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临洮经纬小额贷款公司(临洮天宝小额贷款有限)

临洮经纬小额贷款公司(临洮天宝小额贷款有限)

来自临洮农商银行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纵深报道,下面是甘肃经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临洮经纬小额贷款公司

——甘肃金昌试点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共享新生活

临洮农信人发挥“背包银行”精神,将惠农信贷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在农商行的信贷支持下,临洮生态农林产业成了“绿色银行”。

在钟灵毓秀的岳麓山下,充盈的洮河水挟裹着晶莹的流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风姿绰约的临洮儿女。

走进临洮县,一条条笔直平坦的乡村街道、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新房、一座座宽敞整洁的现代化养殖场呈现在眼前。看到乡亲们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和他们伸出大拇指对农信人的那种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感激之情,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临洮这片热土上,经过多年辛勤耕耘,临洮农商银行积累了不少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临洮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五县战略”目标和“1236”扶贫攻坚方案,积极调整和确立了“四个围绕和两个不低于”的信贷扶持工作思路,加大对地方产业的信贷扶持力度,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贷服务。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48.12亿元,较年初净增7.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09亿元,较年初净增11.55亿元。

如今,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如涓涓细流,正在滋润着洮河畔上的绿色富民产业迅速成长崛起!

特色养殖“养”出富民产业

金秋十月,在洮问两岸,最引人瞩目的是村庄旁、道路边修建起的一座座红顶蓝墙的标准化养殖小区。

来到位于八里铺镇的宏达养殖场,映入眠帘的便是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办公室里的监控大屏上整个养殖场一览无余。一幢幢干湿分离的猪舍,猪粪做成有机肥,粪水变成沼液,用于种果种菜,实现了变废为宝和生态循环。

场长李玉宏是一位80后的回乡创业青年,为了支持小李创业兴建养殖场,农商银行从最早的20万元信贷支持开始,到现在的150万元,近两年农商银行累计支持230多万元,逐步帮助建成了宏达现代生态养殖场;目前该场存栏猪2300头,仔猪800多头,今年截至目前巳出栏4000多头,年均收益超100多万元,目前成了全县的养猪大户。

“农商银行不仅支持我成功创业,并不断帮助扩大延伸产业链。如今,养猪场巳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既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保障青山绿水。”李玉宏笑呵呵地说,农商银行放贷速度快,从不耽误生产发展。

临洮县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及秸秆等饲草料资源丰富,具备草食畜养殖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农商银行按照地方政府的部署,实施普惠金融服务,着力加快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发展步伐,如今巳成为当地促农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华加牧业科技公司是集科研、教学、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高科技畜牧企业。在全县开展优质肉羊繁育服务,年改良繁育母羊1万多只,为全县的肉羊改良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带动,发展肉牛养殖户27户、奶牛养殖户14户、肉羊养殖户256户,年销售收益达400万元。

有不少人询问华加牧业快速发展的秘诀,该公司负责人吴建华坦言: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挤奶设备的购置,从购买牛到建造青贮草料池,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农商银行的鼎力支持。“从开始办养殖场的3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到今年的350万元,企业有困难农商银行就会及时解决,近三年农商银行累计信贷支持750万元,是农商银行扶持我们一步步发展到了今天。”吴建华伸出大拇指说。

更让吴建华感动的是,农商银行办理信贷的速度很快,3天就可拿到贷款。特别是近年来,该行便捷、迅速、方便的金融服务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为了提高办贷效率,临洮农商银行改一周一次的“贷审会”为随时贷审会,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资金需求问题。

坐落在紫云山脚下的洮美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远离村庄,是养殖与繁育最理想的地方。5年前,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从事药材贩运的董学峰联合其他几位老板成立了洮美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巳建成种羊繁殖圈舍12座,饲养肉羊由500多只发展到了1200多只。有了惠农信贷做靠山,董学峰对畜牧业的发展信心十足,正在计划建设鸵鸟养殖圈舍和肉牛繁育圈舍,拓展养殖领域。

有了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该县努力转变畜草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养殖示范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规模养殖龙头企业43家;建成各类养殖小区(企业)188个,培育养殖专业村73个,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7400间22万平方米,发展规模养殖户2万多户,该县畜牧产业从传统畜牧业迅速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去年,全县畜草产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380元,同比增长36%,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蔬菜产业托起富民希望

