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固收:信贷少增背后的季节性和内生动因,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短期贷款变成长期贷款理由
事件
2023年8月11日,央行公布2023年7月金融数据:
(1)新增人民币贷款3459亿元,Wind一致预期8480亿元,前值30500亿元。
(2)社会融资规模5282亿元,Wind一致预期11239亿元,前值42241亿元。
(3)M2同比10.7%,Wind一致预期11.1%,前值11.3%;M1同比2.3%,前值3.1%;M0同比9.9%。
点评:
继6月金融数据总体高于预期之后,7月金融数据再度走弱。事实上,在7月底票据利率创下年内新低后,市场对于弱信贷就有一定心理准备,但从实际表现看,信贷社融实际表现弱于市场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单月表现在历史中处于低位。总结来看,7月数据走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7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单月增量往往会季节性回落,尤其6月份贷款冲量较多,对7月需求有一定透支。
第二,经济内生动能有待改善,实体融资需求不强。7月PMI读数为49.3%,已经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其他经济数据如地产销售和出口也在走弱,其中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在去年较低的基数上继续同比下滑超27%,7月出口同比降14.5%。整体看,经济还是在弱修复的潜在路径运行,真实融资需求依然不强。
第三,银行净息差偏低,加上上半年信贷同比多增2万亿,基本完成全年任务,继续“卷”贷款的动力不强,前期贷信贷项目也已经充分挖掘,增量不多。
结构上看,7月金融数据呈现几大特征:
特征一:企业中长期贷款初现疲态,近一年首次同比少增
7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2378亿元,同比少增4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增长-3785亿元、2712亿元、3597亿元,同比分别多减239、少增747和多增461亿元。
可以看到,7月对公贷款几乎全靠票据冲量,同时这也是去年8月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首次同比少增,我们理解:
一方面,去年8月以来的企业中长期持续高增很大程度靠政策推动,尤其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带动了基建融资大幅增长,随着政策效能逐步释放,可能略显疲态。
另一方面,上述中长期贷款的实际利率水平普遍较低,易引发资金套利行为。8月央行公开表态“防止空转套利”,或许是7月对公贷款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
特征二,居民部门信贷收缩,早偿问题未见缓解
7月居民贷款新增-2007亿元,同比多减32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335和-672亿元,同比分别多减1066和多减2158亿元。6月份居民部门融资边际好转,我们当时提示持续性存疑,从7月表现看,大概率是季末银行主动控制了按揭早偿节奏,导致7月迎来集中偿还。
目前地产销售疲软,存量房贷利率偏高,股市等表现不佳,居民提前还贷的诉求较强。近期央行表示“指导银行有序合法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但目前还未见实质性动作,后续如果力度够大可能会对居民信贷收缩有一定缓解,但幅度不宜高估,至少三季度居民部门融资可能会继续拖累信贷增长。
特征三,企业债净融资维持低迷
7月企业债券融资1179亿元,同比多增219亿元,同比较上月小幅扩张,主因去年地产风波导致基数偏低,企业债净融资整体低位徘徊。城投债(Wind口径)7月净融资约900亿元,同环比均有下滑,政治局会议提及“一揽子化债方案”,城投债净融资仍趋于收敛,后续关注具体化债措施进展。地产债(证监会口径)净融资33亿元,维持低迷。近期地产销售仍未企稳,房企融资环境继续承压,舆情事件增多;往前看,政策仍是最为重要的边际变量,一线城市的边际政策或逐步落地,但预计本轮政策大概率以托底为主,避免向金融体系传导,大规模强刺激概率不高。
特征四,政府债同比多增,即将迎来供给高峰
7月政府债券融资4109亿元,同比多增111亿元,与去年的低基数基本持平,或与财政存款多增下的发行节奏偏慢有关。截至7月底,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占全年额度约为66%,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预计8-9月迎来供给高峰,从而带动后续政府债券融资显著反弹。在专项债和配套贷款的带动下,基建强度有望维持,新基建是更为重要的抓手,广义基建增速快于狭义基建增速的情况可能持续。
特征五,存款大幅减少,主因理财增长+贷款派生少
7月份存款也大幅走低,存款总额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理财规模增长较快,居民存款有一定流出,根据普益标准数据,7月以来理财规模增长了1.53万亿。二是贷款低迷导致存款派生减少。三是居民提前还贷行为会同时减少存贷款,从而带动了住户存款的下行。结构上看也可以印证,7月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非金融企业减少1.5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07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130亿元。
此外,7月M2同比10.7%,M1同比2.3%,均较6月有所下降,M2-M1增速差维持在偏高水平,表明信贷投放对经济的转化效率偏低。
市场启示:
第一,7月金融数据再度转弱,显示融资需求尚未明显恢复,债市的核心逻辑没有动摇,这也是我们近期判断债市“调整是机会但不追涨”的理由之一。
第二,居民存款减少和理财扩张是镜像,今年理财始终有赎回担忧,加上当前利率低位+一揽子化债政策预期,近期理财等对短端及超短端信用需求强劲。但8月份理财增速已经有所放缓,后续短债利差继续压缩的空间已经有限。
第三,短期继续关注一线城市地产、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化债政策,在心理上仍对债市有所制约。此外,专项债发行提速+特殊再融资债置换可能阶段性加大供给压力,关注供给期限结构等带来的局部压力。
整体上,我们对债市维持“调整买入、但不追涨”建议,十年期国债尚未脱离2.6%-2.7%区间波动,组合上继续建议3、5年利率债+中短端信用债,关注二永债逢低增持机会。
社融信贷图表
货币存款图表
风险提示:
1)地产链持续恢复:如果地产链恢复超预期,经济向上动力加强,债市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上行。
