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做好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果更加可持续。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其深度、广度和难度不亚于扶贫。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坚持目标,长期努力。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各县区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做的有效探索,激励全市上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绘就乡村振兴壮丽画卷,向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
好雨知时节,当春天来临。
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绿了。白杨和柳树伸展它们的枝条,贪婪地吮吸甘甜的雨水。
“条件这么好,不搬就亏了。”
濮阳县王城坝镇安志区靠近市场,有超市,幼儿园,诊所,菜市场。
“这么好的条件,不搬就亏了。我们一家已经在安置区度过了两个春节。到了新的环境,心里亮堂了,心情也不一样了,感觉头脑都凉了。”3月11日,说起搬迁后的感受,57岁的宋集村村民宋成玉激动不已。“我还创造了多项搬迁第一:我是我们村第一个报名搬迁的;安置区建好后,我是第一个入住的……”
为确保黄河滩区搬迁群众能搬得出、留得住、找到工作、快速致富,濮阳县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用产业扶持,确保搬迁群众能保住工作、勤劳致富。
与安置区“一墙之隔”,是该镇招商引资建设的好孩子工业园。车间里,近百台电动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下订单,一派繁忙景象。
“在家工作,白天挣钱,晚上照顾老人陪孩子,一举两得,又踏实。”王说,巴镇孙庄村贫困户尚笑着说,“像我这样的,厂里有600多人。”
自扶贫启动以来,濮阳县把扶贫产业作为百姓脱贫的治本之策。通过加强扶贫车间建设,建成儿童推车、东森日化、美仕宝电器等扶贫车间(就业点)179个,安置贫困人口7100余人,人均月收入1600余元。“留着妈妈,抱着宝宝,不要离家挣钱。”“以前没事走卡场,现在挣钱进厂”成了这个县扶贫就业车间的生动写照。
“好孩子二期工程的车间已经完工,设备将陆续进厂。投产后可就业1000人。届时将承接河北萍乡北部工业园和昆山工业园总装生产线的全部转移。”镇党委副书记闫素丽介绍。
“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工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重点。如何挖掘资源推动产业?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濮阳市副市长、县委书记张弘毅告诉笔者。
谈起从无到有的村集体经济,曲村乡大民城村原党支部书记邹建明至今记忆犹新。
2018年5月15日,张弘毅在村里调研时了解到,村里想发展集体经济,缺少启动资金,于是问村干部:“你们村有什么资源?”"除了几个废弃的矿井和几个马达井,什么也没有!"真正的邹建明如实回答。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半开玩笑的回答,却在张弘毅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大大的想法:为什么不把这些闲置的资源确认下来,实现资源向资产的转化,用资产做抵押贷款,这样就有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了?
“要开始了。在多方支持下,我们确认了荒地、坑、井、村室等村庄的‘沉睡’资产,实现了资源向资产的转化,再将资产抵押出去,实施资产向资金的转化。”邹建明说,“我拿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90万,撬动了社会资本270万,共同建了一个粉条加工厂。”
同时,为了进一步盘活利用村集体资产,村里对粉条加工厂进行了二次资产评估,再次抵押80万元,发展红薯种植1000多亩。
“我们成立了村集体公司,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利用贷款资金,通过发展红薯种植、肉兔养殖、入股企业等获得发展收益和固定分红,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邹建明一脸自豪。到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7万元。
同时,濮阳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发展特色种植,实现产业带动、股份制经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步入快车道。
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濮阳县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上做文章,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促产业、产业促扶贫的有效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闽城模式”。
“大民成模式”为濮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实现精准扶贫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目前,试点村已达170个,贷款47笔,金额2168万元。
“未来农村发展前景广阔,农村创业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能出去的回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在外工作这么多年,最牵挂的还是家乡父老乡亲。能为家乡做点事,我很开心。”3月11日,从濮阳县梨园乡西孙集村返乡的青年企业家李洪江说。
37岁的李洪江已经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2018年,她开始打算回老家创业。去年,她流转了1600亩土地,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设27个鲜切花玫瑰大棚,发展花卉种植业。
谈到未来的发展,李洪江说,“未来农村发展前景广阔,农村创业大有可为”。