穿行在太石镇,一幅幅秀美景象映入眠帘:蔬菜种植基地里,塑料大棚成方连片、整齐划一,大棚里各种蔬菜鲜嫩欲滴;田地里,农民们正在收获蔬菜,一派盎然生机。

太石镇的农民晏祖列在农商银行的扶持下,建起12个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如今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最近,晏吉成思谋着再次向农商银行申请30万信贷修建冷库和市场。有了冷库和市场,他的300亩蔬菜将进一步延长贮藏保鲜时间,拓宽市场,增加经济效益。“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我们的发展劲头就很大!”晏祖列笑眯眯地说。

三年前,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村民龙建华租赁土地开始种植以韭黄为主的蔬菜产业。近两年农商银行每年给予10万元的信贷支持,帮助其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0多亩。见到龙建华时,他正在忙着整地施肥,他笑着说:“我们农民创业不容易,但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就敢甩开膀子干了。每年春节前,是菜价最好的时节,韭黄赶在腊月上市,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来到新添镇福茹家庭农场,大棚里韭菜长势喜人,几百只散养鸡悠闲地在地里觅食。当下正是白菜、萝卜上市的时候,工人们正在地里拔萝卜,装袋、搬运蔬菜的农用车穿梭于田间路上,一派热闹景象。

农场主人韩立刚话语不多但有一股闯劲,老韩一家6口人,过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3年,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韩立刚流转租赁320亩土地成立了家庭农场,发展种植各类高原夏菜。近三年,临洮农商银行累计信贷支持105万元,帮助种植近200亩核桃树,建起钢架大棚32座,扩大种植设施蔬菜面积,仅蔬菜一项年均纯收入三十多万元,一家人不仅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成了带领乡亲们走致富路的典型。

这一幕幕场景,只是农商银行扶持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通过农商银行的贷款走上了发展蔬菜产业的致富路。

“人往农村走,心往农民想,钱往农村投。”临洮农信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实施“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仅去年,该行共发放1230户蔬菜种植业贷款,金额达8322.3万元。

临洮县农业部门的一位干部点赞说,近年来,农商银行树立“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创新信贷服务,大力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普惠金融成就百姓“绿色银行”

近年来,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地方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把支持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扩大信贷投放,大力支持发展以畜牧、蔬菜、苗木和花卉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发展“畜-沼-菜”、“畜-沼-果”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使生态农业真正成为百姓“绿色银行”。

临洮经纬农业发展公司位于八里铺镇王家磨村,近三年,农商银行累计解决信贷资金7500多万元,支持该公司流转土地4000多亩,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展订单苗木种植产业。目前有国槐、云杉、樟子松、油松等各类苗木180多种,年均销售额2000多万元。

“我们公司的快速成长发展全靠农商银行的支持。”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晨阳快人快语。每年春季是育苗旺季,资金需求量大,农商银行总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我们的资金难题。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经纬农业发展公司的基础设施巳经完善,一班人劲头十足,目前正在准备建一个旅游休闲基地,使其成为带动当地百姓发展苗木产业的“绿色银行”。

据了解,在近几年实施的信贷支农工作中,农

商银行紧紧围绕支持富民产业、支持“三农”发展的服务方向,加大对“三农”经济、涉农中小微企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和“三农”信贷资金,及时为中小企业“供氧输血”,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着力解决了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

据统计,仅近两年,该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0.89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县30多万亩小麦、玉米的种植;发放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种植贷款7.14亿元,有效保证了全县60万亩马铃薯、洮问沿岸10万亩无公害蔬菜和东南部2万亩中药材的有效种植;发放花卉产业贷款0.12亿元;发放苗木种植贷款4.47亿元,有效带动了全县7家苗木公司及308户农户发展苗木产业;还向2500多户规模养殖户发放贷款3.55亿元,有效推动了全县养殖业发展。

随着惠农信贷的不断扩张和渗透,如今,生态

农业在临洮的发展逐渐壮大,发展生态农产业的百姓越来越多,巳形成“洮问百里蔬菜长廊”;森源苗木基地、经纬苗木基地、天地人苗木基地等一个个生态基地拔地而起。培育打造出了“貂蝉”牌马铃薯、“貂蝉”牌蔬菜、“马家窑”牌蔬菜、“新兴”花卉、“美兰”花卉、“双鱼”奶品等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和礼品蔬菜,有效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和知名度。

在生态农业的辐射带动下,该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创新服务推进精准扶贫

临洮县是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去年6月被人行兰州中支确定为甘肃“金融扶贫示范县”后,临洮农商银行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目标,深入推进金融扶贫。截至目前,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46.09亿元,占到全县各项贷款的54.57%。

