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捷信贷款后要消费凭证(捷信金融消费贷合法吗)

捷信贷款后要消费凭证(捷信金融消费贷合法吗)

贷款知识 金融界 原创

中银消费金融1年累计被罚近300万!存变相砍头息,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捷信贷款后要消费凭证

如今中银消费金融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一方面,当选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连“吃”监管2张罚单,如今中银消费金融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加之今年5月接到上海银监局罚单,截至目前,中银消费金融今年内累计被罚三次,合计罚款金额近300万。

不过,与中银消费金融2017年净利润13.75亿元相比,或许300万罚款对其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业务包括线下大额信用贷、场景分期、线上现金贷、助贷业务,其中涵盖的场景包括教育、装修、租房、婚庆等。

未尽贷前调查义务去年资产近400亿

近日,据上海银监局公布处罚信息显示,中银消费金融被处罚款150万元,作出处罚决定日期为2018年9月26日。

趣识财经了解到,中银消费金融被罚原因为2015年—2017年其部分贷款业务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并且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

此外,中银消费金融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使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据其他媒体报道,早在几个月前,华融消费金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所有借款用户需及时上传消费凭证,逾期未上传者还将缴纳贷款发放金额3%的违约金。

另在该处罚信息公布前三天,央行官网发布消息显示,因违反《征信管理条例》,中银消费金融被央行上海分行处以10万元罚款,作出处罚决定日期为10月10日。

换言之,在半个月内,监管部门二度对中银消费金融作出处罚。另根据公开披露消息,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0.05亿元,净利润达到13.75亿元,同比增长157.78%。

相应的,中银消费金融资产负债表从2014年末的64亿左右增长至2017年末约398亿元。另自2015年起,中银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在2%以上。

趣识财经注意到,2013年末、2014年末,中银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8%、1.59%。

直至2015年末,中银消费金融不良率上升至2.51%,2016年末则达到最高,为3.26%,到了2017年末,不良率下降至2.81%。

相对而言,捷信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2017年不良率分别为3.82%、0.22%,微众银行2016年不良率0.32%,2017年不良率为0.64%。

以贷收费“贷款动用费”被定违规

除了前述150万罚款,上海银监局今年4月曾对中银消费金融做出罚没138.68万元行政处罚,原因是2016年7月,其在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情况。

根据监管规定,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时,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通俗来讲,以贷收费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的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

据此前媒体报道,江西省某法院做出了中银消费金融与张某的一审民事判决书,这份判决涉及一起借款合同纠纷。

在这则纠纷中,贷款中“贷款动用费”被法院认定为违规。据了解,“贷款动用费”实际上是预先扣除的贷款本金,即所谓“砍头息”。

值得注意的是,中银消费金融在此前接受采访表示,2017年,公司已经按照监管的要求取消各种收费项目。不过,据投资者报报道,中银消费金融的地方渠道商仍以“外访费”、“手续费”等名目收取费用。

另趣识财经注意到,如果出现既定逾期,中银消费金融会向借款人收取滞纳金。有借款用户在21聚投诉反映称,其滞纳金过于高昂。

该借款用户表示,最后一期由于资金问题,未能按时还款,其供图显示,还本金为467.76元,但滞纳金为245元,利息5.04元,如果要解除当前逾期状态需要还739.12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贷后催收上,有用户反映称,中银消费金融通常爆借款人通讯录,此外还会采用扩大曝光程序,会将借款人认证的视频及身份证照片以彩信形式发送所有联系人,包括单位领导同事。

本文源自趣识财经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捷信金融消费贷合法吗

消费金融公司一直面临消费贷用途管理难的情况,去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被监管处罚,近期金美信消费金融因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存在缺陷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等违法违规事实,更是被厦门银保监局处以罚款290万元。


监管频频出手整顿贷款用途不规范乱象,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想方设法强化贷后管理措施。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展业现状来看,目前头部机构已经提早开始了更为严格的贷后管理方式,利用线上化渠道对贷款用途进行管理监测。



捷信消费金融在旗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上传消费凭条”自助服务,用户每天都可上传凭证;中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等机构也在旗下服务平台中设置“贷款用途证明”。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便捷化的贷款用户证明入口,一方面利于机构跟踪监测用户贷款流向,另一方面也体现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合规意识。


不提供消费凭证可能影响信用


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提供的产品包括商品分期贷款和现金贷款,其中商品分期依托实际场景,贷款用途一目了然,而现金贷无实际消费场景,资金用途成谜。尽管用户在申请贷款时,消费金融公司要求必须填写用途,但是部分用户在使用中违规用于经营、买房、还贷等。


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和贷后管理松紧不一,部分机构存在较大风险漏洞,导致旗下现金贷款,尤其是大额的抵押贷款,容易流向违规领域。当前,消费金融公司陆续要求用户提供消费凭证,直击借款人资金使用现状,严防消费贷被挪用。


在消费凭证中,借款人需要提供日期、金额、用途与贷款合同相一致的消费凭证,主要消费领域涵盖个人生活消费需求,如购买家电、装修、旅游、手机数码等。一旦消费金融公司发现借款人无法提供凭证或提供的凭证与贷款合同不符,可能就会被抽贷,甚至处罚违约金。


此外,无法提供消费凭证还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分值。如果借款人没有按照合同要求上传实际的消费凭证,从行为上说已经算是一种失信行为,就会影响个人信用评级。个人信用评级被下调后,必然会对平台内的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产生负面影响。不过,也有专门提供虚假消费凭证的中介隐于市场中,它们的存在再次增加了金融机构贷后管理难度。


今年以来,监管不断加大信贷资金用途整治力度。近期,北京、广州、上海多地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问题,一旦发现违反相关合同约定的贷款,将进行强制收回操作,同时违规借款人将被纳入征信。


强化消费贷资金管理


在消费贷领域,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非常严格的监管节奏。当时,多家银行要求借款人上传消费贷用途证明材料,全面核查消费贷流入楼市。几年过去了,消费贷领域依然存在资金套现,违规挪用的乱象。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21年,超过10家持牌消金公司被罚,累计被罚金额达数千万元。持牌消费金融主要罚单集中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为6张、5张、5张,被处罚内容主要涉及贷款审查及管理缺位和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


2019年11月,华融消费金融因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等两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安徽银保监局罚款60万元。锦程消费金融二次抵押贷所发放的消费贷款,虽然借款用途填写为装修等用途,实际上被借款人用于偿还房贷等违规使用。


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贷后管理规定,个人贷款支付后,贷款人应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确保贷款资产安全。


有知情人士透露,罚单背后主要涉及消费金融公司信贷资金流向不合规,未能按照监管要求有效监控借款人贷后资金使用,资金流向房地产、股市、以贷还贷等领域。这些问题在一些大额抵押贷、装修贷产品中尤其明显,很多借款人与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中介串联,套取资金用于还款或者经营。


持牌消费金融发展十年来,推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迈入快车道。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仍时刻面临着合规风险的拷问,其中贷后管理缺位是一项重要处罚内容,也是监管重点关注的事项。


越来越多的监管罚单指向贷后管理,实则给持牌消金当头一棒。消费金融业务特点决定了贷后管理难度更大,特别是关于资金的流向和用途,这将非常考验持牌消金机构接下来的风控建设和运营能力。


撰文:冬弥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捷信贷款后要消费凭证(捷信金融消费贷合法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21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