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小满金融贷款催款(2019年网贷催收结束)

小满金融贷款催款(2019年网贷催收结束)

警惕“反催收”花式套路 业内呼吁金融消费者需提高防骗“免疫力”,下面是经济观察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满金融贷款催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年末将至,各大社交平台上又涌现出大量打着“代理免除债务”“逾期铲单”“征信修复、洗白”等旗号的代理维权信息。

“一般这些信息的发布者背后都是反催收或者说是债闹团伙,他们将自己包装成帮助债务人脱离苦海、协助债务人上岸的律师或者专家,通过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分享经验,以帮助减免债务、优化债务、征信恢复和停息挂账等虚假宣传定向吸引客户。”有金融科技行业从业者在11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监管不断规范催收行为,债闹团伙就开始钻政策空子,针对个人借贷的恶意逃废债行为和相应组织也迅速增多。基本上每家平台都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在年末,每天要处理大量类似事件。”

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的风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于11月16日发文指出,金融消费者应理性购买金融产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金融服务协议的约定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增强相关风险防范意识,警惕并自觉远离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陷阱,任何时候都要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

下一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在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研究建立共同打击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的行业自律协作机制,发布实施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基本要求和违法违规代理维权活动特征指南。

看似“友好”的代理维权

“欠债没钱还也不要紧,教你一招成功上岸,有兴趣的私聊”“有了债务问题要及时处理,专业律师组建的债务重组团队,让你欠三千只需还两千”“被暴力催收怎么才能减免结清?协商债务重组你值得拥有!”等类似推广信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

度小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代理维权信息除了在上线大力推广外,还会在线下派传单推广,以及一些售楼处和汽车销售门店的销售人员引荐。

据了解,代理维权服务模式一般分为两种:开办培训班收取高额费用以及接受委托直接代理维权。

第一种“培训班”主要面向两类人群,一是有意愿加入代理维权行业的新人从业者,二是有需求修改征信的个人“携案参训”。

在培训过程中,代理维权人会教授与金融机构沟通的技巧,找金融机构瑕疵,找到后,不主动提出需求,让金融机构主动提出和解方案,以占据谈判主动性,达到修改征信目的。代理维权者会抓住银行“怕”监管部门查到瑕疵,以通过监管投诉的手段要挟银行修改征信。

第二种方式则是索要客户预留手机号、家庭地址、预留联系人等个人信息,并要求客户邮寄电话卡,且在代理过程中,代理维权人一般会为客户编写投诉函件,冒充客户本人到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进行恶意投诉。

比如在2021年初,360数科客户陈某某对借款费用及还款时间产生分歧,委托其丈夫李某某处理,沟通中李某某不断强调借款合同、借款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公司核实没有问题,李某某不认可并恶意投诉。

事后,李某某主动寻求合作称,“自己原本就是做反催收的,可以提供一套方案想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不收公司钱,转而收取客户费用”。而后,被360数科果断拒绝。

“看似代理维权对于金融消费者很友好,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债务压力。但是在他们支付给反催收组织一笔高额调解费或者处理费后并未结束,对方还会将这些客户的信息在市场上继续售卖给其它有需要的平台,从中再次赚取费用。”360数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债闹团伙甚至会像金融消费者宣扬借钱不用还,诱导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把身份证、银行卡、支付宝和有支付功能的微信交给其进行网络借贷,进一步实施欺诈、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近些年,关于“个人征信修复”的代理维权也愈加活跃。

度小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2021年3月公司收到监管机构转办的王某征信投诉案件,客户提出修改征信诉求。经核查,客户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度小满共办理3笔借款,贷款金额共计10000元,自2018年4月起开始逾期,度小满按照《征信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报送逾期不良信息。自2021年9月以来,王某使用两个不同的手机号码,同时向度小满反馈修改征信诉求,在处理过程中,发现两个号码的使用人不为同一人,且前后进线反馈诉求意图不一致,故推断该客户可能存在代理维权情况。

“后来我们了解到,原来是王某在2021年因买房需求主动查询打印征信报告后,发现征信存在瑕疵,通过银行门口人员发放的代理修改征信宣传单找到赵某。赵某向王某展示了过往成功征信修复的案例,表示可为王某修改银行及度小满小贷的逾期征信,收费88000元,并向其推荐并花费3000元试听征信代理维权课程。”度小满相关负责人说。

打击金融黑产

实际上,自2020年“打击恶意逃废债”内容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性“反催收”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重庆市、湖南、深圳、海南、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西、黑龙江、山东在内的多地银保监局联合当地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先后发起联合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活动。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陆续发文打击此类非法活动。