近年来,临洮农商银行按照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总体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到”和“六精准”的扶贫工作要求,在着力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各类贴息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强化信贷支持“双联”行动,纵深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为了积极探索金融支农扶贫的新途径和新措施,该行把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作为第一责任,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全面深化金融支农服务内涵,推动县域“三农”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农商银行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牵头领办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等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劳务等致富增收产业。截止10月末,该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贷款达46.09亿元,占全县所有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4.57%;今年前10个月净投放11.55亿元。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在地方政府财政和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大力支持下,该行着力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双业”贷款、各类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将政策、资金、产品向贫困村倾斜,因地制宜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广大农户“贷款难”,推动了金融扶贫有序进行。截至10月末,该行评定信用户10.5万户,授信总额24.18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01亿元。

为解决妇女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该行与相关部门不断加强配合,大力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99亿元,支持创业妇女6299人次。这一民心工程的实施不仅帮助广大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梦,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加快设施农业和设施养殖业发展,帮助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商银行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业的总体要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向肉牛肉羊和设施蔬菜生产农户、专业合作社发放“双业”贷款74户1354.5万元。“双业”贷款的发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种养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为了解决广大农村青年创业资金短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该行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5914笔6.19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816笔1.53亿元;还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6亿元。各类信贷资金的投放,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中小企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了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发展。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该行先后出资21.5万元,建成马莲滩村委会办公场所,砂化道路5公里,修建马莲滩小学围墙及校门;向联系户帮扶资金1.3万元,户均提供春耕农肥资金1500元;完成危房改造5户,资助贫困小学生及留守儿童102名;对261户村民建立了资信档案,并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金额达1473万元,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97万元。

谱写凝固的音乐

走进临洮县城,驻足那一群群气势雄浑的现代化建筑物旁,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著名哲学家的名言:“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如果评价一个城市的繁荣,人们一定会先看它的城市建筑有没有特色。的确,近几年,在临洮迅速崛起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静态之躯向人们传达文化节奏韵律之美,确实能像音乐一般陶冶人的身心。

临洮是全省知名的“建筑大县”。多年来,农商银行助力该县建筑企业立足市场,抢抓机遇,勇于开拓,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立潮头,巳经成为一支享誉西北的陇上建筑劲旅。

近三年,农商银行累计信贷支持850万元,支持80后青年邹袁创业,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工程公司。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最近承建的2.2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塔吊林立,工程建设热火朝天。

“如果没有农商银行的支持,我想都不敢想能承建这么大的建筑项目。”邹袁说。

作为该县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建筑业反哺农业的作用日趋明显。为了支持这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农商银行经过深入市场调研论证,创新研发了“建筑宝”信贷业务产品。该产品采取多元化担保方式,充分满足了辖内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等不同层次的信贷需求。截至目前,巳发放贷款1.23亿元,间接带动万余名农民工外出务工。同时,“建筑宝”信贷产品也带动了全县劳务、建筑、建材等多元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恒达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张宝生是临洮县八里铺人,承包建筑工程巳有16年了。农商银行从当年2万元的信贷支持开始,扶持他一步步做大做强,近三年累计信贷支持600多万元。目前正在县城承建6.3万多平米6栋商品楼。在施工现场,张宝生告诉记者:“农商银行贷款担保方式灵活多样,放贷速度快,是我们建筑企业的好帮手。”

经过农商银行持之以恒的支持,目前该县有等级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19家(省属6家,县属13家),其中一级企业5家,二级企业10家,三级企业4家,注册资金达5.3亿元,净资产6.7亿元,加盟该县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约3000人,其中大部分由农商银行一手扶持起来的建筑公司成了该行的稳定客户群体。截至目前,建筑及项目经理贷款1746笔17.0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近50%。随着建筑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建筑工程遍及全省每个市县,并辐射周边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年均实现建安产值达亿元以上。

临洮农商银行董事长王强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建筑行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随着国家提出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以及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因此,农商银行将一如既往加大对建筑行业的信贷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增砖添瓦”。

“背包银行”到农家

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这是临洮农商银行信贷员康安国每次下乡时的随身装备。作为一名普通的信贷员,走村串户巳成为他的家常便饭,而田间地头则成了他的办公场所。哪家有几口人、几亩地、发展的产业、有什么需求,都记在了他的笔记本中。

其实,康安国只是临洮农商银行近70名信贷员中的一个代表。

为了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农商银行的干部员工主动走进田间地头,下功夫做足“三农”功课,要“入农门”、“知农情”,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农村、了解农民。

“在发展蔬菜产业的过程中,不用我自己跑前跑后找人托关系,农商银行的信贷员主动找上门来解决我的难题。”太石镇农民张佳友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该行更是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

