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峡山洋林私人贷款(本地私人放款)

峡山洋林私人贷款(本地私人放款)

贷款知识 潮汕拾贝 原创

盘谷银行陈有汉,下面是潮汕拾贝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峡山洋林私人贷款

陈有汉先生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用这句歌词来形容陈氏家族再贴切不过,陈家的后代如今都是喝洋墨水长大的,不过他们却常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

在泰国商界,陈有汉被誉为“成就杰出、知名度最高”。他所领导的盘谷银行,是泰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银行之一。

亚洲现代企业和企业巨子的崛起,始于“二战”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风云与传奇神话中,家族企业兴衰更替的故事在不断地演绎。“富不过三代”始终是困扰多数家族企业的魔咒。但,成功从老一辈手中接业、守业乃至兴业的案例也不少,陈有汉家族绝对堪称这其中的典范。

别样“栽培”:欲守业先授业

盘谷银行

陈家的发迹是从陈有汉父亲陈弼臣开始的。陈弼臣出生在1910年,当时因为家贫才跑到泰国去谋生。在泰国靠着努力,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陈弼臣深谋远虑,他知道经济马上就复苏,资金的需求一定非常大。1944年12月,他联合了10个泰国商人,筹集了20万美元,在一座二层的小楼中创办了一家民营银行——盘古银行。

当年陈有汉接任盘谷银行总裁一职,并非世袭,而是从最基层的职位做起,一步一步历练直至最高行政职务的。1980年,当陈有汉成为新一任总裁时,他已在银行扎扎实实地工作了21年,并且成绩斐然。

盘谷银行创办人陈弼臣先生

逆袭,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对于出身优渥的陈有汉来说,他的成长历程无疑是一次逆风而行的奋斗历程。

逆袭,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可以说,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陈有汉从来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而父亲陈弼臣,也一直都对他寄予了深切厚望。但陈弼臣深知:世界各大家族企业的衰落,大多是源于继承人或是坐享父荫、或是不思进取、或是难堪大任,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延续和兴旺,就必须注重接班人的能力和品行,而非血缘。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便表现优秀,陈有汉开始并未被父亲选为接班人,在通往成为家族企业接班者的道路上,他在盘谷银行的基层和中层职位上经历了诸多磨砺与考验后,才被委以重任。

但在成为接班人道路上,陈有汉并未被父亲立即选中。陈弼臣深知:世界各大家族企业的衰落,大多源于继承人都是坐享父荫,或不思进取,或难堪大任,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延续和兴旺,应当注重接班人的能力和品性,而非血缘关系。

陈家人出任最高行政职位,都要经过董事会批准。

陈有汉1934年2月出生于泰国曼谷,是陈弼臣的第二个儿子。由于担心下一代失去中国文化,陈弼臣安排陈有汉6岁时随母亲回国上学。1953年,陈有汉毕业于香港广大高级会计学院,获得高级会计毕业证书后返回泰国。

在盘谷银行实习数月之后,陈有汉又到英国伦敦雷伦专科学院攻读银行学,1957年毕业后在英格兰皇家银行实习。在这期间,他对欧美经济制度深有研究,并逐步掌握了国际金融知识。回到泰国后,陈弼臣没有立即安排儿子进入盘谷银行,而是先让他到曼谷亚洲信托有限公司实习了6个月。陈有汉很快在工作中显示出过人的才干,被提升为副经理。

1959年10月,陈有汉进入盘谷银行工作,先由会计部副经理做起,在会计部经理的职位上,陈有汉一干就是十多年。

1963年,陈有汉由会计部经理调升为副经理级行政人员和银行董事,1970年,他升任为资深经理级行政人员,第二年,他又升任为总裁助理级行政人员。

1977年陈弼臣辞去总裁一职时,陈有汉和盘谷银行另一干将黄闻波同在他手下任副总裁,但父亲并没有选择陈有汉,而是让黄闻波接替总裁一职。

1983年,陈弼臣辞去执行董事会主席,人们都在猜测继任者肯定是陈有汉,但让人意外的是,接替这个职位的却是曾出任财政部长的林日光。

1984年,70岁高龄的陈弼臣最后卸任董事长,任名誉董事长,但下一任接任者还不是陈有汉,而是原任副董事长许敦茂。

父亲的考验和压制真可谓用心良苦,陈有汉就像是一块玉石一样,在不断的打磨中,逐渐释放其在专业和管理方面的光芒,而他的成绩和能力也获得了董事局的一致认可,1980年,陈有汉被推举为盘谷银行第四任总裁,他将继承父业,由此开启银行发展的全新时代。

