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借款被罚!税局明确!即日起,企业向个人借款,按这个来!,下面是中道财税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公司能贷款给个人吗
企业向个人借款被罚了!财务注意:个人借款的财税处理要慎重!
01
突发!
企业向个人借款被罚!
一、内蒙古一家房产企业被罚4万
违法事实:
该单位因资金短缺,向个人借款并支付相关利息费用,该单位在支付利息费用时未按规定对取得利息收入的个人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应代扣代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79,800.00元,该单位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79,800.00元。
处罚结果:
对你单位未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处以0.5倍罚款,计39,900元。
二、上市公司向个人借款被警示
案例中的公司及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胡某因以上市公司身份向民间个人借款高达2363万元且未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进行核算,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资产、负责等财务数据不准确。
该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监管局予以警示。
02
税局明确!
企业向个人借款按这个来!
一、企业向个人有偿借款(支付利息)
1、企业所得税
(1)企业需取得发票
企业对个人的利息支出,超过“小额零星”标准的需要个人在税务局申请代开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1)满足债资比的要求
(3)公司发生的经营性借款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增值税与附加税
个人向企业借款取得的利息,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企业向个人支付利息时,个人需要按照1%税率缴纳增值税,同时缴纳相应的附加税。
注:个人取得的借款利息收入低于500元/次,免征增值税。
3.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的利息收入需要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依20%税率纳税。单位在支付个人借款利息时,应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4.印花税
企业与个人签订的借款合同,按照《印花税法》规定,不需要缴纳印花税。
二、企业向个人无偿借款(不支付利息)
一般双方都不涉及税的问题,但这种借款方式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
03
企业与个人之间借款有哪些风险?
一、无偿借款
1、增值税风险
一般情况:按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特殊情况:对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免征增值税
(优惠时间: 2019.2.1-2023.12.31)
所以,除特殊情况外,无偿借款属于增值税应视同销售情形,不进行视同销售处理,违反增值税相关规定,存在增值税风险。
注:利息收入一般按照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借款利息收入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适用6%增值税税率。
2、企业所得税风险
(1)企业所得税有纳税调增的风险
无偿借款是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的调整。
(2)对于有银行贷款的企业,企业利息支出有纳税调增的风险
企业将银行借款无偿转借他人,实质上是将企业获得的利益转赠他人的一种行为,因此企业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给另一家企业使用,所支付的利息与企业取得收入无关,应调增应税所得额。
3、个人所得税风险
根据财税〔2003〕158号规定,企业无偿借款给个人投资者,在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注:自然人无偿借款给企业,自然人没有取得收入,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二、有偿借款
04
借款的账务处理
个人把资金借给了企业,企业自然需要将之确认为债务。要特别说明的是,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能记作“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向金融机构的借款,企业向个人借款只能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明细科目可设定为借款人姓名(如“小松”)。
1、借款时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小松
2、还款时的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小松
贷:银行存款
3、企业向借款人支付利息,要记得需要代扣代缴个税,利息确认为“财务费用”即可。
借:财务费用—借款利息
贷: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代扣小松个税
05
注意!企业向个人借款
会计务必做好以下检查
1、查看是否签订了借款合同,合同是否明确了借款用途、借款金额、时间和利率。
2、查看借款人是否提供了代开的发票。
3、查看借款利率水平是否不高于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法税前抵扣。
4、判断借款人是否是公司的关联方,如股东借款给企业,关联债资比限制,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是2:1。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法税前抵扣。
5、对于自然人代开发票部分,需要企业在支付个人借款利息时,代扣代缴个税。
公司能查员工征信吗
在笔者所处的中部城市,知名企业不多。一些本地知名企业也只能吸收少部分就业。外企、国内知名企业等,大多只在这里设销售分公司、办事处,负责区域的市场开发和销售工作,甚至是采取代理销售的模式。
所以大部分人找工作,只能在一些不知名的中小型企业。也正因为大企业少,所以整个就业环境不是那么好,缺乏一批大企业对整个市场起到规范化的引领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用人规范化水平,相比经济发达城市,可以说是相差甚远。
