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银行卡每月“躺赢”几千元?当心卷入电诈黑灰产业链,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微信马上贷款怎么样
阅读提示
一张被转借的银行卡,一个被租出的社交账号,一条用本人手机号发出的短信……这些号码“离开”实名注册人后,一部分被转向信息网络犯罪链条。不知不觉中,号码的主人已然落入“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陷阱。数据显示,近年来,帮信罪案件数量跃居各类刑事案件第三位,在校学生成为被不法分子盯上的重点对象。
因为一份兼职,丁凡说他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了”。
“只是借你的银行卡帮忙走个账,什么都不用干,每个月轻松赚几千。”由于毕业季课不多,彼时正在上大四的学生丁凡,打算利用兼职“赚零花钱”。在同学的推荐下,丁凡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份“银行卡转账的活儿”,每天工作8小时,基本工资5000元。
“刚开始跟我说是游戏客服,只用网上聊聊天,让买家充值游戏卡。”丁凡告诉记者,兼职没几天,公司“上司”就通知员工“拿自己的银行卡收钱转账”。
正是这则通知,最终让丁凡卷入了一起涉嫌帮信罪的案件。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帮信罪司法治理的调研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帮信罪案件数量跃居各类刑事案件第三位,部分电诈犯罪组织甚至已经将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什么是帮信罪?为何此类案件近年频发?怎样避免“踩坑”?对此,《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因兼职卷入电诈黑灰产业链
“我被带进一间昏暗的小房子,里面乱七八糟摆了几台电脑,屏幕上只有一个游戏聊天框,其余什么都看不到。”丁凡回忆,最初他的这份兼职“事少钱多”,“会有玩家来问怎么充值,我只用给他们发个卡号。”
工作一段时间后,丁凡的“上司”说公司准备拓展业务,要求兼职的学生拿自己或亲戚朋友的银行卡帮忙收钱,“提供卡的人每月多拿2000元提成。”丁凡说。
丁凡称,由于想观望其他同学的提成,加之自己的所有银行卡都暂存在老家,他并没有立即按照通知行动。“介绍我来的那个同学拿过来很多张银行卡,有他自己的也有家人的,他们几个人的银行卡流水有80多万元。”
“兼职不到3个月,同学被抓了。”丁凡说,直至案发,他才从办案民警处得知,那些打着游戏积分名义充值进卡的钱竟然是赌博款,“有人电信诈骗拿了钱,充值到我们提供的卡号上,再变成积分,再赌博,或者提现,这样转一手就洗一次……”
2022年4月,在同学被捕一个月后,丁凡选择了投案自首。记者在丁凡提供的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上看到,因其情节轻微,且有自首、认罪认罚、全额退赃退赔、取得谅解等情节,被检察院决定不起诉。
“我当时觉得提供银行卡没什么,并不知道这是犯罪。”丁凡后悔地说,而他的那位同学因犯帮信罪获刑。
在校学生成电诈组织重要发展对象
就这样,本应在毕业后有着美好生活前景的几名年轻人,成了电信诈骗的“工具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帮信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帮信罪是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3个新型网络犯罪之一,旨在从源头打击治理信息网络犯罪链条上的各类帮助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通报,2021年以来,帮信罪案件数量持续大幅增长,被告人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明显,在校学生成为部分电诈组织的重要发展对象。
毕业后暂未就业的李上源,同样卷入了一起涉帮信罪案件。
李上源说,因看到一则“出租微信账号,每天300元”的广告,其将自己的微信账号租给了对方使用。一天后,他准备登录回自己的微信,却被通知“因违规被限制登录”。他心里直打鼓:“莫非,这些人拿着我的微信,干了违法的事?”
然而,不劳而获的念头,最终战胜了理智。自此之后,李上源便开始当起了“中间商”,在多个微信及QQ群中发布租用微信账号的广告,并从每个账号中抽取50元左右的利益,而他租来的账号被“上家”用于诈骗。李上源最终获刑。
“把个人微信号出租给他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号主的行为也涉嫌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如果再将微信账号转租转售他人,则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诈骗罪。”审理该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法官说。
为什么在校学生成为犯罪团伙的重点发展对象?除了社会阅历较少、互联网使用经验丰富、对帮信罪认知不足等因素之外,赵虎认为,“学生之间的固有社交网络”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中间人”分层级租售个人账号、构建犯罪链条的基础。
推进帮信罪预防及诉源治理
“听说有了涉案记录,我不能再考公考编了,被判刑的同学没办法毕业,学位没了工作也没了……”
丁凡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母亲得知自己“犯事儿”后,瘫坐在地上很久都起不来,“父亲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牙疼上火晚上睡不着,奶奶成夜成夜地哭。”
案件判决后,丁凡公开发布了自己的这段经历并创建公益群,以提醒大家警惕帮信罪。“群里有很多年轻人、在校生,有人开始只想兼职赚个零花钱,一念之差就陷进去了。”丁凡说。
在帮信罪案件数量不断提升、涉案人员趋于年轻化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帮信罪的预防及诉源治理?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法官栾广萍提示,“公民个人应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出租、出借银行卡、U盾、手机卡等行为可能已经构成犯罪”,如陷入帮信陷阱或者被胁迫、蒙骗出售“两卡”,应当第一时间寻求司法机关的帮助和保护,及时止损。