“下载一个手机银行就能够直接在手机上办理业务,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的群众来说就方便多了。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行内和跨行转账业务,还不收取任何的手续费。”在农商银行太石镇的营业大厅里,大堂经理杨丽这样向乡亲们介绍。

“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手机银行,给我省了不少心!”前来办理业务的一位村民摆弄着自己的手机,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作为蔬菜种植户的他每次交易都得用现金支付,路上带现金不安全不说,还特别麻烦,如今开设手机银行后他在家就能操作,着实方便许多。

今年以来,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临洮县政府“1236”扶贫攻坚实施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信贷员深入111个产业示范村、126个潜力村的农户、个体户、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主动开展评级授信,积极开办农户小额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业务。目前,巳对辖内11.11万户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0%,评定农户信用等级10.51万户,评级授信面达到96%;围绕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发放各类贷款170645万元,其中蔬菜产业贷款1230笔8322.3万元。

特别是“背包银行”对发展蔬菜种植的农户做到帮扶不停,创新服务贴心帮助群众,该行的一系列措施既盘活了经济又富了群众,为当地的蔬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普惠金融润泽洮河两岸

南屏黛色岳麓山,一脉洮水流入川。

根植于洮问畔上的临洮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城乡、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以满足广大客户金融需求、提升服务品质为己任,通过不懈的追求和创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特色金融产品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今年以来,该行积极实施以“简政放权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以“服务转型抓营销”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五县战略”目标和“1236”扶贫攻坚方案,调整和确立了“四个围绕和两个不低于”的信贷扶持工作思路,加大了对地方产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切实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贷服务。截至10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48.12亿元,较年初净增7.8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0.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09亿元,较年初净增11.5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22亿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贷款服务水平,提高贷款办理效率,该行创新对客户进行最高额授信,实行贷款“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创建开通了电子渠道申请贷款业务,客户可通过临洮农商银行申贷电话、微信平台、网站实时在线完成贷款申请,实现了贷款服务流程的新突破,让客户体验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优势,享受电子渠道业务的方便。

为了深入实施金融普惠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该行按照省联社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偏远山村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布放“三农服务终端”49台。同时,充分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目前巳安装自助取款机等自助设备56台,布放POS机具494台,发行飞天系列银行卡284688张。便捷的农村金融服务开创了农村发展局面。便民金融服务点成为农民“家门口的银行”,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期盼。

通过各项普惠金融服务的实施,该行在信贷支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荣获人总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先进集体”、银监会“支农金融服务突出贡献集体”两项国家级奖项。

临洮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强表示,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不变的真理。服务县域经济和“三农”产业发展是农商银行的立足之本。作为地方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农商银行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县域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符合国家政策的行业和产业,为促进临洮县域经济的发展、精准扶贫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而不懈努力。

金秋的临洮很美,不仅是那里旖旎的风景美得让人心灵发颤,还有田园里普惠金融服务的人和事也让人难以忘怀。

登临岳麓山巅举目远眺,充盈的洮问水滚滚北流,秀美的洮阳山川尽收眠底;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交相辉映,新崛起的临洮城高楼林立,田野碧翠,羊肥牛壮;一幅“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脉洮水流入川”的壮丽画卷……

无数人赞叹,一幅水墨丹青,绘不尽洮问畔上新崛起的秀美临洮。

百姓说,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惠农信贷的支持。

是啊,岳麓山正在见证着普惠金融服务助力临洮新崛起的力量。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甘肃经济日报社本栏目主持、撰稿:郧君新闻热线:13893163786

联办

联办

临洮天宝小额贷款有限

古代文学中,不同的意象往往有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桃花源”、马少游的“款段马”每每凝结为与世隔绝、澹然自足的象征,而李斯的“上蔡犬”、陆机的“华亭鹤”,则往往表示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当然也包括了对当前宦海人事的悔恨与否定。这些意象,一经创造或一自出现,便浓缩为一种符号,镶嵌在士大夫的文字系统与精神世界之中。这类符号或意象大多见于唐以前,在迁衍、累积中,化而为一种人人共享的文学资源,类似于拉丁文学史中所谓的“公共财富”。但是,这种“公共财富”,唐以后绝非没有。李德裕的“平泉木石”即是一例。比较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意象的文学意味在流衍变化之中,似乎竟兼具了“桃花源”“款段马”“上蔡犬”“华亭鹤”种种意象的精神。不得不说,在唐宋时期新诞生的经典意象之中,“平泉木石”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个。