因此在找工作时,更充分的了解公司背景及各项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都是通过公司自己的介绍,或者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公司信息,但是很多小公司,在网上公开的信息很少。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网站,可以更透彻的查询企业基本信息。很多做企业服务的都会通过它们来了解企业。
分享三个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大的企业数据平台,它们主要提供企业公示数据、征信数据等信息的收集及整理,为检索企业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们分别是:启信宝、企查查、天眼查(后文统称第三方网站)。排名完全不分先后,为什么同时给三个?因为笔者要排除给某家做广告的嫌疑,且认为他们属于同类网站,使用起来差别不大,只是页面版式会有不同,喜欢用哪个看个人感受。接下来也会为大家解释他们的信息来自哪些官方网站,不少信息大家也可以直接通过国家官方信息公示网站查询,但是不同信息会有不同官网,不如直接通过第三方平台更方便。
那么通过这些网站可以查询到哪些信息?又有哪些意义呢?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
1 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包括工商基本信息、股东信息、经营范围、工商变更信息、主要任职人员、企业分支机构、行政处罚、企业年报等等多项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来自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该网站属于国家官方的公示网站,但是有时候官网打开速度比较慢。所以大家可以在自己的浏览器收藏一个第三方网站,以及官方的网站。
这是通过第三方网站截图的微软中国的企业基本信息,大家可以看到相关信息,更新日期及信息来源。
这是通过官方网站查询到的信息,其实在基本信息的查询上并无差别。可以根据个人使用习惯来使用。
如果遇到第三方网站更新不及时的,还查不到一些最新注册的公司,大家可以直接通过企业信用官网查询。
第三方网站比较便利的一点就是,可以看到企业法人或股东的对外出资、关联企业情况,如法人\股东名下的其他企业及入股企业,对于信息的关联、链接性是它们的优势。而且几家第三方网站都支持通过人名搜索。有时候我们看关联信息,可能非VIP不能展示,那么我可以通过人名搜索,限定区域后,加上自己的判断,基本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了。
第三方网站不仅可以通过企业名称查询,还可以通过人名、商品名、商标名等等来反向搜索
成立日期,有些企业号称已经经营十多年,实际成立至今才三四年,可能夸张到把老板听说该行业的时间都算进去了。适当扩大属人之常情,放水太多,各位看官自行判断。当然有的公司可能是收购变更的,在企业变更记录里都可以查询到。
注册资本,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到企业注册资本数,以及是否实缴出资。这方面信息并不能用来一对一的严格说明某种情况,还要看企业类型等等方面,但是要清楚一点,很多准入门槛高的行业,以及企业在做招投标的时候,或者一些订单金额很大的客户寻求合作的时候,都会对注册资本及是否实缴出资有一定的要求。
其他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也可以下方留言。
2 风险信息展示第三方网站的主要作用就是各类相关信息的聚合
这方面信息可以看到企业在经营中的一些情况。
社保人数、工资分布。这两部分信息还是来自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的企业年报,大家通过官网滑到页面最底部也能看到年报。一般公司不会公示工资,但是会公示社保人数,不过这个信息比较滞后,因为年报都是上一个年度的。或许有的小公司会找人事代理公司来代缴社保,仅供参考。
司法涉诉等。法治社会,民事诉讼很常见,也会越来越多。大家要关注的是有关劳动争议方面的诉讼审判,大家通过第三方网站直接点开查看判决文书的标题就能分辨,判决书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开庭公告来自于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以及被执行人信息,一般非VIP不可查看,但是通过点击法人、股东姓名链接,可以看到该人是否存在自身风险,一般企业的自身风险可能在一些民事诉讼方面,正常小的诉讼都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如果个人有自身风险,一般是法院判决后被执行,或者失信被执行,失信被执行属于强制执行后被执行人仍未能履行法定责任,被列为失信限制高消费的。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判决文书中涉及劳动争议的,这是和劳动者息息相关的,笔者认为,找工作的时候应关注哪些类型的呢?比如现在查询到的,微软和某前员工近期审理结束的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属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竞业限制协议,限制该员工一年内在中国不得进入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并且企业向员工支付了70余万元的竞业限制补偿金,但该员工未履行约定被企业起诉,判决归还补偿金并支付120万违约金。这种属于员工违约的情况。
另外情况,比如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各类补偿金核算不一致原则上也能理解。但是,如果企业恶意拖欠员工工资、或拒绝向离职员工支付工资,甚至拒绝承认劳动关系,多次催要都拒绝支付,被起诉的,笔者认为属于极端恶劣的情况。笔者认为工资不同于补偿、赔偿等等这些可能存在是不是应当支付、支付多少的项目,工资本身属于劳动者劳动后的所得,该不该支付不是一目了然吗?而且工资拖欠,肯定是经本人多次催要,甚至劳动监察的介入,或者经过了劳动仲裁的调解、裁决后(劳动仲裁的裁决目前是不公示的),但企业仍然拒绝支付,才会被诉讼至法院,法院判决后才有判决文书的公示。况且很多员工遇到了金额较小的情况,碍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根本不会仲裁和诉讼,而且在实践中,10万以下的劳动争议,一般都会在劳动仲裁的调解或裁决后,达成一致(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条件,所以一般小的案件都会在仲裁那一步结束)。所以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俗话说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说明这里至少隐藏着200只。
所以笔者认为,看到企业与员工有劳动争议诉讼不可怕,可怕的是类型,因此还是要根据判决内容来客观判断。
如果你之前不了解相关的信息,那么看了本文之后是不是有所了解呢?
关注我,有关劳动权益方面的问题可以留言或私信,后续会持续给大家分享更多关于工作方面的干货知识。#川子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公司能贷款给个人吗(公司能查员工征信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57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