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芝麻分580可以办的贷款(微粒贷可靠吗)

芝麻分580可以办的贷款(微粒贷可靠吗)

贷款知识 新快报 互联网

现金贷“熄火” 网络借条平台又火爆,下面是新快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芝麻分580可以办的贷款

砍头息、阴阳合同,借5000元利息1500元

在现金贷被整治后,近年低调的网络借条模式变得火爆起来。近日,有消费者对新快报记者爆料,其通过借贷宝借钱后,被对方告知额度为5000元,到手却仅有3500元,周期7天,利息高达1500元。而借钱方不是个人,而是一家小财务公司的贷款中介。据了解,这绝非个案。

新快报记者在各大借贷微信群、QQ群发现,目前很多贷款中介发布信息称,无论黑白户(白户即未办过信用卡或贷款的人,黑户是有多次逾期记录的人),只要芝麻信用分在580分以上即可通过借贷宝、今借到、米房、无忧借条等借贷平台随时贷到款。有业内人士评价认为,“这是新的监管套利空间,监管除了加强投资人教育外,对于借款人的资质也要加以审核,谨防高利贷通过绕道线上平台合法化。”

■新快报记者 许莉芸/文 廖木兴/图

超高利率、砍头息、阴阳合同

高利贷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急需资金周转的小陈告诉新快报记者,其从2017年11月开始,连续几次在借贷宝借钱。小陈第一次接触到借贷宝是通过微信好友“借条阿-客户分配中心”介绍认识了贷款中介小敏,起初没有太多借贷经验的小陈并不知道小敏是贷款中介,她告知小陈只要芝麻分在650分以上,提供近半年通话记录账单,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并且通过借贷宝实名认证后即可放款。对小陈资料“审核”后,小敏告诉他的借款额度为5000元,但是需要押一付一(即借款5000元需要付5000元押金为不逾期做一个保障,在借贷宝上显示共借款10000元)。

于是,去年11月7日,小陈在借贷宝中发布了10000元的借条后,小敏分了两次分别给他转入1500元、3500元,而这两笔钱就是“押金”。小陈告诉新快报记者:“必须马上把钱转给小敏才能继续放款。”根据小陈给新快报记者提供的借贷宝转账截图显示,当天下午2时41分小敏分别给他转了1500元和3500元,仅仅在两分钟后,小陈就将这两笔钱“还”给了小敏。

收到“押金”后的小敏才终于放款,给小陈转了5000元。“收到钱后,我就给她转回了1500元的借款利息”,提前支付了利息的小陈终于拿到了3500元的借款。但是在借贷宝平台上签订的电子合同中显示,小陈从小敏处借款10000元,年化利率仅为24%,但实际上,小陈这笔借款的年化利率高达2234%。

小陈告诉新快报记者,此次借款的到期日为去年11月14日。然而,到去年11月14日,小陈还不上钱,小敏要求小陈私下微信转账1500元帮他在借贷宝上进行展期。但是,根据小陈给新快报记者提供的截图显示,此次展期从2017年11月15日展期到2017年11月21日,在借贷宝平台上显示展期利率为0%,但是小陈为此付出的7天展期费用为1500元;而到2017年11月21日依旧没有还上借款的小陈又被以此方法展期,累计14天的展期费用高达3500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陈的这整个借贷过程,不仅借款利率远超国家规定的36%,且出现了砍头息、阴阳合同等违规放贷行为。

网上“借条工具”越来越多

成高利贷“洗白”通道?

事实上,像小陈这样的借款人不是少数。此前,线下高利贷、借款中介都是通过现金贷平台来放贷,如今现金贷监管政策出台后,他们又开始活跃在各类借条类APP中。新快报记者经常在一些小微借贷微信群、QQ群中发现,不断有类似的贷款中介刷屏,通过借贷宝、今借到等APP的放贷信息。

从广东小微借贷QQ群中,新快报记者就结识了名为“六六速借”的贷款中介。他给新快报记者发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十分简单,上面仅有姓名、年龄、职业、有无车房、芝麻分、手机号使用多久、通讯录有多少人,并列举了在其他借条平台如借贷宝、今借到、米房、无忧借条上是否有负债。当记者填好后,六六速借就表示,提供支付宝实时截图、月账单整页、芝麻分截图后即可完成额度审核。

在新快报记者表述曾在其他现金贷平台有过贷款还未还清时,他甚至对新快报记者表示“这些不相干”,并且告诉记者,要想借钱必须押一付一,称“这是行业规则”。

监管堵住了现金贷的门,又让套利者们发现了“网络借条平台”这扇窗。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网上“借条工具”出现,如借贷宝、今借到、无忧借条等平台。这意味着,借贷双方不用再见面,可以通过这些工具,直接网上打借条。但是,如今这个商业模式,被地下高利贷、现金贷公司、借贷中介利用,这类公司或个人通过这类借条APP变得合法化了。