李德裕画像

**李德裕的“平泉庄”

论名气,李德裕的平泉庄,堪居石崇的金谷园、裴度的绿野堂之列。据现存文献,李德裕一生为平泉庄作的诗多达80多首。但验之李德裕的生平,他住在平泉庄的时间却又少之又少。正是因为这一点,平泉庄成为了李德裕在宦海之中一再言及的堂皇而又敻远、宁静的“世外之地”,凝结成他生命中一种独特的存在,进而凝结为古典诗文中一种独特的意象。

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筹建于长庆、宝历之际,那时他正在浙西观察使任上。其集中有一首诗题作《近于伊川卜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自注“乙巳岁作”,亦即宝历元年(825年)。诗云:

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邑有桐乡爱,山余黍谷暄。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野竹多微径,岩泉岂一源。映池芳树密,傍涧古藤繁。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翩。(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别集卷九,中华书局1985年版,236页)

傅璇琮先生指出,这一园庄即是后来的“平泉山庄”(傅璇琮《李德裕年谱》,中华书局2013年版,136页)。结尾“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翩”则照应题目中的“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浙东元相公大夫”是时任浙东观察使的元稹。看上去,这首诗所描述的内容非常详尽,似乎是李德裕的亲眼所见,然而平泉庄建在洛阳,他本人仍在浙西观察使的任上。这只是他想象中的建成后的平泉庄的样子。从题目“将命者画图而至”几个字看来,他大约是对着“规划图”来发挥诗情的。假如的确是这样,那么,在筹建伊始,平泉庄就更像是一个瞭望中的庄园,充当了宦海生涯中某种遥远的寄托。

据刚才征引的这首诗,李德裕正拟为他的平泉庄添置白鹤,让平泉庄富于野性。其实,李德裕为他的平泉庄所筹划的,远远不止是白鹤。其《平泉山居诫子孙记》云:

经始平泉,追先志也。吾随侍先太师忠懿公在外十四年,上会稽,探禹穴,历楚泽,登巫山,游沅湘,望衡岳。忠懿公每维舟清眺,意有所感,必凄然遐想,属目伊川。尝赋诗曰:“龙门南去是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吾心感是诗,有退居伊、洛之志。前守金陵,于龙门之西得乔处士,隐沦空谷。处士天宝末避地远游,近废为荒榛。首阳孤岑,尚有薇蕨;山阳旧径,惟余竹林。吾乃翦荆莽,驱狐狸,始立班生之庐,渐成应叟之宅。又得江南珍木奇石,列于庭除。平生素怀,于此足矣!

吾尝以为出处者,贵得其道;进退者,贵不失时。古来贤达,多有遗恨。至于玄祖潜身于柱史,柳惠养德于士师。汉代邴曼容官不过六百石,终无辱殆,邈难及矣。越蠡泛五湖以肥遁,留侯托黄老以辞世,亦其次焉。范雎感蔡泽一言,超然高谢;邓禹见功臣多败,委远名势,又其次也。矧吾者,于葵无卫足之智,处雁有不鸣之患,虽有泉石,杳无归期。(《会昌一品集》别集卷九,231页)

对李德裕而言,平泉庄的筹建虽然是为了“追先志”,但在他自己,首先是关乎出处的问题,所谓“出处者,贵得其道;进退者,贵不失时”。老子、柳下惠、邴曼容、范蠡、张良、范雎、邓禹都是他所希慕的对象。这个平泉庄无疑承载着隐居一隅、不与人事的企盼。为此,他当然要全力经营这个山庄,“得江南珍木奇石,列于庭除”。

江南的“珍木奇石”,在李德裕的那个时代,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爱赏。尽管比不上宋以后文人的精致,但这一风气正滥觞于唐代的李德裕们——包括李德裕的政治对手牛僧孺。在《平泉山居草木记》中,李德裕以自得而恣肆的笔墨罗列了这些“珍木奇石”(《会昌一品集》别集卷九,232页)从行文来看,除了长庆、宝历之际初建平泉庄而外,“己未”(839年)、“庚申”(840年)等年份,他都不断地罗致海内的珍木奇石。这些木、石,广泛来自于天台山、嵇山、剡溪、天目山、钟山、曲房、金陵、茆山、宜春、蓝田、茅山、日观、震泽、巫岭、罗浮、桂水、严湍、庐阜、漏泽、番禺、宛陵、会稽、桂林、八公山、巫峡、严湍、琅邪台等地。听起来有点讽刺,平泉木石是理想中的偃仰啸歌之地,但却出奇的奢侈乃至奢靡。以唐代的交通运输水平而言,这将是何等巨大、持久的一个工程。