“父亲当年特意安排我们到外国读书,在国外公司打工,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习知识,增长见闻,学成归来后也从基层开始接受培训。”陈弼臣的做法让陈有汉深受其益,他也照此法培训自己的两个儿子陈智深和陈智淦。

陈智深、陈智淦长大后都先被送到美国学习,然后去外国大公司打工,再回自己家族的公司工作。“在外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明白很多道理,不能一下让他们回到自己集团。”

目前,陈氏家族企业已经摆脱了一般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解决了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在东南亚地区,知名家族企业延于第三代而不倒的,陈有汉领导的盘谷银行是一个突出例子。如今的盘谷银行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正朝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陈有汉子承父业,再成功传诸下一辈,也算是对开创“荷花帝国”的其父陈弼臣有了一个交代。

继往开来:创新与传承

陈有汉(左)向泰国枢密院主席、政治元老炳·廷素拉暖上将(右)恭贺新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执掌盘谷银行的陈有汉,凭借自己“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把盘谷带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在他担任总裁的12年间,盘谷银行的事业蒸蒸日上,这一时期,盘谷银行的发展速度、所取得的业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陈有汉与其父陈弼臣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但又继承了父亲的优点。陈弼臣讲道义、重人情,靠诚实和信誉深入各行各业,与顾客保持着密切联系,使得业务不断得以发展。陈有汉则受过现代高等教育,谙熟现代金融理论,因此,他采取的是一套现代金融业的管理模式,弥补了他父亲陈弼臣金融理论与教育基础的不足。

陈有汉强调团体精神,他任内所做的最大调整就是完成了盘谷银行从家族到团队协作的转变。陈有汉认为员工是银行的最大资产,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银行才能为广大的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分析盘谷银行20年来迅速发展的原因时,陈有汉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尽力吸收优秀的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才。”要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陈有汉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满意的薪酬;第二,充分的信任;第三,能力的体现和认同。

陈有汉强调所谓“微笑质量”,也即是服务素质(Service)、管理素质(Mangagement)、公关形象素质(Image)、信贷素质(Lending)和员工素质(Employ-ee)。这五个英文词语的头一个大写字母构成了英文单词微笑(SMILE)。

在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方面,陈有汉也是远见卓识。早在70年代任会计部经理时,他就超前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将决定银行业未来的竞争,他说这是他考察西方大银行得出的结论。在他的建议下,盘谷银行投资数百万美元,购买了IBM大型计算机主机,并在泰国首家实现了存款计算机联网。陈有汉任总裁后,更加重视银行业务的计算机化,被盘谷银行的员工称为“新机长”。1987年底盘谷银行实现了全国所有分行的计算机联网服务,后又向世界各地分行实行联网,从而使盘谷银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先进的“电子银行”。

创新的同时,陈有汉也继承并改进了父亲的经营管理策略。陈弼臣在位时就以能力来启用人才,恪守“任人唯贤”、“惟才是举”的原则,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陈有汉继承这一原则,吸收了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包括公务员中及金融界的杰出人士。

他还秉承父策,不遗余力开拓海外市场。陈有汉曾说:“我们一开始就计划使我们的国际贸易业务超过泰国本国银行业务活动……因为我们最先开始扩展国际业务,所以就占了“便宜”。”陈弼臣率先开设了盘谷银行在香港的分行,陈有汉接手后,更是把业务从香港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伦敦、马来西亚等国家与地区,始终走在泰国其他银行之前,抢占了竞争先机。

陈有汉主持盘谷银行分行开幕仪式

由于陈有汉经营有方,盘谷银行最终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私人商业银行、泰国的金融支柱和泰国四大华人金融财团之一。

陈有汉本人,因为对泰国金融业的突出贡献,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1990年亚洲25位杰出银行家之一”,并荣获亚太银行家协会颁授的“卓越银行家最高荣誉奖”。

