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提醒|请查收大学生防诈骗指南!,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学生证和身份证贷款
根据中国青年网调查显示
41.53%的大学生表示
自己或身边人遇到过诈骗
电信诈骗、非法校园贷、钓鱼网站等诈骗类型
分别位列前三名
在大学校园生活中有哪些常见诈骗手段?
面对诈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本期大学生防诈骗指南已送达!
让我们一起提高防范意识
保护好人身和财产安全
快和小咸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高校诈骗类型
01
套路一: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它实际就是翻版的高利贷,以“手续简单,放款快”为吸引点诱骗学生上当。不法分子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信息,小额贷款随借随还,没有繁琐的手续,贷款金额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立即可取。许多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接受了校园贷,但结果往往是深受其害。
防骗攻略:一方面,同学们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消费,不盲目攀比。另一方面,同学们应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谨防落入校园贷陷阱。如果不幸落入不良网贷陷阱,同学们应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情况,并寻求公安部门帮助。
02
套路二:网络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将自己包装成优质单身女性或男性的形象,在聊天中使用各种诱导语言及暴露照片,并发来二维码,诱导被害人扫码安装带病毒的APP,该软件实则可获取手机通讯录等信息。骗子把通讯录的截图发给被害学生,抓住其心理弱点,以不雅照片或视频敲诈勒索。当金额太大,学生承受不了时,诈骗分子便指导学生通过一些贷款平台贷款。被害学生一旦转账,骗子的胃口就会永无止境地增长。
防骗攻略:同学们要加强防诈意识,远离“桃色陷阱”;提高自身网络信息素养,学会更好地分辨网络信息真伪,增强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活动,远离不良嗜好,丰富学习工作生活,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03
套路三:电商客服物流诈骗
骗子冒充电商、物流客服人员给被害学生打电话,准确说出受害者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骗取信任。接着,他们会以网购平台系统升级造成订单丢失、支付失败等原因,诱骗受害者交出银行卡号、密码或登录钓鱼网站,骗取或盗取资金。
防骗攻略:同学们要提高警惕,保持良好购物心态。网上购物一定要在正规网站进行,购物聊天一定要用正规网站的客户端,不要随意点击、登录对方发过来的链接,进入购物网站时尽量核实网站域名。快递单要妥善处理,不要随意丢弃,以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一旦被骗,一定要及时报警求助。
04
套路四: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诈骗是指骗子通过网络途径发布以“零投入、高回报、日清日结”为噱头的刷单兼职信息,在前几次刷单后立即返还本金、佣金骗取被害学生信任后,诱导其加大本金投入,随后以打包任务未完成等理由拒不返款,最终将被害人拉黑。
防骗攻略: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同学们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交纳保证金和押金。网络刷单违法违规,切勿因小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远离网络刷单,我们一起营造公平、公正、健康的网购环境吧!
05
套路五:通信诈骗
部分骗子会冒充“老师”或“学校”给同学们打电话或发短信,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缴纳生活费、校方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家长们还会收到各类涉及孩子在校情况的短信,比如打生活费、体检结果、核对家庭信息等。
防骗攻略:遇到此类事件,首先不要盲目回复,可以先向辅导员老师求证。要对自己的隐私严格保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不要同时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银行卡密码。
06
套路六:冒充公检法犯罪
冒充公安、检察院或者法官等,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理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为了体现真实性,甚至还会制作假的通缉令,以达到其操控被害人的目的。
防骗攻略:公检法人员绝对不会通过电话通知你已涉案或要求将钱款转移到其他账户,更不会让你上网浏览自己的通缉令或者逮捕令,或者将此类材料邮寄到个人手中,凡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操作的,都是诈骗,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07
套路七:伪装熟人诈骗
骗子利用不法渠道盗取好友QQ、微信账号,通过发送邮件、截图形式编造看病、车祸、购票理由声称自己急需借钱、充值或汇款,若不通过电话方式或当面核实很难辨别对方真实身份,从而被骗。
防骗攻略:凡是遇到熟人抖音、微信、QQ要求转账的,请务必电话联系或当面核实,再三确认,避免上当受骗;接到好友的转账、帮忙代付、交费等的请求时,一定要及时打电话或通过其他途径与其本人取得联系,确认是否为对方本人,切忌直接转账或付款。如果真的遭遇诈骗,一定要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越早报案越有利于实现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同时也有助于警方快速掌握案情,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赢得主动权。
08
套路八:娱乐项目中奖诈骗