今年4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

8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投诉问题整治的通知》,明确严肃查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的违法违规行为。

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更进一步为“违法违规代理维权行为”戴上法律的枷锁,该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针对“代理维权”、“法律援助”等陷阱以及恶意逃废债等非法行为,目前各家公司也在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打击。

“我们公司目前成立了打击征信代理维权专项工作小组,比如上述征信修复案件就进行了深入走访调查,并以此客诉为契机,深入推进打击征信代理维权专项行动,深度挖掘征信代理维权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度小满相关负责人表示。

360数科方面表示,随着监管不断加码,债闹机构逐渐变得越发隐蔽不易察觉,如何去发现客诉中的债闹“分子”就尤为重要。公司采取人机一体的查找方式,将每日客户投诉的进线渠道、投诉内容、沟通语气、诉求诉点等相关投诉数据整理归纳,从中人工筛选可疑的数据,并将可疑数据前后通话记录通过声纹比对判断投诉人是否为本人,非本人的客诉代客投诉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前期筛选出来的疑似黑产数据进行系统备注打标,同时提醒一线坐席及投诉处理人员谨慎对待,避免服务或者语言上被对方下圈套。”360数科方面认为,各类社交平台也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宣传、普法、警示宣传的内容,强调珍惜个人信用价值。同时短视频平台要建立相应的打击治理体系,加大对反催收内容的监测与审核力度,以及建立更完善的针对性举报机制。

乐信公司则表示,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借助积累多年超过千万的黑名单,构建了含有约 5 亿个结点的复杂网络,借此分析和计算每个用户与黑名单和欺诈团伙的关联程度、多个订单之间的关联程度,判断风险的高低,寻找所谓的“坏用户”和“坏订单”,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

同时,在行业联动方面,今年3月乐信与马上消费金融、平安普惠、招联金融等十余家机构,在重庆成立全国首个打击金融黑产行业共享互助组织——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

2019年网贷催收结束

大家好,我是乌鸦。

这两年,如果你网购的时候使用了快递柜服务,很有可能会在取件的时候看到反催收机构的广告。

在广告里,他们会告诉如果你欠款还不上、银行一直催没有关系,专业人员可以帮你停止存款、延长还款:“过度消费导致账单逾期、网贷逾期、压力大还不上怎么办?专业法务团队1V1咨询,帮您停催、延长还款周期。”

如果点进链接,就会跳出一个填写个人信息的页面,要求你填写姓名、地址、手机号还有逾期金额。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小小的链接只是不会多看一眼的垃圾广告,但是在那些被击中痛点的目标用户眼里,这样的推广简直诱惑力十足,被追着催债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毕竟,如果要盘点现代人最害怕的事情,借钱一定能够排在前几名——不管你是开口借钱的,还是被别人借钱的。很多人害怕借钱,是因为担心对方不还钱,银行和金融机构当然也怕,于是帮人讨债和催收就成了一门大生意,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各种催债公司

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年,对应的另一门生意也逐渐兴旺起来——对抗催收。催收和反催收的相互较量,也引出了另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借钱的和要账的到底谁是大爷?

收件码上的反催收组织宣称自己 “十年专注解决某卡、网上债务超时问题”,这种说法显然太保守了,这种需求与博弈已经持续了近20年。

不得不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催收组织才是那个说话大声的人。

1

2000年之前,普通人基本接触不到催收人员,更别提催收公司了,毕竟当年去借高利贷的人相当少。在民间的印象中,这些催收人员跟黑社会的画风基本一样,干的事情不是在欠债人门口泼油漆,就是在学校门口蹲人家孩子,手段极其残忍、性质十分恶劣。

这些印象有一些真实的成分,也有相当一部分经过了艺术加工。

催收公司真正进入大爆发,要等到2003年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信贷消费业务也飞速扩张,2003年也是中国信用卡元年,当年6月份信用卡发卡量就达到了2499万张,到了2010年国内信用卡数量已经达到了2.3亿张。

如此迅猛的增长之下,同时放松了对申请人信息与资格的审核,很多信用卡专员还瞄准大学校园推广各种信用卡。

到了2007年,一个更加重量级的东西开始在中国出现——网贷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网贷平台在2012年左右进入了野蛮发展时期,从130多家猛增到2015年的3000多家。

借贷的多了,逾期乃至不还钱的人自然也随之迅速增加,于是催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说,正规银行都会有自己的风险管理部门,但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剧增的催收业务量,“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部门催收电话根本打不过来,呼叫中心的客服也不适合干这个,就靠我们去驻场催收或者他们外包出来”。