然而,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李德裕在此居住的时间实在太少。大和八年(834年)十月,李德裕罢相。这时,距离宝历元年(825年)已经十年,而他还从未去过平泉山庄。开成元年(836年),他到洛阳任太子宾客,才得以与平泉山庄的一木、一石朝夕相伴。时间回到大和九年(835年),李德裕被贬为袁州长史。他作了大量的追忆平泉山居的诗篇。有的研究者据相关线索,推出大和八年李德裕罢相之后,曾道经平泉山庄小住。(参见黄晓、刘珊珊《唐代李德裕平泉山居研究》,贾珺《建筑史》第30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80页)依大和九年的追忆诗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巨大的。不论如何,这种追忆使他在次年(836年)以太子宾客重回洛阳时多了一份欣慰:他终于得以沉酣于自己多年前经营的庄园。现在,不再是瞭望,也不再是追忆,而是伸手可触。这一年李德裕五十岁。

正像前文已经提到的,此后的839年、840年,他又两度大规模地增置了来自名山胜水的“珍木奇石”。这是因为他仅仅在太子宾客任上几个月之后,就第三次出任浙西观察使,旋即又改任淮南节度使。也许是因为开成元年在平泉山庄居住了几个月的那种真实体验让他难以忘怀,这一段时间他足足写了50多首追忆平泉山居的诗。

这种追忆会成为他的“羁绊”吗?会停止他宦海的脚步吗?并非如此。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崩。秋季,他奉诏入朝拜相。途中,他在平泉山庄稍作逗留,便匆匆投身于宰相之业。一直到他亡故的850年,十年之中,他没有留下一点关于平泉庄的文字。惟其如此,才凸显了他曾经一度念念不忘“平泉木石”的意义,以及潜藏这一意义之后的苍凉的气息。在某种意义上,李德裕早就意识到他所珍爱的那些东西,很容易被现实所掠夺。

《平泉山居草木记》及《平泉山居草木记跋》影印本。

**“平泉”意象的凝结:李德裕的遥望、追忆与书写

说来有些讽刺,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李德裕为平泉庄所作的80多首诗,竟然没有多少是身在山庄时所写,绝大部分来自客宦他乡时的“追忆”。李德裕换着花样地诉说平泉庄:“山居”“林居”“郊居”“别业”“别墅”。他更换着花样地诉说思念:“怀”“忆”“思”“想望”。它们又交错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不用说,李德裕意识到自己在重复着某个题材,因而他小心翼翼地回避重复,尽可能在有限的、重叠的书写之中,作出看似不经意的改变,尽管这种改变仅仅是字面上的。这从题目便可以看出,《夏晚有怀平泉林居》《闲眺忆龙门山居》《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近腊对雪有怀林居》《思山居》《春暮思平泉杂咏》《思平泉树石杂咏》《重忆山居》《早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峡山亭月夜独宿有怀伊川别墅》《首夏清景想望山居》《思在山居日》《怀伊川郊居》《晨起见雪忆山居》,等等。

同样有些讽刺的是,李德裕在创作第一首追忆平泉山居的诗歌时,他尚不曾在那里住过。大和六年(832年)李德裕回到京中任兵部尚书,次年,李德裕第一次拜相。相位,通常总是关联着权力或事功,然而它同时也关联着种种紧张或风险,特别是在晚唐的政治氛围里。大和八年(834年),亦即拜相的第二年,他突然作了一首题叫《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的诗: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鲦鱼。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会昌一品集》别集卷九,236页)

从“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两联看,他在相位上不免战战兢兢,因而追忆起了远在洛阳郊外的平泉山居。正像上文说的,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还没有踏入过这座已经营建了10来年的庄园。这就更有意味了:也许对李德裕而言,平泉庄最大的功用并不是用来居住,而是用来遥望,用来想象,用来“追忆”,用来作宦海风波中的一叶扁舟、一角幽亭,不管他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是以我们倘若去检阅他的这些诗歌,便会发现他愈是在政治的漩涡中挣扎,愈是追忆那远在一方的平泉庄。大和九年(835年),他贬为袁州长史是如此;开成元年(836年),出任滁州刺史、第三次出任浙西观察使时是如此;开成二年(837年),任淮南节度使时是如此;开成五年(840年),奉诏入朝时还是如此。但奇怪的是,不论在什么时候,将平泉庄与政治仕途放在他面前供他选择时,他却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开成初年,他一再追忆平泉庄,情见乎词。开成五年(840年),武宗初立,他奉诏从南方北还,刻意留宿平泉庄,却匆匆而去。《唐语林》这样记载道:“李德裕自金陵追入朝,切欲大用,虑为人所先,且欲急行,至平泉别墅,一夕秉烛周游,不暇久留。”(王谠《唐语林》卷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232页)这段记载也许不免有点戏剧化,但显得很真实。毫无疑问,“一夕秉烛周游”向我们展示了李德裕对故园的痴迷。可是,“虑为人所先,且欲急行”,又显现出他心目中别有更具分量的东西;果然,他入京之后,即得以拜相。