“我们不会对高利贷进行保护,如果用户遭遇高利贷的情况,我们可以提供证据协助借款人进行诉讼,我们也很支持用户走法律途径。”借贷宝方面回应称,对于借贷宝平台而言,无法掌握这些背后的操作。“我们在平台上只能看到借款人A与借款人B签订了10000元的合法合规的借贷协议。”

不过,仍有业内人士质疑,上述案例中,借贷平台虽然作为纯中介信息平台,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甄别,“为何双方借贷在一两分钟之间频繁进行转账,这是平台方可以从技术手段加可以甄别的。”

业内人士建议

谨防借条类APP 成为监管套利工具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熟人借贷模式虽然本质上定位仍是信息中介,但实际上还应该承担部分贷前信息调查、贷中管理和贷后风控等功能,对于整个交易流程都要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要不很容易成为民间高利贷所谓“合法洗白”的平台。

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肥皂对新快报记者分析表示,虽然借贷宝之类的平台已经对借款利率进行限制,不得超过最高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规定的36%的红线,但是现金贷公司、线下高利贷公司可以通过借贷宝等平台打“擦边球”,通过这种渠道,把之前线下高利贷的东西转移到线上来做,反而在年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他认为,尤其在年底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银行不放款,网贷现在合规备案期,现金贷也在整改,从风险的角度考虑,这类人以更高的代价借到钱,年后基本不可能还款了。”

“监管要跟上,”肥皂表示,跟现金贷监管一样,小微借贷市场需求很大,不可能“一棒子打死”。他称,首先监管要从利率上加以规范,“公民是允许私下借贷的,但是利率能否合法化是属于国家监管范畴的。”比如2017年12月监管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规定,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其次,他表示,目前监管对于借款人,尤其是职业放款人的资质并没有任何规定,这仍属于监管空白地带。近年来,监管意识到要逐步加强投资人教育,则规定了平台对于投资人要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其是否有过浮动收益产品投资经验等,但是却没有对出借人进行更进一步的审核。因此,也难免网络借条APP被线下高利贷、现金贷的从业人员、贷款中介“钻了空子”。

微粒贷可靠吗

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半两财经报道的“冒充‘京东金融’骗局升级,这波上当受骗的多是高学历人群”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在近两千条评论留言中,九成以上的读者表示自己曾多次接到过同类型的电话,其中一些读者不幸被骗,损失金额少则几千多则20余万。从大家分享的亲身经历来看,此类骗局中还有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需要特别留意,正是这些伎俩使大家放松警惕掉入陷阱。

手机来电直接显示“京东金融” 有真有假

不少读者反映,接到的诈骗电话很多是外地座机或手机打来的,一看就是可疑陌生号码,有时手机上的安全应用也能识别。可一些电话打过来时,直接显示的就是“京东金融”,第一反应会以为就是它们的官方号码,最多以为是广告推销,不会立即想到诈骗。

有读者称接到显示为“京东金融”的电话,要帮着调低贷款利率,还自称京东总部打来,普通话也很标准,说着说着就要求加私人微信,这才警觉可能遇到骗子。

还有读者称,看完报道后,查了下“京东金融”的10个来电,居然5个是真的,5个是假的,真号码的形式也不一样,有400开头的,有1开头的。

真正的“京东金融”官方号码是什么样呢?有读者提供的手机截图显示,一天之内接到两个标注为“京东金融”的电话,一个是400开头,一个是010开头的北京座机。北青报记者使用京东金融APP提供的电话防伪查询功能验证,结果显示它们都是京东金融官方客户服务呼叫渠道号码。

北京反诈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接到这类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转款,有疑问,直接联系京东官方客服核实。

专门挑工作时间正忙时打电话

上次报道中,在某银行工作的王先生是在下午两点多忙着工作时突然接到诈骗电话,对方提到可能影响他的征信,慌乱中,王先生就一步步掉进了圈套。

北青报记者发现,一些已经受骗或险些上当的读者反映,自己也都跟王先生一样,是在上午或下午工作最忙的时候接到诈骗电话,因为脑子里全是工作的事,对方的话术把气氛弄得很紧张,好像不按他们说的操作后果会很严重,然后稀里糊涂地就在他们指挥下下载了会议软件,开了屏幕共享,还登录一些借贷平台借钱转账出去。事后回想,自己都不相信当时怎么会像傻子一下失去了判断力。