以“我要上春晚”、“跑男”、“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被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被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防骗攻略:这类消息一般都是诈骗信息,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以免上当受骗。
09
套路九:网络赌博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微信、QQ群联系受害人,引诱受害人利用“彩虹网、优彩网 、必赢网、福彩网”等赌博网站利用“重庆时时彩”、“江苏新快三”、“广东11选5”等赌博方式进行吸赌,诱惑受害人下注参赌,刚开始受害人下小注的时候让其赢利,当受害人下大注的时候,就通过后台操作,让其输钱,并且不让其提现,甚至通过威胁利诱网络虚拟借钱的方式诱惑下大注,让其获利远远超过所借之款。
防骗攻略:不要贪图小便宜,不参与“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大学生防诈骗小贴士
“8631”防骗口诀
8个凡是6个一律
3个绝对不可能
1个绝对不要做
8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不能相信。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不能相信。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不能相信。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不能相信。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或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不能相信。
6、凡是自称提供无担保、低息,让你先交手续费的,不能相信。
7、凡是领导要求汇款的,不能相信。
8、凡是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不能相信。
6个一律
1、陌生电话,一谈到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2、陌生电话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
3、陌生电话,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不点。
5、微信、QQ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网络交易平台使用非官方平台的,一律拒绝。
3个绝对不可能
1、警方绝对不可能在电话中向你通报案情。
2、警方绝对不可能通过手机向你发送警官证。
3、警方绝对不可能通过微信向你发送通缉令。
1个绝对不要做
所有电话、QQ、微信中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绝对不要做。
来源: 平安焦作
学生贷款必过软件
暑假期间,不少“培训贷”又瞄准了想要赚取生活费、学费、补贴家用的大学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获悉,该局于近日成功捣毁两个新型“培训贷”诈骗团伙,抓获154名犯罪嫌疑人。
“仅我们联系到的400多名受害人,就有80%以上是大学生和宝妈群体。”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法制审理队队长方彬彬全程参与了这两起历时半年的案件侦破工作。
所谓“培训贷”陷阱,是指一些不良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与就业机会等诱人承诺,误导学生等群体在网络贷款平台借贷并支付培训费的行为。这些培训往往“课不符实”,后续兼职机会也无法兑现,但受害人却面临退费困难和还贷压力。
前不久,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3年发布的第1号预警就是“警惕‘培训贷’陷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询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发现,近期有关“培训贷”的投诉量有19490条。而不少投诉人都在平台上反映“维权难”。
一名大学生年生活费5000元,却花4980元买了“假培训”
方彬彬介绍,奉贤警方是在电信诈骗定期巡查工作中发现线索的,“当时,有关‘培训贷’的投诉特别多,很多人说不能维权,起诉败诉”。在实际与受害人接触过程中,警方发现,很多受害人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
一名在山西上大学的学生,每年的生活费只有5000元。为了补贴家用,这名大学生在网上找到了所谓的“金牌剪辑师”培训班,10天的培训费用是4980元。因手头拮据,这名大学生选择了“培训贷”,但事后却发现自己上当了。
这家名为“山西墨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网上发布的培训招生广告是这样说的:“不花一分钱,轻松掌握专业剪辑技能”“金牌剪辑师兼职接单,成就职业梦想”。
“只要上7到10天的视频制作培训课,就可以熟练掌握3款专业级别的软件。学员在学会使用这些软件之后,还可以接公司里的一些制作视频的订单赚钱。”大三学生小锐,被这则招生广告吸引了,但因没有能力一次性支付培训费,她选择了销售老师“贴心”介绍的优惠措施——“培训贷”。
这项措施明确:小锐可以在某分期平台上申请分12期付款,每一期的付款加上几元钱手续费后,也就400多元。学成后,可向相关部门申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还能在培训公司的群里接视频订单,最终一分钱都不用掏。
然而,报课没过多久后,小锐就发现: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都是网上常见的基础操作知识,没有太多含金量。她不仅不能退课,还惹了“一身债”:一到付费日,就陆续接到一些自称是分期平台工作人员催缴学费的电话。
小锐不得不向家人求助。当小锐父亲与公司对接时,对方表示,如果支付一笔1245元的违约金,合同即可作废。否则分期平台马上可以向银行提出申请,将小锐拉入征信黑名单。
次日,小锐父女去银行查询了征信记录,上面并没有所谓的“污点”。
方彬彬告诉记者,警方在后续调查中发现,所谓“分期平台”只是公司和学员之间的一座桥梁,学员将钱转给分期平台,平台赚取手续费后,再将剩余的钱转给公司,“不少学员感到惧怕,以为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分期平台可以与银行征信体系挂钩。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收取手续费的中间机构,不付款并不影响坏账和征信问题”。