不仅如此,陈有汉还延续了父亲的“商贾”传统,将业务范围扩大到诸如储蓄、金融、信贷、投资、借贷、外币储蓄、外币兑换、金钱咨询、社会福利、工农业投资等上百个领域。借助银行的雄厚背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让盘谷银行成为了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由于陈有汉领导盘谷银行对泰国经济的卓越贡献,他屡次获得泰国王室的御赐勋章,包括一等皇冠勋章和一等白象勋章等。陈有汉1987年至1992年成为泰国上议院议员,并成为诸如上议院财政、金融和银行机构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的成员和顾问。1994年,陈有汉被推选为“亚太银行家俱乐部”主席。

越挫越勇:穿越暴风雨的“海燕”

盘古银行夜景

陈有汉曾领导盘谷银行成功避过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萧条,也让盘谷银行在经受了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愈加稳固。

1984年,泰国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陈有汉与助手们通过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觉察到来年世界经济可能出现萧条,将对金融业产生不利影响。他于是马上采取措施,放慢信贷速度,归还大部分国外贷款,并将1984年定为“质量年”,将过去的“高增长”变为“高质量”。这些举措使盘谷银行1984年避免了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负面影响。

但1997年在泰国首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盘谷银行作为泰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1997年的纯利润比上一年下降80%,呆账率也随之上升。1998年泰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改革的重大决策,其中“8.14”计划对商业银行影响重大,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标准充足准备金,这一决策迫使各商业银行纷纷增资。

盘谷银行为解决流动资金困难,出售了旗下多家金融机构的股份以确保银行的稳定。至2000年,经过多次增资,盘谷银行的股东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大股东之一陈得树集团退出盘谷,台湾中华开发信托公司集团、和信集团、日本樱花银行成为新股东,陈有汉家族虽仍保有对盘谷银行的行政管理权,但所持盘谷股份也从原来的30%降到了10%—15%。

盘谷银行在此次危机后虽仍保持其在泰商业银行中的优势地位,但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陈有汉坦言,亚洲金融风暴给盘谷银行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元气,现在要做的是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这家“荷花银行”仍不失为泰国华人企业中的“龙头”。

商业银行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特殊的金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以向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的商业银行,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受本身性质影响,商业银行如果无法达到一定规模,并在一定领域内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话,就没有生存权。而在解决最初的生存问题之后,商业银行只有持续扩张规模,并与世界经济实现融合,才能在进一步巩固自身份额、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长久地生存并谋求更大发展。

“要么变大,要么死亡”,这是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无可辩驳的一条定律,而在这个方面,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国际化战略的盘谷银行,无疑是泰资银行中的佼佼者。

高瞻远瞩:地作棋盘“星”作子

陈有汉(左)与时任中国驻泰国大使管木(右)亲切交谈

陈有汉继任父业后,注意在社会上树立盘谷银行的良好形象,以扩大企业影响,有利业务发展。为此,他每年都要献出一笔巨款,用于社会救济和大中学校的奖金,并在全国城乡兴建众多福利设施。他运用经济手段,为提高泰国人在诸如保健、教育、文化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在明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盘谷银行在包括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老挝以及纽约、伦敦等12个经贸战略要地建立了21家海外分行,其中,还在缅甸设有一个代表处。这些地方,恰恰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因此,这些海外网络的铺设,便为盘谷银行在东盟以及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大规模的跨国经营,也让盘谷银行在成为所有泰国银行中海外分支机构最为庞大的银行的同时,摆脱国家标签,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区域性银行之一。

作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华人企业,盘谷银行长期支持亚洲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特别对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盘谷银行在敏锐洞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潜力的基础上,很早之前就进入到这个市场,并取得了非常丰厚成绩。1986年,盘谷银行就在北京设立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代表处,之后,又陆续在上海、北京、厦门、汕头(之后迁至深圳)设立了分行,在中国的业务日益扩展和深入。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2009年12月28日,盘谷银行在中国的独资法人银行——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泰国独资法人银行,凭借银行在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悠久历史和专业服务,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经营企业的银行业务,包括本外币银行存款、流动资金和中长期贷款、外汇兑换及买卖、贸易融资以及全球支付等业务。

盘古银行携手中国工商银行签订金额为16亿人民币(约80亿泰铢)的资金互惠合约,陈有汉出席签字仪式见证此次合作

现阶段,世界经济危机与机遇并存。在今后的发展中,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将持续影响盘谷银行下个阶段的国际化发展走向,一是泰国官方和民间新一轮的投资潮将提高制造业潜力;二是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提高亚洲在世界经济体系内的角色地位,并使其最终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秉承“事业良友、家庭良伴”理念的盘谷银行对于可能出现的新规则与新挑战已经做好准备,他们将利用新的机会创造最好的价值,以求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格局的变革,进一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至上:恒久发展重在情怀