至于那些正规和不那么正规的网贷平台,自然更加依赖催收公司来干活。

全国究竟有多少催收公司,恐怕没有人能够统计,这个数量在3000到9000之间浮动,至于有多少人干这一行,一个常见的说法是30万。

与如今的发催收组织一样,催收公司同样也非常注重自我宣传:“今有欠债不还者,可请催客出马,为债主排忧解难。”

至于他们究竟怎么出马,最常见的就是打电话,也叫电催。

只不过,打电话也有不同的风格。比较温和一点的就是走感情路线,跟欠款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打感情牌让对方自动还款。当然,这种风格的成功率比较低,如果电催员是男性,通常都会遭到欠款人的辱骂或者嘲讽,所以女性电催员比较吃香。

通常干这行的都是年纪比较小或者刚毕业的女生,但大部分都会在两三个月内跑路不干,除了欠款人的辱骂,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电催就是争分夺秒,你还想休息一分钟?”

如果感情牌没有用,接下来电催员可能就会用法律规定来说服对方还款,比如说欠款会影响征信、买房买车等等,“有时候你可以说得严重一点,反正干我们这行就是连吓带骗,要不然不可能要到钱”。

到了这里各种骚操作就开始出现了,为了增加威慑力,催收人员常常会假冒警察、法院工作人员恐吓对方。

就算是假冒国家机关人员,跟其他手段比起来也算得上“温和”,如果欠款人对这些“骚操作”还是油盐不进,催收公司就会开始采取“野路子”。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电话轰炸。这个手段还有一个更加贴切的名字叫“呼死你”,“买整机500块,只轰炸一小时四十块”。

当然,这种轰炸不仅限于欠款人自己,还包括对方的家人、朋友、同学甚至老家的亲戚熟人,总之就是利用社会压力来让对方还款,“当他身边的每一个都知道他欠钱不还的时候,这个人基本上就完了”。

如果欠款人心理素质十分过硬,丝毫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对“社死”完全免疫,那么催收公司就会采用另一种方式——外访。所谓外访,翻译过来就是“马上到你家门口”。

到了这里,很多人熟悉的泼油漆就正式登场了。

而在催收公司最鼎盛的时候,有不少人真的会采取暴力手段,甚至会交流怎么打人才能不留下外伤,让人看不出来,“拿书本垫,用锤子打,躲开监控,最好很多人一起陪你去,到派出所录口供的时候,大家都作证说你没打”。

之所以为了催收能做到这个份上,是因为利润足够大,而且催收的难度越大,回款之后能够分到的佣金也越多。信用卡逾期催收佣金在26%左右,而各种网贷平台佣金可达30%~40%。

只不过,本来就是灰色地带的催收还这么肆无忌惮,注定要被治理。

2

2017年12月1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指出,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

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将“暴力催收”定性为黑恶势力行为。4月18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严厉打击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

随着国家的大力整顿,催收公司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不仅暴力催收越来越少,就连打电话催收也变得越来越客气、小心,“觉得既大有可为又有筋疲力尽的感觉。身边做催收的确实不多了,或者以前做催收,慢慢转型的,转型做其他的业务”。

治理不规范的催收,尤其是暴力催收,当然是好事,而且非常有必要,但是随之而来有一个额外的后果, “催收难度明显加大了”。按照一位不良资产公司高层人员的说法,某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30天的催回率目前只有45%左右,而此前几年这一数据是90%以上。

用一位前从业者的话说,催收行业“就像金融体系的蚯蚓,干的都是脏活累活,名声和观感也不好,但它却对保持土壤肥力,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作用”。

于是,催收行业遭到治理之后,反催收开始逐渐嚣张。

反催收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最经典的一个操作就是,整个村子集体薅网贷平台的羊毛,你不是要打电话给我亲戚朋友催债吗,我们全都欠钱,谁都不用害怕在村里抬不起头。

如果有催债人员敢到村子里去,最后甚至还要报警才能从里面出来。

这种薅网贷羊毛的行为被称为“撸口子”,曾经有人在网上称自己从55家网贷撸了187000元,“和家人亲戚坦白,都支持不还,已经逾期600多天了,亲戚朋友没有笑话我的,都咨询怎么贷的”。

这些情况虽然一直有,但大多是分散的零星现象,并那时尚未形成所谓的“反催收联盟”,更不可能在取件码上打广告提供一条龙服务。而在催收行业和众多催收公司被治理后,反催收的声势也越来越大。

根据金融行业者的观察,各种通过恶性投诉、恶性起诉以达到免除利息或延期还款的例子从2018年开始出现,但在2019年几乎翻了一倍,“‘反催收’已经形成所谓联盟,有组织、有计划、有套路地通过激化债务人与催收团队、金融机构的矛盾,达到减免利息、延长债务期限、减少还款金额的目的,甚至要求赔偿各种费用等”。