“帮信罪的犯罪手法、方式不断变化,很多涉案者对于这项罪名及其危害了解较少,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属于犯罪。”赵虎建议,社会各方集中强化对帮信罪等电信网络犯罪的普法宣传、案件报道和后续追踪,针对帮信犯罪人员低龄化现象突出、在校学生涉犯罪情况频发等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
作为曾经卷入帮信罪案件的涉案者,丁凡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银行卡、手机卡、微信号等个人账号繁多,“自己的东西一定要保护好。我们还有大好年华,别因为几百几千元,‘卖’了自己一生!”(工人日报 文中部分受访人为化名)
来源: 工人日报
马上借钱谁用过
“我曾是重庆最年轻的一位‘棒棒’,刚刚踏入这个陌生的城市时我也曾有过迷惘,在厂里打过工、当过服务员、打过各种零工……可是工作时断时续、收入无法保障的日子让我十分煎熬,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始终是‘安逸花’在陪伴我,帮我度过了人生最低谷期。现在转型货车司机后,我的生活逐渐有了转机,也渐渐有了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底气”。6月5日,用户吴鸿斌在马上消费旗下产品“安逸花”8周年用户开放日上坦言。
吴鸿斌的心声也代表了很多“安逸花”用户的心声,正如开放日现场播放的8周年品牌片《撑住》所表达的主题,“安逸花”这8年来如何帮助用户撑住、度过每一个人生艰难的时刻,始终和用户一起,共同奋斗前行。
6月5日,“安逸花”用户开放日全国各地的用户参访马上消费
作为8年来首次“用户开放日”,活动以“追光·同行——我的故事 有你一半”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职业的25位用户参加,一同分享在安逸花的帮助下,如何“撑住”人生的故事,感受“安逸花”的温度。
致敬奋斗者 《撑住》用户每一刻
和吴鸿斌一样的用户很多,8年来累计有上亿用户与“安逸花”一路同行,正如活动的主题“追光·同行——我的故事 有你一半”。
在活动现场,许多用户纷纷表示在他们的奋斗历程中,“安逸花”为他们送去了“及时雨”,陪伴他们成长。
吴鸿斌表示,刚做棒棒的时候,手里的钱基本都花光了,那个时候周围的朋友和我师傅都有给我介绍,可以从安逸花借些钱,了解了一些规则和流程之后,就在安逸花借了几千块钱,一方面是因为比较信任大平台,另一方面是觉得“安逸花”这个名称很顺口,听起来就很有人文关怀的气息。现在他已是安逸花3年的忠实客户。
吴鸿斌在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除重庆最年轻的“棒棒”外,还有95后重庆小伙唐义在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智慧养殖系统的助力下扩建基地、实现规模化养殖等。诸如此类温暖帮扶的故事,“安逸花”的时间簿里还有很多。
看似如此普通的故事背后体现的是每个新市民的真实需求以及“安逸花”的温度。数据显示,自“安逸花”启动新市民专项以来,已累计服务256万人,累计投放贷款23亿元,服务新市民消费1亿元。得益于用户多年以来的支持与陪伴,“安逸花”也走过了高质量发展的八年,本次用户开放日,用户更是真切感受到来自“安逸花”的可信赖性、共生性以及极致体验。
以科技提升用户体验,保护用户权益
活动现场,相关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安逸花”产品走过的八年历程。他指出,安逸花“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就是要提升用户体验,以科技驱动,打造消费者权益保护全流程智能化服务;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成立公益基金会,推出消费者保护专项计划,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对科技提升用户体验,收到客户反馈最多的可能是客服部门。在“我与安逸花的故事”环节,001号坐席客服吴久卉很有话语权,分享了8年间与用户之间的成长故事。
“从业务上线初期,贷款的审批靠人工介入,每天接的最多的客户来电,就是问,‘我已经提交了申请,什么时候能通过’,后来,依靠强大的自主研发的科技力量和数据分析能力,贷款审批流程全面转为线上审核,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接到客户类似电话了。”她说。
不仅贷款审批如此,还款后的结清证明也如此,“最开始,我们是手工给客户开具,再申请盖章,客户想要拿到结清证明最快也需要1天时间,现在线上的自助开具功能也上线了,客户如果需要,几分钟就能收到。”
“在借款时只需要一个安逸花APP就可以啦,没想到后台有这么复杂的技术”,参与的用户首次受邀参观了马上消费的科技展厅,直观地了解了公司的智能识别等技术,对其安全性和风控能力的认知完全超出了过往的理解。
“安逸花”相关负责人表示,马上消费已打造出一套全流程智能化消费者保护服务系统,其中集数据、技术、场景三位一体的风控生态,可以极大地帮助消费者做好理性消费合理安排、规避风险。
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在最后的用户面对面互动环节,马上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部”负责人白雪梅就如何帮助消费者做好金融诈骗预防、消费者用户举办普及教育,以及公司未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有哪些规划和投入等问题,逐一与用户互动沟通。
“安逸花”团队积极与用户沟通互动,宣讲消费者权益保护
未来,马上消费还将响应监管号召,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和防诈知识;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教育,内容覆盖客户基本权益、信息保护、防诈骗、依法维权等方面,增加提高用户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水平的知识普及教育,扩大宣传覆盖面。
从最初推出的“自在由我”的品牌主张、由此衍生的“逸起成长”“逸起向前”等系列品牌活动和专项金融服务计划,到最新的“撑住”……八年发展历程,安逸花“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未曾改变。未来,安逸花将继续致力于“融入每个平凡、细微的生活中,让每一位心怀梦想的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信马上贷款怎么样(马上借钱谁用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84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