1983年,盘谷银行创始人陈弼臣(第二排中)回乡访问(广东潮阳)并在当地捐资成立了潮阳峡山学校

陈有汉积极资助泰国名企牙科医生协会,支持泰国医生及牙科医生流动的工作

陈有汉接受香港地区商会授予的“领袖人物”称号

盘谷银行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提升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则更为繁重和广泛。实际上,从陈弼臣本着发展民族经济的目的创办盘谷银行那日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便已经融入陈氏家族血液,成为了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而当盘谷银行行至陈有汉时代后,他更是充分继承了父亲的责任与抱负,将很多精力都投放在了盘谷银行良好形象的树立以及作为一家责任企业对社会的回馈与持续推动上。

每年,陈有汉都要献出一笔巨款,用于社会救济、全国城乡福利设施建设,以及大中学校的奖金。在积极投入社会事务的同时,盘谷银行还积极领导筹募泰国社会福利院公益金、红十字会基金、救灾扶贫等善举,带头出钱出力,功绩显著,在提高泰国人在诸如保健、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回馈祖国,推动本国的发展之外,陈氏家族对于祖籍国中国,也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在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年轻时代,陈有汉就经常随父亲回乡探亲访友,捐助小学。1985年,陈氏家族独资捐出巨资在家乡汕头市潮南区建立峡山学校,并在这里建起了图书馆、体育馆。之后,陈有汉又为母校聿怀中学建设了多座教学楼——“有汉楼”(1988年)、“陈有汉科学馆”(1992年)、“有汉文化中心”(1997年)。不仅如此,他还投入巨资修缮了全部校舍,并拨出资金为该校成立了奖学金。在他的带动下,峡山镇上东浦、董塘、洋林、溪心、东溪等村(居)的侨胞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支持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

“我想再说一次,如今盘谷银行已不属于梭蓬帕匿家族(陈氏家族),而且今后也不再属于了,盘谷银行变成属于整个国家的机构,广大的群众才是它的主人。”

因为这样的情怀,盘谷银行才能长久地屹立于商界;因为这样的情怀,盘谷银行才能恒久永续,代代相传。

本地私人放款

■盘伟珍(右)盘活老茶场,打造成综合性新型农场,带动乡亲就业增收。

■覃春辉带动近200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谭水珍在种植基地忙碌。

带动逾8万妇女创业就业

每到夜兰花花期,谭水珍就喜欢在夜间漫步种植基地,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当初计划种植50亩,但发展到40亩时,钱就不够了。”谭水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幸运的是,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谭水珍申请到10万元的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

在各行各业,像谭水珍这样自立创业的妇女有很多;在广东各地,像谭水珍这样得到妇联及时帮扶,迈出事业发展新征程的妇女也有很多。

自2020年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2020-2022年)(简称“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部门鼎力支持、合作银行密切配合下,各级妇联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项目为抓手,以金融扶持为切入口,力促广大妇女创业就业致富,实际发放项目贷款5.87亿元,项目直接受惠妇女6966名,直接或间接带动妇女创业就业8.25万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中展现巾帼担当。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多方支持 促进项目拓面扩容

2020年,广东省妇联争取省财政厅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部门的支持,制定了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实施方案,为有能力、有项目、信用好的妇女创业就业贷款提供部分贴息资金。2020-2022年,省妇联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拨出专款3900万元作为项目专项资金;各级妇联争取市、县级财政和人社部门增加4200多万元贴息资金,进一步满足妇女创业资金的需求。各级妇联还推动相关部门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195件,规范项目运作。

为拓宽贷款渠道,让妇女获得更多的资金服务和支持,省妇联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合作出台了《广东中银“南粤巾帼贷”专属融资服务方案》,对各地妇联推荐的、已获得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持续经营1年以上项目的借款人,给予10万元(含)以下的信用贷款。同时,各级妇联积极争取合作银行对妇女贷款实行市场报价或优惠利率,对项目贷款开设绿色通道、创新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流程、提高放贷效率。茂名市妇联与银行联合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巾帼贷”“巾帼复工复产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70家企业发放贷款4000多万元,为经济实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扶持。

