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贷款余额占比近1/4,钱学森预测:第六次产业革命核心为农业,下面是半隐山居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涉农贷款第一产业贷款
官方数据公布截至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为53.16万元,而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总的为231.27万亿元,也就是说涉农贷款余额占比23%,将近四分之一。而且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比总体10.9%的增长率也要高出不少。
不知道其他行业占比多少,单看涉农贷款余额这个占比,感觉现在涉农投资俨然是热门行业了。
温铁军等著的《从农业1.0到农业4.0》中写到,钱学森钱老指出:信息革命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启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以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核心建设任务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他还精准地预测:
第六次产业革命大约在2021年开始,2050年前后完成,届时中国将消灭三大差别,社会经济将名列世界前茅。
看来有生之年,还能亲身经历这场产业革命,见证伟大的历史。
查了查,什么是农业型产业。
农业型的产业是指像传统农业一样,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或海洋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体系。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把所有的科学技术都用在生产上,靠高度的科学技术的生产。
第六次产业革命主要涉及的为5个方面的产业,分别为: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
从这5个方面来看,主要都是涉农的。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有开始投资农业的。反正我看到,我身边有些朋友开始投身农业了。他也算是常年在外打拼有一定资本积累的人,开过厂子、办过商超、投过房产,前两年开始着手搞农业了。在隔壁省包了一大块地,种植小麦,一望无际的平原,喷洒农药什么的都是机械化作业。少量需要人工的,也是雇人干。属于脚不沾泥地的农业从业人员。
我觉得只有他这种,才能在农业上赚到大钱,以往的小农户形式,再怎么样都难以发展,根本支撑不了一个家庭的开支,支撑不了子女教育、支撑不了养老。
但这个应该还和第六次产业革命还不沾边吧,这还是传统农业产业形式。
只能从一个小侧面说明,确实有一部分新资本,开始进场农业了。
我不禁想到,难不成,我们这些费力跑出农村的,到头来,农业成了下一次产业革命的焦点,又一次错过了?
涉农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
记者 朱姝旎
近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县域“三农”金融主力军,农商行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13家上市农商行具有引领示范性。时值2022年年报披露季结束,这13家农商行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哪些布局?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据梳理,常年稳坐资产规模头把交椅的渝农商行,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亦拔得头筹,且是唯一一家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的银行。另外12家上市农商行的涉农贷款余额整体处于千亿以下区间。
其中,6家上市农商行位于经济发达的江苏地区。不过,在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方面,同区域银行两极分化明显。常熟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千亿位居榜首,紫金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仅百亿排名垫底。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渝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居首
据农业银行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一季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季度监测指数增长至188.52点。其中,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连续六个季度上涨,截至一季度末达到5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领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4.4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线看,自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年度指数每年保持5%以上的增速,2018年至2021年分别为108、113.84、125.07及132.5。
对此,作为乡村振兴“主办行”的农商行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上市农商行更具代表性。最近,2022年年报披露季落幕,上市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果也随之揭晓。
目前,我国共有13家上市农商行,按照截至2022年末的资产规模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青农商行、常熟银行、九台农商行、紫金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瑞丰银行。
其中,渝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及沪农商行皆已跻身“万亿俱乐部”,总资产分别为1.35万亿元、1.28万亿元及1.23万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在已披露涉农贷款数据的同业机构中,“老大哥”渝农商行的投放力度同样处于龙头之位,且是唯一一家涉农贷款超千亿的农商行。截至2022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 2156.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8.51亿元。
渝农商行涉农贷款投放力度远远领先于同业,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在辐射范围上,该行持续深化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已建成并上线运行455个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将服务下沉到偏远乡村。
二是在产品模式上,渝农商行围绕江津花椒、涪陵榨菜等地方农业,打造特色服务机构60余家、普惠金融基地1067个,创设“渝快乡村贷”“乡村振兴快担贷”“新市民捷房贷”等特色助农产品,满足农村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相较而言,同属万亿梯队的沪农商行与广州农商行投放力度有所逊色。截至2022年末,沪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644.22亿元,增幅11.48%;广州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434.39亿元,同比增长8.45%。
具体来看,两家银行各有特色。沪农商行致力于打造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末该行已为粮食作物、畜禽、水果、蛋奶等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累计放款10.63亿元。
广州农商行除了扶持本土农业龙头企业,为相应企业提供贷款余额46.51亿元外,也从生态振兴角度切入推进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该行投向农林牧渔业绿色贷款余额36.06亿元。
上市农商行多处江苏地区,涉农贷款规模两极分化
相对3家万亿级别的上市农商行,体量较小的农商行,涉农贷款的投放规模也普遍偏小。
同样地处广东省的东莞农商行通过利率优惠、担保方式简化、授信额度充足等特定授信方案,支持村组的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末,该行现代三农类客户贷款余额667.34亿元,约占全行一般性贷款的23.71%。
青农商行与九台农商行未在年报中披露涉农贷款的具体数据,不过,两家银行均展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与成果。
据了解,青农商行围绕平度、莱西重点涉农区域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重点客群,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工作,截至2022年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超18亿元。
九台农商行聚焦粮食生产、畜禽养殖、城乡融合等重点领域,在推进整村授信的基础上,对接粮食主产区和粮食收储企业,推出“金融+企业+监管+订单”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九牧宝”活体抵押贷款业务。
此外,13家上市农商行中江苏地区的农商行占了6个席位,拥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而从内部来看,这些农商行的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呈现两极分化。
其中,常熟银行是江苏上市农商行中唯一一家涉农贷款破千亿的银行。该行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配套农业特色产品等促进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的发展,截至202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344.09亿元,增幅16.76%。
无锡银行涉农及小微贷款余额882.1亿元,增速15.01%。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40.71亿元,增幅27.41%。苏农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幅亦超20%,较年初增长22.67%至305.9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共计792.74亿元,增幅18.17%。
江阴银行、张家港行,与浙江首家上市农商行——瑞丰银行的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差距不大。
截至2022年末,江阴银行母公司涉农贷款余额649.1亿元,较年初增长9.1%;张家港行母公司涉农贷款余额562.64亿元,增幅10.24%;瑞丰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39.75亿元,增速13.7%。
而紫金银行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排名垫底,且与同业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22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56.41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33.63亿元,较年初增加4.15亿元。
不过,紫金银行投向小微企业的贷款并不少。同期,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57.78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3.9亿元,较年初增加34.9亿元。
总体来看,13家上市农商行涉农贷款普遍增长。在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助力下,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涉农贷款第一产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54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