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消费金融:“刷脸”有风险 “出镜”需谨慎,下面是壹品播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米贷款怎么刷脸
“昨天接到客服电话,说我的账户出现安全问题,需要下载指定软件,并用屏幕共享进行身份核实,要不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呢?客服的电话,应该不是假的吧?”
小心!可能是陷阱。最近有许多骗子通过诱导别人下载指定软件、开启手机屏幕共享等手段来获取面部信息、账户信息等个人信息,然后实施诈骗。本期小米消费金融“以案说险”带您揭秘!
案例一
不法分子以“超市购物满XX元即可凭小票免费领取一瓶洗衣液”为由头,要求顾客在领取礼品时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内容,并在过程中要求顾客配合进行人脸识别。后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用于在某贷款平台进行冒名贷款办理。
小米消费金融安全提示:
不法分子常通过设定诸如兑换积分、领取奖品等获利场景要求消费者进行登记,以此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殊不知“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背后可能隐藏巨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案例二
张女士接到自称某公安局户政科警官的电话,被告知卷入某洗钱案件中,顿时心生恐惧,从而按照“警官”要求下载指定金融软件及视频会议软件,并共享了自己的手机屏幕。在输入银行卡和密码信息后,账户里面四十余万元被盗刷。
小米消费金融安全提示:
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金融信息,随意透露给其他人可能会面临资金损失。
案例三
李先生的网友郑某谎称自己系某外资银行集团高管,可通过公司为李先生办理出国留学。郑某要求李先生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并以需要人脸识别为由对李先生进行人脸扫描。后不法分子利用李先生的银行账户信息及人脸识别信息进行贷款办理,不法获利共计10万余元。
小米消费金融安全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人脸识别等包含个人生物识别特征在内的信息同属敏感的个人信息。广大消费者应警惕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获取相关个人信息的要求,防范信息泄露和被冒用风险。
如何防范“刷脸”骗局?
小米消费金融温馨提示,作为个人信息的主体,广大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及生物识别信息,务必做到四个“不要”:
一、不要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应用软件。
二、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员代办金融业务。
三、不要轻易登记或填写个人信息。
四、不要轻易答应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人脸识别”要求。
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请第一时间修改密码或挂失账户,并报警处理。警惕刷脸骗局,风险不得不防。
只要刷脸就可以贷款
互金咖
近日,AI界颇不平静。先有扎克伯格与马斯克就AI悲观论公开吵得不可开交,后有116名AI大佬紧急上书联合国,呼吁禁止“机器人武器”。争论硝烟犹未散尽,8月23日,大洋彼岸的中国,融360刚入职的首席智能官“融八牛”,以全球首位金融AI大使身份正式公开亮相北京金融街,刷脸就能算出贷款额。
据悉,这只外表憨厚的机器牛能够通过语音识别访客的问题,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联网后台的智能风控系统可快速做出贷款额度预估,最终由融360合作的放贷机构作出放款决策。
实际上,关于金融AI是好事还是坏事的争论也从未停歇。金融AI可以炒股、放贷,但确实比人类做的更好么?如果人工智能被骗子等不法分子利用,危害也可能超出预估。显然,这些争论还远没有结果。
尽管伴随着争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向各个领域渗透,近些年更是在国际象棋、围棋甚至Dota2上也超越了人类。而作为AI特殊的应用领域之一,在金融方面,AI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搅动着行业浪潮。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如今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其余的工作全部由200名计算机工程师所维护的自动交易程序完成。
从2016年至今,包括贝莱德集团、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荷兰ING银行等全球重量级银行纷纷展开裁员计划。据麦肯锡的估计,最多可能60%的银行相关职位将会受到机器人影响,甚至30%的职位可以“被直接自动化”。
根据联盟统计,在销售、交易和研究领域,全球12个最大的投资银行员工的平均薪酬为50万美元。75%的华尔街薪酬给了这些高薪“前端”员工。一旦这些交易员被机器取代,他们以前获得的薪酬将直接计入公司利润。无疑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让许多投资银行节省大笔成本。
AI的威力还体现在高效低风险。据外媒报道,摩根大通利用AI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经测试,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360000小时(41.6年)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款软件只需几秒就能完成。而且,不仅错误率大大降低,重要的是它还从不放假。
事实上,在中国,智能金融化趋势较之其他国家更为明显。2016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金额超过1500万亿元,平均离柜率84.3%,民生银行离柜率高达99.3%。工、农、建、交四大行,从2014年的减员1.7万余人到2016年的骤减5万余人。
与以往扫大街,发传单营销方式不同,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排名前20家的银行(发卡量占市场95%以上)都依赖线上渠道获客,来自线上的申卡量近三年来呈数倍增长。
以抢占“最后一公里”为目标的社区银行,曾几何时被寄予厚望,如今冷冷清清、鲜有访客。从今年年初至8月中旬,北京52家社区银行关门谢客。随着智能科技时代来临,社区银行的存在显得有些鸡肋。
国内银行业也在快马加鞭布局AI。最近,招行、平安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转型金融科技的最强音。招行称,必须举 “洪荒之力”,对标金融科技企业,加快向“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目标迈进。
“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覆盖度和效率问题上。AI、大数据等颠覆性技术,最终还是要推动普惠的发展。”对此,融360CEO叶大清强调。
互金咖微信公众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大鱼号平台、百度百家、企鹅号、360众媒平台、网易号、和讯名家等平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米贷款怎么刷脸(只要刷脸就可以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27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