据了解,2020-2022年,通过项目推动全省发放妇女贷款34.96亿元,项目到期还贷率达99.87%。

产业兴农 促进妇女增收致富

在清远连山永和镇的山林间,总是弥漫着中药材山苍子的清香。山苍子制作的枕头有助于深度睡眠,在当地已有400多年历史。为探寻一条利用传统产品打造致富产业的路子,2013年,覃春辉返乡创业。2020年覃春辉申请到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贷款30万元,升级改造2000平方米厂房和生产设备。她开设山苍子手工艺品免费教学培训班,带动近20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设立扶贫车间,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助学岗位。2020年,覃春辉的“壮瑶宝”生产基地被命名为清远市巾帼创业创新基地,2021年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

同样想为家乡特产谋发展的还有瑶族姑娘盘伟珍。自小跟随父母学习种茶的盘伟珍,大学毕业就回到家乡韶关市乳源县必背镇,盘活了乡里的老茶场,办起了家庭农场,按照 “茶场+旅游观光+家庭农场”思路,一步步打造出综合性新型农场。2020年,盘伟珍遇到了资金“关卡”,妇联助她申请到了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贷款30万元,农场得以壮大,带动当地30多户种植户共同发展,还解决了50多位妇女的就业问题。盘伟珍说:“取得这些成绩,要感谢妇联的帮助。”

2020年以来,广东各级妇联将项目与“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工作结合起来,将贴息资金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倾斜,推广“女创业大户+脱贫户”“公司+基地+农户”“女能手+合作社+脱贫妇女”等模式,重点对3057个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种养项目给予贷款扶持,示范带动3万多名妇女增加收入。为554个巾帼创业基地发放贷款8000多万元,示范引领广大妇女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积极融入全省构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妇字号”农业品牌。

助力圆梦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务实体经济,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各地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林、科技、教育等部门资源,开展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活动,举办农业新品种、新信息、新技术培训和咨询3100多期(次),受惠妇女达150万多人次。据了解,项目直接为6966名妇女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通过项目推动直接或间接带动31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其中,优先给1026名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妇女、女网络商户等重点人群提供贷款,帮助一批妇女圆了创业致富梦。

台山市水步镇联兴村地处潭江沿岸,土地肥沃,素有“水步粮仓”之称。看好家乡农业产业发展潜力的谭秋媚和丈夫成立了台山市谭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和销售优质大米,创立了“谭江侨香”牌优质丝苗米,还带动了45户农民一起种植。公司购置耙田机、插秧机、无人机等数十台设备,科学耕作培育,2020年晚造服务面积达一万多亩。不满足于只种“一亩三分地”的谭秋媚,把眼光投向了大米的加工销售产业链,谋划扩大经营规模。正当谭秋媚为周转资金发愁时,当地妇联帮助她申请到了30万元的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020年,谭秋媚建起了6700平方米的大米加工厂和容量2000吨的粮仓,采购全自动化储存与先进的加工设备,谭秋媚的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开展3年来,在省妇联指导下,各级妇联将项目与深化“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撬动作用,服

培养人才 促进妇联自身建设

茂名高州,荔枝之乡。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的林常珍,从荔枝干果的加工、销售开始创业,曾被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节目采访,提高了高州荔枝的知名度。加工产量越来越大,亟需一座冷库用于储存,但资金缺口是个大问题。2021年初,在向根子镇妇联求援后,林常珍成功申请到贴息贷款30万元,顺利建成冷库,当年销售利润就增加了30%。林常珍创立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共同发展,为留守妇女和脱贫妇女提供就业岗位,举办技能培训班。林常珍带动周边200多名妇女学会网上销售,实现家门口创业,成为荔乡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2021年,林常珍获得了“高州荔枝优秀供应商”“好心元坝人”“十佳微电商达人”等称号、2022年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她创办的合作社被评为“茂名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2020年项目实施以来,贷款妇女中460人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干部,培养了一批乡村振兴妇女“领头雁”。自强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主。项目激励着妇女追求自身进步,为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经济决策创造了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妇联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夯实,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过去三年,省妇联认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做好贴息资金、工作经费安排和创业大户的审批,升级改造项目数据库,利用QQ群和微信群及时沟通项目问题,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提升服务质量。项目直接为贷款妇女创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是妇联团结引领妇女参与创业结业、乡村振兴、建功立业的有效抓手,是妇联为群众办实事,团结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重要载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峡山洋林私人贷款(本地私人放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134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