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引关注,下面是闽南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时借贷款是真是假
近年来,共享充电宝解决了人们外出时对手机的“电量焦虑”,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少便利。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归还后仍在计费、莫名付费开通会员、好借难还等乱象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大问题。
近日,部分景区内共享充电宝每小时收费10元、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引发关注,不少消费者质疑这种计费方式不合理。据媒体报道,消费者方女士在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扫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用了4小时9分钟被扣了50元,她认为“贵得太离谱”。
归还后仍在计费的问题也让一些消费者困扰。黄先生向记者反映,近日,他在贵州黄果树瀑布大扶梯售票处租了个共享充电宝。“有最低电量能开机就还了,估计也就用了10多分钟。但账单显示,我是两天以后才还上的,最终扣费60元。”
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组织的关注。7月24日,四川省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示了2023年第二季度重点经营者消费投诉信息,其中,两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因未在限期内将整改情况向市场监督部门报告,整改措施不力被公示。据报道,这两家企业出现乱扣费现象,受到多名消费者投诉。
今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多种品牌共享充电宝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归还后仍在计费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针对共享充电宝的投诉也非常多。截至7月27日10点,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高达19861条,涉及多收费、乱扣费、无法成功归还等问题。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他说,2021年,有关部门曾对共享充电宝进行行政指导,然而收效不大。熊超建议,相关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置效率,帮助消费者维权。尤其是针对投诉问题较多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应采取限期整改、公开曝光等措施,加大威慑力度。
针对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的质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表示,共享充电宝收费价格虽由市场调节,但不能只想着提价,而服务质量跟不上。共享充电宝企业只有做到既方便用户又资费合理,不让大多数消费者有被宰的感觉,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网上400块钱4小时是真的假的
近年来,跨境诈骗和网络赌博犯罪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境内打击力度的加大,大批违法犯罪团伙窝点开始向境外转移。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躲在境外,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诱骗招募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赴境外从事诈骗活动或网络赌博犯罪,带来极大危害。
“那段经历根本不敢去回忆,每当想起那些情景都会让我心有余悸。”近日,宁夏青年小龙(化名)和小虎(化名)向记者讲述起自己被骗到缅北的不堪经历。
宁夏青年讲述缅北经历: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2021年年初,本来在福建电子厂打工的小龙,意外通过某社交软件结识了一位老乡马某。“兄弟,这都啥年代了还在打工呢,不如跟着哥混,吃香的喝辣的,一个月工资保底一万六。”马某告诉小龙,跟着自己干,可以“飞黄腾达”。
在马某的话术下,小龙慢慢地相信了对方。2021年3月,和马某结识几个月的小龙已然对马某敞开心扉,根据马某的要求,小龙离开了电子厂回到宁夏,又在马某的“盛情款待”下住上了豪华酒店,享受了一个多月的美好生活。
彻底相信马某的小龙,又和小虎联系了同村的4名朋友,一起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发财路”。可他们没想到,等待自己的却是地狱般的生活。
2021年4月7日,满怀憧憬的他们按照马某的指示,经过几次倒车,坐上了马某提前安排好的货车。看到车厢里坐着三十多名和他一样神色慌张的男男女女时,小龙终于意识到不对,立刻向家里人发了一条求救信息。但一切已经晚了,身不由己的他们偷渡到了缅北,在身着迷彩服的武装人员的押解下,来到了噩梦开始的地方——电信诈骗园区。
“高耸的院墙上面拉满了高压电网,门口有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入园第一天就被拉去参观水牢……”回忆起这段经历,小龙的嘴唇都在哆嗦。“从早上9点上班,一直到次日凌晨2点,等回到宿舍时大家都一言不发,经常能在梦中惊醒,听到舍友的啜泣声。”
对小龙和小虎等人而言,这里就是所谓的“人间炼狱”,死亡的阴影每时每刻都笼罩于心。
“因为有网络监测,我们还不能报警,一旦被‘老板’得知,轻者被打成重伤,卧床一周,重者就等着‘吃枪子’。”小龙脸色煞白地回忆说,因为出国前的那一条求救信息被“老板”得知,他被“老板”的手下暴揍了一顿。“差点就把我们几个拉到山上活埋了,当时的我们以为只有死路一条,还好‘老板’急着转移窝点,没有腾出手处置我们。”
后来,该诈骗团伙被缅甸警方查获。2022年7月,在多方联合下,小龙和小虎等6人被成功解救回国,马某也被中国警方引渡回国绳之以法。2022年12月,马某因犯偷越国(边)境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万元。
境外诈骗回流人员落网 目标多为有编制人员
被高薪诱骗偷渡出境,然而境外的高薪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2020年,胡某被一条“打字工作月薪1万元”的广告吸引,随后与对方联系进入缅北。谁知竟然落入诈骗公司圈套,成为诈骗公司罪犯的帮凶,每天要做的便是找寻“杀猪盘”诈骗的受害目标。
视频加载中...
境外诈骗回流人员:“杀猪盘”盯上30岁左右离异的或者单身的,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最好是找那种公职人员有编制的,比如说教师、律师、医生,因为这些人征信比较好,即使没有一定的存款,也能贷款。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相亲网站,公司给我们出资源给我们出号,给我们包装成一位成功人士。受害人如果想调查我们,是可以在网上查到的。
来源:央广网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时借贷款是真是假(网上400块钱4小时是真的假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88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