“我们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144个大棚,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优化周边村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以花卉产业带动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目前,西孙集村已有1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月收入2000元以上。
濮阳县现有农村劳动力63.4万人,2020年将有41.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该县通过加强舆论、资金、平台、技能支持,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李洪江这样的“能人”返乡创业。
“在家办厂主要是因为创业环境好,也能给村民提供一个在家就业的机会。”3月11日,在黎庶昌海通乡东森工业园,一位从乔索城村返乡的青年企业家在指挥工人装卸原材料时说道。
41岁的黎庶昌高中毕业后出去闯荡,他在国外的生意蒸蒸日上。但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在家乡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的带动下,2018年,黎庶昌回乡创办东森工业园,安排了300多名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吸纳了大量贫困户受益于金融小额贷款。
濮阳县把创业孵化器、扶贫工场、电子商务建设作为促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自主创业的重要平台,多渠道促进创业就业。
近年来,濮阳县以提振农民收入为立足点,以带动青年返乡创业为抓手,围绕农产品上行做文章,实现了农村电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探索出一条农产品上行之路。
“农村电商创业成本低、参与性强,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大学生等社会群体返乡创业,实现了农村人才回流,有效解决了人才瓶颈问题。”县商务局局长刘说,“农村电子商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载体、新动能,将有力推动农村原有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更多人增收脱贫,我们不断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空室,将生产运营的‘阵地’从生产车间延伸到电商直播间,积极探索电商与工厂融合的发展新模式。”黎庶昌说。
为拓宽企业发展之路,东森工业园根据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投资1000万元建设电子商务小镇,打造“实景+实体”、“电商+新媒体”的发展新模式,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和IP,通过社交媒体的赋能,为工业园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园区正在尝试推广电商直播模式,利用自身资源为周边群众提供免费培训和供应,培育新的创业模式。
据统计,2020年,全县新增返乡创业人员4446人,创办经营主体927个,个体工商户2747户,带动就业2万余人。截至今年2月,新增返乡创业人员463人,成立经营主体463家,388户个体工商户带动就业952人,累计返乡创业17426人,新增就业70640人。
“坚持以事选人,选新活力新气象”
“你看,今年丝瓜苗长势很好。只要天气好,他们一定会赶上好行情的。”3月11日,王说,正在巴镇满都村顺丰农业园丝瓜棚里管理丝瓜的贫困户陆说,最感谢的人是村党支部书记。
前几年,王贵生在村里率先建起了大棚,发展设施农业,种起了瓜和丝瓜,生活富裕起来。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越来越多的丝瓜大棚,丝瓜产业发展迅猛。第一年建了29个丝瓜大棚。
由点及面,全面开花。满都村也开始了双孢菇种植和鹌鹑养殖。依靠这些特色产业,村民每年增收三五万元。目前,该村已发展鹌鹑养殖户26户,丝瓜大棚42个,双孢菇大棚9个。村里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吸收穷人入股分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近年来,濮阳县大力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头雁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谋略、敢为人先、勤政能干”的李连成式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县委、县政府把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敢打敢拼、治理和服务能力强、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作为村“两委”换届的重要指标,“到深水区”找干部。
“我们坚持以事选人,以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为重点,突出发展村集体经济,优先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其他致富项目带头人。共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5987人,以富带富项目5652人,占94.40%;项目丰富的人会是100%。新村‘两委’班子结构‘一升一降一强’目标全面完成,选准了新活力、新气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德杰介绍。
迎着冉冉的朝阳,充满生机的田野、整洁美丽的村庄、忙碌的扶贫工业作坊,正不断释放出崭新的活力,化为舞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优美旋律。程正峰顾苏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向阳花木易逢春的下一句,向阳花木易为春是什么意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80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