相比培训质量,“兼职”心切是上当的“主要原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不少陷入“培训贷”的年轻人处在一个尴尬境地:培训机构承诺的订单抢不到,维权退款又没有门路,贷款还得继续还。
受害人阿浩的经历就很典型:想通过兼职剪辑视频挣钱,却没想到不仅没挣到钱,还多了一笔贷款要还。
阿浩也是“墨秦”的一名学员。他在参加培训前,预约了一节公开的直播课。课程中,老师不但介绍了“墨秦”的雄厚背景,还声称如果能通过考试,公司会将与各大知名平台合作的订单资源派发给学员,并把订单额度的10%作为报酬支付给接单的学员。
看到直播课老师绘制的“蓝图”,阿浩报了名。之后的一个月里,阿浩每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并通过了考试。而后,负责分派订单的老师把他拉进了一个500人左右的接单群。在激烈的竞争中,阿浩终于抢到了一个订单。
只是制作视频赚钱远比阿浩想象中难得多。“首先是单子不好抢,即使抢到了,一个单子也只能挣10元钱,为此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最终获取的金额根本不成正比。与他们之前给我看的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的一个订单的收益相去甚远。”阿浩认为自己被“忽悠”了,于是主动联系了销售,但是对方却将自己“拉黑”了。
无独有偶,应届大学生小罗也向记者反映,自己疑似被骗了。“找个工作,让我先培训3个月,2.1万元的培训费分18个月分期还贷。培训结束后必须要在公司工作一年,这才算两清”。
相比培训质量,“兼职”心切才是受害人会上当的“主要原因”。方彬彬在后期调查中注意到,“墨秦”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培训,而是完成培训、通过考试后的“兼职派单”。
“这家公司给受害人看的截图,能明显看出学员出师后,少的订单可以收到100元到299元的转账,多的甚至有上万元的转账。”方彬彬说,警方通过调取该公司的电脑硬盘、账单等数据发现,根本不存在“一单就能挣1万元”的派单。之前培训公司所说的截图,均为伪造。
“我们干警还加入了派单群,一个群至少500人,每天最多有50个单,每个单平均只能挣10元左右。”方彬彬介绍,经警方查证,这家培训机构根本没有与视频平台建立所谓的“派单联系”,他们发在群里派给学员的单子,多是在淘宝、闲鱼等平台找来的订单。
“培训贷”定性为“诈骗”,破题学生维权难、公安执法难
受害人维权难、执法人员执法难,是这类“培训贷”案件中遇到的最大难点。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仅有少数受害者能要回部分学费并取消分期付款。有的涉事机构甚至“理直气壮”地表示,培训就会产生费用,借款也是自愿行为,如果学员不满意,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有学员称,自己因“培训贷”问题起诉到法院后,最终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在民事层面,“培训贷”案件通常以“民事欺诈”进行起诉,但在这一过程中,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这对大部分受害人而言实在太难了——因为他要尝试证明一个自己甚至可能都未曾谋面的人用非法手段欺骗了自己。而在刑事层面,“培训贷”案件主要涉及“刑事诈骗”,这对公安机关来说,取证也存在难度。
仅以上海奉贤公安这次办案为例,公安干警们就在收网前先做足了功课。“我们把它定位为新型疑难复杂的、涉及大量青年学生合法权益的案件,提前邀请检察院、法院一起介入,对案件的定性做过专门的研究、论证。”方彬彬说,最终三方认为这样的案件“是诈骗不是纠纷”。
据介绍,定性为“诈骗”的依据主要有3条。一是“墨秦”机构对外宣称视频编辑课程很容易学会,7天至10天即能学会。但实际上公安机关邀请上海市教科院职业研究所专家认证后认为,“墨秦”提供的3大视频制作软件课程即便在高职院校,也要两个学期以上才能学会,且并非“人人能学”,需要学员有计算机基础。但“墨秦”招生时,并未告知学员相关实际情况,即使不会打字的学员它也“照收不误”。
二是承诺的“派单”与实际情况不符。警方掌握的400多名受害人,付费培训的目的都是“兼职赚钱”,“墨秦”也承诺学会后给学员提供充足的订单。但实际上,订单靠抢,报酬仅10元,与其前期承诺不符。
三是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学员,伪造了大量物料、素材、虚假截图等,显示其与大平台有联系、显示曾有学员每月赚到1万元至2万元不等,欺骗意图明显。
今年3月底,专案组民警赶赴山西对这一公司展开调查。民警梳理出该公司的银行流水后又发现,其与陕西、山东的9家公司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资金往来。经过数月的扩线侦查,专案组深挖出数个打着视频培训教育旗号的不同公司,分布在多地,均由同一个犯罪团伙操控,并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作案手法。
目前,警方查证该犯罪团伙的涉案金额达千万元,涉及受害人2000余名。15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奉贤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其中40余人已被依法逮捕,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对此,奉贤警方提示:大学生等消费者需要增强防范意识,面对“边学边赚钱”“先学后付”“分期付款”,承诺学生接受培训后“包找工作”等广告,更要擦亮双眼。在考虑贷款或分期支付培训费用时,要查看对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或贷款公司,根据自身偿还能力作出理性选择。如发现可能遭受诈骗,务必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信息,提高维权意识。此外,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引导培训机构规范运行,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文中受害人均为化名)
(林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学生证和身份证贷款(学生贷款必过软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05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