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讲,李德裕是一个极具慧根之人。他对于生命中的种种镜花水月有着极深切的体会,然而却又无法割舍权力或事功的诱惑。当大中二年(848年),他被贬至潮州这个极遥远的南方时,他书写了一生中已然反复书写的主题。《旧唐书》本传是这样说的:“初贬潮州,虽苍黄颠沛之中,犹留心著述,杂序数十篇,号曰《穷愁志》。”(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4528页)还摘录了其中的那篇《论冥数》:

仲尼罕言命,不语神,非谓无也,欲人严三纲之道,奉五常之教,修天爵而致人爵,不欲信富贵于天命,委福禄于冥数。昔卫卜协于沙丘,为谥已久;秦塞属于临洮,名子不悟。朝歌未灭,而国流丹乌;白帝尚在,而汉断素蛇。皆兆发于先而符应于后,不可以智测也。周、孔与天地合德,与神明合契,将来之数,无所遁情。而狼跋于周,凤衰于楚,岂亲戚之义,不可去也,人伦之教,不可废也。条侯之贵,邓通之富,死于兵革可也,死于女室可也,唯不宜以馁终,此又不可以理得也。命偶时来,盗有名器者,谓祸福出于胸怀,荣枯生于口吻,沛然而安,溘然而笑,曾不知黄雀游于茂树,而挟弹者在其后也。(同上)

李德裕对“平泉木石”的一再书写都只是在给这段文字作注脚:他知道“冥数”的无可逃避。平泉木石的意蕴亦因此而丰厚起来,凝结为可以穿越时代而不渝的意象。

然而,他终究没有守护在平泉庄之中,而是在政治漩涡中南辕北辙、渐行渐远。金代诗人田特秀《成趣园诗》用这样一句来诠释:“君不见,平泉树石名九州,主人万里著穷愁。”(《全金诗》第二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72页)相形之下,李德裕声称自己“我有爱山心,如饥复如渴;出谷一年余,常疑十年别”(《会昌一品集》别集卷九,237页)终究只是言辞。他只是一再地遥望与追忆。从而,平泉木石恰似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那缕绿光,仿佛触手可及,却又远在天边。它是李德裕精神世界的终极之所。

平泉山居遗址,已成为“洛阳八景”之一。

**奢与妄:“平泉木石”的另一重意蕴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诫子孙记》中还说了这样一段话:

留此林居,贻厥后代。鬻吾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士也。吾百年后,为权势所夺,则以先人之命泣而告之,此吾志也……唯岸为谷、谷为陵,然后已焉,可也。(《会昌一品集》别集卷九,231页)

本来,这虽然似乎自私了点,但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寄寓着李德裕个人对平泉木石的珍爱。但是,他的子孙却因此而遭来杀身之祸。《旧五代史》记载:

洎巢蔡之乱,洛都灰烬。全义披榛而创都邑。李氏花木多为都下移掘,樵人鬻卖,园亭扫地矣。有醒酒石,德裕醉即踞之,最保惜者。光化初,中使有监全义军得此石,置于家园。敬义知之,泣谓全义曰:“平泉别业,吾祖戒约甚严,子孙不肖,动违先旨。”因托全义请石于监军。他日宴会,全义谓监军曰:“李员外泣告,言内侍得卫公醒酒石,其祖戒堪哀,内侍能回遗否?”监军忿然厉声曰:“黄巢败后,谁家园池完复,岂独平泉有石哉?”全义始受黄巢伪命,以为诟己,大怒曰:“吾今为唐臣,非巢贼也。”即署奏笞毙之。(《旧五代史》卷六十,中华书局1976年版,806-807页)

