等县域移动金融生态圈布局。

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累计拓展场景应用商户787户,全省排名第六,重点集中在商超、餐饮、加油站等行业应用;累计拓展云缴费商户123户,交易笔数7.2万笔、交易金额5639.2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今年是宁德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收官之年。过去三年,宁德农信系统全力支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迈步新征程,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普惠金融改革‘示范区’贡献农信力量。”郑晖说。

来源:闽东日报 郭晓红(本文图片由宁德农信系统提供)编辑:蓝青审核:卓金芳 林珺

[ 这里是闽东日报,感谢您的阅读 ]

闽东日报移动端矩阵

“你说我办”新闻报料热线:2876799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宁德信贷危机,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99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