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打着“无中生有”、“分享经济”等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动时有发生。很多人在不懂投资的情况下被不法分子利用,问平台合法不合法,一心只想赚钱,最后落入非法集资和传销的陷阱。
受骗者贪图利益。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投资者的心态具有普遍性。他们有的对投资项目一无所知,有的被高额利润诱惑失去理智,有的只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参与进来就盲目跟风。然而,有些人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骗局,但还是抱着“赚了就出来”的侥幸心理,想从火中取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
很多人学历也很高,平时也很理性,但总觉得我会咬一口就走。其实等他进去真正钓到的时候,会发现好容易,于是我又钓了一次,就像进了赌场一样,但是最后本金没了。
警方揭秘“六大骗术”
为了更好地让公众识别骗局,公安机关用经典案例揭秘了“六大骗术”。
1.编造虚假项目
据公安机关统计,大多数非法集资者都是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以签订合同、投资理财、投资入股等名义,将人骗入泥潭。
2.关于创业创新的谎言
近年来,许多非法集资犯罪案件都是打着响应国家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扶贫互助,或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吸引投资者的政策幌子被破获的,让人防不胜防。
3.承诺高回报
暴利的诱惑是所有非法集资者欺骗大众的唯一途径。非法集资者为了吸引公众,往往在集资初期就“按时”足额支付承诺的本息,有的收益率甚至高达几十倍、上百倍。
4、虚假宣传。
利用网站、博客、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和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聘请明星代言或制造伪名人效应传播虚假信息,也是混淆视听的常用手段。
5.躲在虚拟房间里空
借助虚拟网络,将“去中心化”、“开源代码”等时髦概念作为投资的“噱头”,通过编造故事、设计模式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
6.利用感情的诱惑
实际案例中,非法集资的投资者大多是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参与的,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非法集资者一般通过收取保证金、约定到期返还保证金、在养老基地提供免费服务或给予养老补贴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关注非法集资的“十大骗局”。
此外,公安机关还梳理了近年来查处的多起案件,总结出非法集资的“十大骗局”:
1.以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2.以发行或者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3.以认领股份、参与分红等方式非法集资;
4.通过会员卡、会员卡、座位卡、优惠卡、消费卡等进行非法集资。;
5.以商品销售回租、回购转让、发展会员、业务联盟、“快速积分法”等方式非法集资;
6、利用“俱乐部”、“社团”等私人组织或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7.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建的“电子商店”、“电子百货”等“虚拟”产品进行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非法集资行为;
8.将财产、房产等资产平分,通过出售其股份处置权非法集资;
9.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的形式非法集资;
10.以“电子黄金投资”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警察:“环顾四周,三思而后行,等待一夜”
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回报是套路。正是抓住了人们“防备”不足但“爱财”严重的心理,才会一次次成功。如何保护钱袋子,警察帮忙出妙招↓
“四观”:
1.看融资的合法性。合法融资,如发行股票、担保公司、发展P2P业务、小额贷款等。,应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可在监管部门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2.看宣传的方式。看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获取集资信息,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
3.看商业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呢?募集资金是用于实体经营项目还是投资去向不明?盈利的途径有哪些?
4.看看有没有人能参与募捐。
“三思而行”:
你了解产品和市场情况吗?
四儿投资符合市场规律吗?
三思自己的经济实力是否有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
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5%,避免头脑发热,一定要先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见,再推迟一晚再做决定。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石家庄普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非法集资新套路,非法集资骗局最早案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23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