2)监管政策超预期:如果监管政策超预期,可能影响机构行为,放大债市波动。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长期贷款有哪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唐曜华 深圳报道 在促消费的号召下,消费贷成为四季度银行重点推的品种之一,不少储户反映收到不止一家银行发送的消费贷短信,称在该银行可获得一定授信额度或可申请储备金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深圳地区部分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个别银行消费贷利率最低至3.6%,不少银行的利率也低至3.7%,具体要根据客户资质确定贷款利率和额度。银行在消费贷方面的创新也层出不穷。
为加码支持小微企业,不少银行个人经营贷利率相比消费贷更低。部分银行的个人经营贷利率甚至跌破3%。一些银行建议客户申请利率更低的个人经营贷,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经营贷需要公司资料申请、需要赎红本,隐含一些额外成本,若为申请做假证还有法律风险。
部分银行低利率消费贷抢市场
“我们的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从9月份就开始,持续到今年底,明年还有没有不确定,要看额度是否用满。”邮储银行一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据介绍,年初,华为、腾讯等公司员工优质客户消费贷利率也要4.5%,现在已经降到3.7%。
一位贷款中介告诉记者,现在工薪贷利率整体比较低,尤其四大行的利率更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邮储银行、工行、中行、招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消费贷(信用贷)利率最低为3.7%,贷款额度最多30万。农业银行更低,客户经理称最低可申请3.6%的消费信用贷。
这些消费贷大多根据客户的工作单位、公积金缴纳金额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和额度,还有的结合客户房贷月供情况给其打分,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的员工通常获得利率更低、贷款额度更高。
“我们有一个企业白名单,在这个白名单里的企业员工每月公积金缴纳金额过万的,贷款额度通常可以达到30万。”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目前部分银行对于消费贷的审批也趋于放宽,“相同评分、相同条件的借款人,现在能获得低利率的更多了,比如以前30%,现在40%的人可以申请到。”某股份行客户经理称。
这些消费贷期限大多1-3年,还款方式大多提供先息后本和等额本息两种方式。不过也并非所有银行都以低利率力推消费贷,也有的银行消费贷利率仍然要求5%以上。
“5%是市场的普遍水平,4%以下算比较优惠的利率。”上海某贷款中介告诉记者。
由于个人信用消费贷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尤其看重工作单位,部分银行称为“工薪贷”,因此只有符合要求的客户才能申请到额度,或者只有符合条件的客户才能申请到相对优惠的利率。对于工作单位达不到要求的客户,银行会建议办理有抵押的消费贷或个人经营贷款。
即使有房产抵押,部分银行的个人抵押消费贷款利率比信用贷更高。比如工行一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个人信用消费贷利率最低3.7%,有房产抵押的消费贷利率为4.35%,此类贷款优点在于可以贷更多额度,可贷房产评估值的7成左右,但需要赎红本等。
个人经营贷利率跌破3%?
在支持小微企业、推行普惠金融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对个人经营贷款推行力度更大,有的客户经理建议申请利率更低的个人经营贷款。该行个人经营贷款利率只要3.45%,比个人信用消费贷款3.7%的利率更低。“只要持股10%以上的公司就可以,或者家里直系亲属有公司也可用来申请个人经营贷。”某大行客户经理称。
还有一家银行消费贷利率超过5%,个人经营贷利率最低为3.65%,“个人经营贷利率更低,主要是为了推行普惠金融。”该行客户经理称。
有贷款中介声称,个人经营贷利率甚至可以做到低至2.9%。不过记者咨询相关银行了解到,如果是等额本息还本方式的话,宣传的2.9%可能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年化利率概念不同,实际贷款利率应该也在3%以上。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为按揭贷款经常用到的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金额一样,包含利息和本金,对借款人而言每月还款压力更大,先息后本在贷款到期前每月只需还利息(按期数平均计算得出),到期再还本金,每月还款压力更小。消费者需要了解实际年化利率、利息支出总成本,并根据每月收支情况选择适合的还款方式。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若为了更低利率申请个人经营贷也要小心“入坑”。比如某股份行的个人经营贷款虽然声称期限为5年,但其实需要每年借过桥资金还款再贷款,每年借过桥资金也将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并且还有续贷不上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若个人经营贷款资金用于非经营用途,还有合规风险,一旦被查到变更用途可能会被银行要求提前还清贷款。
很多消费者可能收到过贷款短信或电话,其中部分推销电话是贷款中介打的,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贷款中介贷款可能有额外的费用支出或额外风险。
据记者了解,通过贷款中介从银行申请贷款需要给中介一笔中介费,比如贷款金额的1%,因此若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从银行直接申请贷款更划算,以免增加中介费支出。除非找不到愿意贷款的银行才找贷款中介,通过中介去物色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通常银行不会跟中介达成密切合作关系,某国有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通常不会主动去跟中介合作。
(统筹: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短期贷款变成长期贷款理由(长期贷款有哪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552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