这个时间节点,跟催收行业被集中治理基本是前后脚。

3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都很自然地默认被催收者是弱势群体,这种情况当然有不少,但是“反催收”的人群中,还包含了大量撸口子以及利用信用卡“套现”的人。他们管追着自己的催收员叫“催收狗”,而催收员们则称这些人是见不得光的“老鼠”。

最开始,这些人大多集中在贴吧、论坛以及各种聊天群抱团取暖、交流心得,为了防备“催收狗”的渗透,这些群都有自己的规矩。有的要求进群必须在三分钟内发出自己的实时逾期截图,否则会被当成卧底踢出去;有的要求支付费用进群;有的则要立毒誓:“如果我是催收狗或平台卧底,死全家。”

在这个阶段,反催收还是小圈子的自发行为,属于散兵游勇,顶多赚个入群费之类的,“我曾经也这么扛过来,现在总结成为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但到了2020年左右,反催收开始从论坛和聊天群扩散到更大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反催收账号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出现,传授各种反催收的方法,“给催收员录音,激怒对方,只要他敢骂人,马上就拿着录音投诉他”。

随着人数不断增加,反催收的专业程度也在上升,以前的催收人员反而大量加入反催收公司,“最近金融行业不景气,催收行业又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人被抓,我决定离开这个行业,但又不想浪费自己的专业知识,就想,不如加入敌方阵营吧”。

反催收机构最直接的赚钱方式,就是通过债务协商收佣金,收费标准一般是欠款金额的10%左右。

当然,反催收机构不可能让这些贷款消失或者永远不用还,他们通常承诺的效果是可以停止对方催款,或者“停息挂账”,也就是不用还利息,只还本金就行,另一个就是重新协商还款期限,延长还款的时间。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反催收机构最常用的手法是先提出无理诉求,对方不满足马上去第三方投诉平台夸大其词,最后到监管机构进行投诉,这一套基本是流水线作业。

大量的恶意投诉给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某银行内部人士发现,2020年第一季度,其所在银行收到监管书面正式转办投诉393宗,其中催收类投诉占比82%,协商还款类在催收类投诉中占比为97%,模板投诉在催收类投诉中占比高达64%。

此外,他们还会伪造各种证明材料,比如经济贫困证明。他们也会代借款人到医院开具借款期间的病历证明,上传给金融机构并提出异议,然后金融机构审核,如果征信修复成功,会给相关医生回扣。

另一方面,催收机构还会搞“知识付费”,利用直播推广自己的课程,“交999元成为我们的会员,就能听所有的课程”。有的机构还表示,能够提供征信修复、保单维权、罚息追回、网贷协商技术等金融实操的技术资料包。

学完这些技巧,你就可以去跟催收人员高强度对线了。

但是反催收不可能总是成功,这些机构怎么保证稳赚不赔呢?

首先,在签订的协议中,通常并没有失败之后退还预付金的规定,“服务费需要提前一次性结清,如果对方不愿意或者犹豫,基本上就是白嫖。”

而且别忘了,反催收机构会让客户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贷款信息及欠款金额等敏感信息。

不管能不能拿到佣金,先把这些轻易到手的信息卖出去,不就能拿到保底钱了?所以当有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不论能不能反催收成功,这些机构注定不会赔本。

催收公司已经被治理过多次,而对反催收机构的整治,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2021年2月,银保监会明确提出,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推动200多家机构接入各类征信系统,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7月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投诉问题整治的通知》,明确了要严厉打击非法代理黑产。

当然,只要借贷行为存在,关于催收和反催收的问题就一定会存在,有借必有还只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理想状态。但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够让人头大了,不需要两个庞大的灰色产业再添一把火。

而催收机构和反催收机构的漫长博弈,用从业者的话来说,就像“一种魔法想打败另一种魔法”,可惜的是双方用的都是“黑魔法”,都严重扰乱了金融行业的秩序和社会的信用制度。

如果没有任何治理放任其发展,一方借助催收公司不择手段讨债,另一方依附反催收机构千方百计赖账,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催收:万亿市场下的高薪行业,人人自危的生存处境》

一本财经:《抖音“反催收联盟”:聚集500万大军,杀伤力增强百倍》

澎湃新闻:《网贷背后灰色催债链:全国上百个催债群,交流如何打人不留痕》

新金融观察报:《反催收技巧:一场老赖和催收员的博弈》

锐公司:《催收江湖“罪与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满金融贷款催款(2019年网贷催收结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69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