李德裕之孙李敬义因这平泉庄的这一方醒酒石而被杀。这就使得李德裕当初的那一纸诫约显得格外扎眼。

事实上,李德裕多次在江南一带为官,每次游宦江南,都会罗致各种树石。当李德裕权倾朝野之时,海内官员又往往进献各类珍木奇石。这就有了一丝奢靡的气息。唐代康軿《剧谈录》卷下“李相国宅”条云:“初,德裕之营平泉也,远方之人多以土产异物奉之,故数年之间无物不有。时文人有题平泉诗者:‘陇右诸侯供鸟语,日南太守送花钱。’威势之使人也。”(傅璇琮《李德裕年谱》引,258页)讽刺的意味非常明显。唐代的水运虽然已极可观,但“耗九存一”,即使用来运米,国库的耗费也“至可惊人”,安史之乱后,漕运尤其艰难。(参见岑仲勉《隋唐之漕运》,《隋唐史》,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135-136页)可以这样说,一旦进入水运系统,不论所运何物,本质上都变成了奢侈品。武则天时,“采木江岭,所费万亿”,李德裕生当安史乱后,广罗珍木奇石花费的代价可想而知。

但这些珍奇的平泉木石终究难逃兵燹,亦难逃流落的命运。正像奉诚园被用来“象征世间财富和荣耀都是昙花一现的”(杨晓山《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文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4页)一样,李德裕的平泉庄也被后人作此评价。宋人的笔记,像《唐语林》《贾氏谈录》《云麓漫钞》都记载了平泉木石的命运。花木只剩下雁翅桧、珠子柏、莲房玉蕊等等,而怪石则多为有力者攫取而去。像园内的礼星石、狮子石被陶学士徙置到自己的梁园别墅里,而醒酒石则为李德裕的孙子带来了杀身之祸。讽刺的是,这些石头上据说都刻有“有道”二字。杜绾《云林石谱》云:“平泉石出自关中,产水中。李德裕每获一奇,皆镌‘有道’二字。顷年,余于颍昌杜钦益家赏一石,双峰高下……扣之有声,尚是平泉庄故物也。”(杜绾等《云林石谱》,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版,9页)这样,平泉木石世代为李家所有便成为了一个妄念。苏轼在他的《雪浪石》一诗中这样写道: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1888页)

而清人孙岳颁亦在《明孙克弘摹米氏研山图》中说道:

余既为题其卷后,而手摹米氏研山图及元章易宅事于左方,合为一帙,以见古人雅好之同。若僧孺、德裕辈所聚洛阳泉石,一朝失势,遂成瓦砾,无复后人仰止之思,则几于悖矣。(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毫无疑问,平泉木石成了过眼云烟,李德裕的执念只堪嘲笑。

平泉木石代表了“奢靡”与“痴妄”。李德裕正是“牛李党争”的关键人物,在他之后,唐王朝恰如昏昏落日,走向黑夜。考虑到这个事实,宋以后士人的道德批判似乎显得有理有据。而李德裕的一生之中,对表征了奢与妄的平泉木石一再地进行追忆、书写,则不妨说,显露了人性深处追怀自然丘壑的欲望——尽管这一自然丘壑是人造的,极其奢侈。

**结语

萨莫瓦约曾试图以“追忆”的思路总体介绍互文性的各种特征:“互文性又何尝不是对文学本身的追忆呢?在忧郁的回味之中,文学顾影自怜,无论是否定式的还是玩味式的重复,只要创造是出于对前者的超越,就是对文学本身的憧憬。”(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页)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赞同他对互文性与文学的这种解读。但是,在我们所见识过的文学现象里,说“追忆”是最具有文学意味的行为之一,必将获得很多人的共鸣。如果追忆基于同一对象反复出现,那么这些追忆彼此之间将构成“互文”,编织在追忆者的一生里。而且,每一次追忆又与他的“当下”相连,在共时的维度里彼此照映或彼此隔离。平泉木石便在李德裕的不断“追忆”之中形成互文。

正如前文所说,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讲,李德裕是一个极具慧根之人,他对于生命中的种种镜花水月有着极深切的体会;这种体会在他晚年写《论冥数》的时候达到了顶点。因此,平泉木石在他生命中扮演的地位就值得格外注意。有必要再次指出,他第一次追忆平泉木石的时候,他还不曾在平泉庄里居住过,而且,终其一生,他很少住在那里。他的爱是如此深沉,为了宦海仕途,他却又情愿牺牲自己对平泉木石的真正占有。这透露了一些极有启发性的信息。最终,平泉庄与其说是一个居住之所,毋宁说是一个眺望、追忆之所,是李德裕宦海生涯中的精神寄托,但在人事变迁之中,它却代表了“奢”与“妄”。不论是李德裕自己的生平出处,还是平泉木石的成与坏、残破与流离,似乎都变作了一种矛盾、讽刺的存在。

这折射了生命、欲望与意义的纠缠。李德裕不是个案。

作者:潘静如(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编辑:于颖责任编辑:李纯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临洮经纬小额贷款公司(临洮天宝小额贷款有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650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