在微博上拥有43万粉丝的《新潮电子》执行主编、数码博主徐林近日也分享了自己差点儿被假冒的“京东金融客服”诈骗的经历。“以前我一直坚持认为我不会成为电诈受害者,没想到的是,骗子的手段真的是越来越高明。”

徐林也是在一个“忙得飞起”的上午接到了诈骗电话,第一个没听清就挂了,几分钟后,他使用的第二个手机号也接到了“京东金融”打来的电话,前后只相差了几分钟,而且说的是同一件事“京东金条贷款利率过高违规,要指导关闭这个业务”。

徐林一直很讨厌借贷,这前后脚的两个电话,让他感觉确实有必要关闭京东金条,就一步一步按照对方的指令操作起来。他不仅下了“讯飞听见会议”App,甚至在电话里告诉对方自己的微信绑了哪些银行卡,“当时满脑子都是稿子的事儿,没细想都是如实回答了。”

幸好在操作过程中,作为数码博主的徐林习惯性地发了一条微博。很快,越来越多朋友和粉丝发私信提醒他小心上当。徐林意识到自己遇到骗子了,再查看对方发来的一个网址链接,是一个伪装的京东APP,他更加确定这就是个骗局。

这时,骗子已经让他开通了光速贷,银行给了96000元的额度。当对方在迅飞会议室里说出“钱到你的卡片上了吗”的时候,徐林强退了软件。随后,他登录了微信,解绑了所有银行卡,修改了登录密码。等这一切做完,徐林发现自己手脚冰凉,“我真的没想到自己会离电诈这么近。”

事后复盘,徐林说:“如果是周末空闲一点接到这个电话,可能不会发生那么多事。”骗子挑的是上午上班最忙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影响不会想很细,一旦进入他们的节奏就很难脱身。幸亏当时他手边有电脑能发微博,能看到大家的评论,也能查询假网站,才逃过这一劫。

骗子比大家想象的有耐心

很多人认为,电信诈骗都是“广撒网”,不会盯住一个人不放,第一次果断拒绝后,对方就不会再找上门来。然而,很多读者反映,即使起初被拒绝,不法分子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电话过来。稍有不慎就可能在他们不厌其烦的攻势下掉进陷阱。

从事金融IT行业的广东读者“luoluosuosuo”称,他曾经拒绝了三次,对方还是隔几天又打过来,他当时还真感觉可能不是骗子,差一点儿上当。

河南读者“YN1125”称,今年五月份,有人自称是京东客服说他利率超出央行的要求让他关闭白条。对方连打了四天电话。前几次,“YN1125”都说自己会关闭,对方也没提别的要求。最后一次,对方继续关切地问他为什么不关闭。不堪其扰的“YN1125”有些动摇,便按对方说的开始操作。这时,对方说要找一位男同事过来截图。“YN1125”说:“我当时就纳闷,我又没有他们别的沟通方式怎么截图,还没有问呢那边掉线了。”这次意外的掉线帮了大忙。“YN1125”得空打了京东客服电话,确认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间,骗子还换着电话一连给“YN1125”打了三次电话。

骗子假冒的并非只是“京东客服“ 被骗的也有很多非京东客户

目前,各地警方多是针对冒充“京东客服”、“京东金融客服”的骗局对公众进行了风险提示。但北青报记者发现,骗子冒充的并非仅是“京东”,也有读者反映接到过冒充“支付宝”、“蚂蚁金服”的不法分子打来电话,套路基本差不多,也要求下载腾讯会议等可以屏幕共享的软件。

此外,还有一些从未使用过京东或京东金融的网友也接到了不法分子冒充“京东客服”的电话。读者王女士称,自己的手机号从未注册过京东账号,在京东购物用的是家人手机开通的账号,但是前不久自己的手机也接到了冒充“京东金融”的诈骗电话。王女士提醒大家,所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市民都可能接到诈骗电话,不要认为自己不用京东就放松警惕。

警方提醒:直接拨打京东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不加好友不开视频

早在今年7月21日,京东金融向社会发布反诈提示表示,发现有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从其他渠道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冒充京东客服实施诈骗。京东金融特提醒广大网友:凡是要求共享屏幕填写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注销京东金条、京东白条或者调整利率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注销校园贷款的,都是诈骗;凡是声称可以修复征信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借款后向对方转账的,都是诈骗。

北京反诈中心也提醒广大市民,为防范此类诈骗,要做到以下六点。

一是核实身份官网认证。如接到自称京东、支付宝、微粒贷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转款;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京东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二是拒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三是不加好友不开视频。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屏幕等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四是绝不转账、借贷。如对方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统统不要理会!一定是诈骗!

五是谈及征信切勿慌张。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六是全国反诈咨询热线要牢记。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全国反诈咨询热线:96110。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芝麻分580可以办的贷款(微粒贷可靠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6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