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专项债发行升温 银行涉农信贷“补血”提速,下面是中国经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三农贷款的意义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商业银行“三农”专项债券密集发行,截至6月2日发行规模超过40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发行规模,股份银行等也加入发行队列。
银行业务人士分析认为,受政策支持和市场配置需求影响,今年金融机构“三农”专项债发行意愿快速提升,发行数量和规模也在扩容;未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三农”专项债的供需有望继续增长,优质银行“三农”专项债的配置价值也将提升。
随着发行规模的持续增加,“三农”专项债资金用途情况受市场关注。相关分析认为,目前如何将专项债所募资金精准、高效投向涉农领域,是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对银行在涉农贷款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项债发行进入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来,银行发行“三农”专项债积极性明显提升。
5月30日,农业银行发布2023年“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发行公告,将发行200亿元“三农”专项债,发行期限为3年,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涉农贷款。富滇银行公告称,发行2023年“三农”专项金融债券(第一期),金额2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3.13%,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涉农贷款。
股份制银行也加入“三农”专项债发行的行列。招商银行公告显示,3月27日该行成功簿记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50亿元,债券期限3年,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投放涉农贷款,支持乡村振兴。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月~6月3日,已有10家银行发行“三农”专项债,发行总金额达412亿元,发行规模已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三农”专项债发行规模呈增长态势,部分绿债和小微债的募集资金用途也与乡村振兴主题结合,体现商业银行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助力。
根据中金公司数据,截至2023年3月26日,银行“三农”专项债存续26只,余额合计832.5亿元,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存续2只、1只、14只和9只,余额合计分别为300亿元、50亿元、391亿元和91.5亿元。
在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总监王一峰看来,作为商业银行金融债(这里指不含次级条款的金融债,含次级条款的债券如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合格资本工具)的一种,“三农”专项债近年发行态势良好,发行只数和发行规模逐年增长。
“2020~2022年发行只数分别为3只、5只和12只,占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金融债的比重分别为3.57%、4.85%和7.55%;发行规模分别为50亿元、91亿元和365.40亿元,占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金融债的比重分别为0.74%、1.18%和3.02%。2023年1~4月,商业银行发行的“三农”专项债共6只、51亿元,占同期普通金融债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76%和4.06%。”王一峰表示。
发行数量和规模增长的同时,“三农”专项债发行机构的类型也更加丰富。王一峰透露,发行机构由原来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逐渐拓展到股份行和国有大行,如建设银行于2022年12月发行的100亿元“22建设银行三农债”、招商银行于2023年3月发行的50亿元“23招商银行三农债”。
不过,中金公司分析认为,从发行和存量情况来看,国有行和股份行“三农”专项债供给仍较少,未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商业银行“三农”专项债的供需有望继续增长,优质商业银行“三农”专项债的配置价值也将提升。
募集资金投向仍面临挑战
为何今年以来银行对“三农”专项债的发行热度持续升温?在王一峰看来,商业银行“三农”专项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监管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放宽了“三农”专项金融债券的发行条件,取消“最近两年涉农贷款年度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或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要求。
202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直接将“三农”专项债发行或投资持有情况纳入评估指标体系的加分项,对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并专项投放服务于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也表示,银行积极参与“三农”专项债发行,有利于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通过多样性渠道投向乡村振兴领域,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提升农业结构性改革金融支持力度。
“目前农业农村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主要集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种业提升、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等方面。银行发行专项债的积极性升高,也是金融“活水”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的体现。”袁帅指出。
与此同时,市场对“三农”专项债的配置需求也在上升。王一峰表示,从近期发行的“三农”专项债来看,市场的配置需求较为旺盛,配置的机构较为多元。“如招商银行于2023年3月发行的‘23招商银行三农债’,吸引了银行、基金、券商、保险等各类投资机构认购,全场投标倍数为3.07倍,发行利率为2.77%,获配机构33家。张家港农商行于2023年5月发行的‘23张家港农商三农债’,参与机构覆盖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多层次投资主体,全场认购倍数为5.83倍,发行利率为2.89%。”
王一峰还进一步指出,包括“三农”专项债在内的金融债券的市场投资主体可能会进一步转向保险公司、资管公司、理财公司等机构。
债券发行热度升温的同时,“三农”专项债资金使用情况也越来越受关注。王一峰表示,根据监管要求,“三农”专项债的募集资金只能专项用于发放涉农贷款;不过涉农贷款项目往往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问题,而且涉农贷款项目不良率常常高于银行整体不良率,因此对银行在涉农贷款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袁帅也指出, “三农”产业承受风险能力低,信贷资金容易形成风险,如何将“三农”专项债所募资金精准、高效投向涉农领域,是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在袁帅看来,银行端应该从管理发力,提高专项债使用效率;目标聚力,强调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助力,深化发挥中间衔接扭转作用,催化实现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的共赢,从项目端出发,实现生命周期穿透式监管,同时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进行核查。袁帅还强调,各地更加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可以“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农户+担保公司”等多种模式的立体架构进行支持,根据项目类别进行相应的差异化创新。
(编辑:朱紫云 校对:燕郁霞)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三农问题涉及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其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农民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
一、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突出,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农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农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面临着经济落后、社会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振兴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二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三农贷款的意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187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