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学生好骗吗,学生容易上当的诈骗手段

学生好骗吗,学生容易上当的诈骗手段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信息来源相对单一,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自“拒绝校园赌博作弊”主题宣传月开展以来,多家单位联合行动,面向全市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务实有效的防骗宣传活动,提高学生防骗拒赌意识。随着开学季的到来,重庆市反诈骗中心对高发诈骗案进行梳理发现,刷单返利诈骗、虚假购物/服务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成熟人性诈骗四类诈骗会“精准捕捉”大学生,截至今年8月31日,受害者为学生,占全市电诈案件受害者的6.73%,其中小学生0.78%,初中生11.44%,高中生11.44%。

案例一:刷单返利诈骗

案例介绍:

2023年7月1日,铜梁区李某(女,22岁)在家玩手机时,被刷到朋友圈,被教如何在网上赚钱。李某添加了他的好友,对方给李某发了一个下载APP的陌生链接,说要先在APP里充值本金才能购买产品,之后就会回到他的账户里。李按照对方提供的网址操作,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第一次充值本金。账户内余额显示27360元,对方要求李继续充值购买。不买账号就无法提现,李就按照操作继续充值1万元。李想取钱的时候,还是取不出来。对方一直要求充值。这时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一共被骗了13000元。

作案手法分析:

第一步,发布虚假信息吸引受害者。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打广告,如电话、社交软件群聊、网站等。,以能轻松赚钱或免费领红包的噱头吸引受害者。

第二步,诱导下载不明app,开始诈骗。诈骗分子先引诱受害人下载未知APP,以给本金充值或做任务为由,让受害人在APP内充值、转账。

第三步,不断要求转让。在受害人由小额转账逐渐变为大额投资后,骗子以账户冻结、操作失误为借口拒绝提取返利,并以再投资可以挽回之前的返利为由,诱导受害人继续投资。

警方提醒

1.不要被小回扣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

2.切记:不明链接不点击,陌生电话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核实。

3.请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应用。

案例二:虚假购物和服务欺诈

案例介绍:

2023年8月8日19时许,彭水县王某(男,19岁)正在家中玩手机,一陌生人前来加其QQ,称要购买其游戏账号。经过协商,王同意以1800元的价格将游戏账号卖给对方,随后对方发来一个网址链接,要求通过链接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所有操作完成后,王到平台发现无法提现。这时对方告诉王,自己的账户被冻结,需要联系客服解冻,于是王联系客服咨询解冻事宜。客服称需要给平台充值才能解冻,于是王按照客服的提示,用自己的银行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转账14799元。

作案手法分析:

第一步,各类网络平台广撒网。

骗子以“高价购买游戏账号装备,免费获得奖品,免费获得游戏皮肤”等虚假信息为诱饵,在各类群、短视频平台、游戏界面发布虚假信息,诱骗受害者添加好友,引诱其达成交易共识。

第二步,以各种诈骗理由诱导转账。

骗子添加好友后,通过发送小程序、二维码或下载app等方式,引导受害人进入虚假交易平台。通过伪造的资金截图让受害人误以为交易成功,然后以交保证金、提现失败、账户冻结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反复转账。

第三步,达到目的后立即黑盾。

骗子达到目的后,会要求受害人删除聊天记录,转账后再转消息。当受害人发现被骗时,早已被骗子拉黑。

警方提醒

1.充值游戏币,买卖游戏装备和游戏账号等。必须在官方网站或官方指定的交易平台上进行,避免私下交易。

2.如果有客服以账户被冻结不能提现为由要求充值转账,那就是诈骗。不要轻易向陌生的银行账户转账。

3.不要相信网上任何“低价充值”“高价收购”的广告。

案例三:冒充公安诈骗

案例介绍:

2023年6月26日,丰都县刘某(女,14岁)在家玩手机时,刷了某明星的QQ号。刘加她为好友后,对方自称警察。此QQ号被他人盗用,涉嫌违法。刘被要求配合调查。如果他不合作,他会上门逮捕他。在对方的指引下,刘用父母的手机,通过微信、支付宝、中国银联快速通扫码等方式,向对方转账13808元。

作案手法分析:

诈骗分子在各大网站、视频等平台发布信息,层层设置陷阱,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差、辨别能力差的特点,冒充明星或明星助理,诱骗或口头威胁其提供个人信息、账号密码、进行转账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1.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会向涉案人员出示工作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微信、QQ、传真、邮件等方式发送或展示相关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

2.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做好支付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诉孩子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密码。

3.注意加强对孩子的防骗防骗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提醒孩子一旦遇到问题及时向父母求助。

4.注意引导孩子合理使用互联网,帮助其手机软件设置青春模式。

案例四:冒充成熟人性诈骗

案例介绍:

2023年7月17日,江津区陈某(女,18岁)报警称,其在家中玩手机时,QQ上有人冒充其同学,称其表妹生病住院,急需借钱,被骗人民币3900元。

作案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盗号软件盗取QQ号或微信号,登录QQ或微信后冒充当事人与亲友聊天,然后以急需用钱为由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如果亲戚、朋友、同事、领导突然在社交软件上提出借钱、汇款的要求,尤其是向第三方陌生人账户转账或直接付款,一定要电话或见面确认,切记不要盲目转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学生好骗吗,学生容易上当的诈骗手段":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19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