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还钱就锁死手机?上海警方提醒远离无需抵押不看征信的贷款,下面是文汇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用预留电话贷款
“无需提供个人征信” “仅需提供手机参数”“放款快速”……这些看似诱人的宽松放款条件,吸引上海市民吴先生下载使用一网贷软件,仅借出200元。
然而因为逾期未还款,吴先生手机竟被锁死,软件客服开始以“辱骂、威胁”等方式催促还款。
在网络上发现有不少人有着与自己相似的遭遇后,吴先生于向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报警求助。警方接报后经过缜密侦查,成功全链条摧毁一个新型网络非法放贷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涉案金额逾50万元。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段永昕说,在本案中,犯罪团伙没有与受害人直接接触,仅是获取了他的手机型号账号密码等信息,就通过网贷软件内嵌的远程控制软件,就实现了锁死手机和暴力催收。这说明,非接触式犯罪的形态结构一直在变化,呈现手法多变、数量多发的特征。上海警方按照动态隐患清零工作要求,始终紧盯犯罪新手法,做到早发现早打击,不让其进一步蔓延扩散。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远离不靠谱的网贷软件,普通人如何识别什么样的网贷软件会锁死手机或者使用其他软暴力催债方式,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给出以下几个提示:
提示一:通过正规网贷平台贷
切勿轻信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中的广告,尤其要远离那些所谓“无需抵押、不看征信”的贷款。
提示二: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犯罪分子会事先物色借款人,即在咨询服务中三言两语获知你的个人信息和经济状况,当犯罪分子评估确认能从借款人身上获取违法所得,才会放款。因此不要随便透露个人经济状况,或是各类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提示三:陌生链接、软件一律不点击不下载
犯罪嫌疑人会千方百计诱骗潜在被害人下载软件,而其中正嵌入了可以远程操控手机的软件,被害人下载使用就等同于无条件将手机交给了犯罪嫌疑人,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提示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已经遭遇“软暴力”催收、高额利息,一定要第一时间固定相关证据并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件回顾:
今年8月初,市民吴先生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宣称无抵押免征信快放款的小额贷款广告,让手头拮据的吴先生很是心动,当即主动联系客服。
客服向吴先生确认,他需要提供自用手机详细参数,放贷额度就是根据手机回购价值进行评估,一般按照20%发放。据此,吴先生提供了自己手机的相关信息以及登录账号,并点击客服发来的链接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聚宝盆”的所谓贷款软件。很快,客服告诉吴先生,其可贷款额度为400元,但是实际只能放款200元,另外200元已经作为利息收取,三天之后需要还款400元,如果逾期未归还,还将收取每日100元的逾期费。吴先生认可后,客服即微信转账了200元。
3天后,吴先生没有按期还款,同时发现手机已不能正常使用,重启无法恢复,还原出厂设置也被限用,怀疑已被远程操控。吴先生设法联系上客服,客服表示因其未按时还款已将手机“锁死”,并开始以“辱骂、威胁”等方式催促还款。
接到报警后,闵行警方即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导下,组成专案组开展立案侦查,很快挖掘出一个非法网络放贷团伙。
经查,该团伙在互联网上以某品牌手机贷的名义,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吸引客户,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手机控制权,然后以锁死手机、威胁辱骂等“软暴力”方式逼迫借款人偿还高息贷款,从而获取不法利益。犯罪团伙组织松散、分工明确,吸引客户放贷、提供技术支持、“软暴力”催收等环节全部在网络上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警方掌握该团伙组织架构后制定了周密抓捕方案,7人放贷催收团伙、5人软件开发团伙悉数落网。
到案后,犯罪团伙成员对非法网络放贷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今年27岁的朱某是?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其委托技术人员开发了名为“聚宝盆”的手机软件,表面上伪装成贷款软件,但实际嵌入了一款朱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能够在后台远程控制手机的软件,一旦借款人安装,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手机的远程控制权。
随后,朱某通过网络联系冷某组建团队,并制作了培训资料,培训冷某等人使用软件控制他人手机的方法。冷某则在辽宁租赁办公场所,制定放款额度、提供收款账号,并雇佣杨某、王某、赵某等人进行放贷、催收、锁机等操作。
该团伙通过网络吸引到客户后,即安排客服“一对一”以“无抵押、免征信、快放款”等话术,诱导客户安装“聚宝盆”软件并获得手机远程控制权限,然后根据获得的手机型号、年份等信息评估回收价值后按照20%给出贷款额度,并预留一半作为利息,借款人实际只收到一半的贷款额,却需要在期满后全额返还。如果到期不还,该团伙即远程控制借款人手机致无法正常使用,迫使借款人还款,并承担每天100元的逾期费。整个犯罪过程不签署任何借款协议,催收过程也与借款人无任何实际接触。
经查,自今年7月起至团伙落网,涉案流水金额超过50万元,非法获利逾26万元。目前,朱某、冷某、杨某、王某、赵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作者:周辰
编辑:刘力源
朋友贷款留我的电话跟我核实
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通讯员 陈昭 姜宇曦 谭秉发
你以为手机屏幕对面是你许久不见的好友?实际上可能是盯住你“钱袋子”的诈骗分子,但出于对朋友、亲人之间的信任,总有人上当受骗。
家住湖北咸宁市崇阳县铜钟乡的小浪(化名),就因轻信网络好友落入“电信诈骗”的圈套,殊不知此“好友”非彼“好友”,最终伤心被骗。7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崇阳警方获悉,经过多方协助,民警辗转多地为小浪追回被骗资金3700元。
群众向铜钟派出所赠送锦旗
据悉,6月25日晚,受害人小浪在某社交软件平台上收到“同学小汪(化名)”发来的借款信息,未多加思考,小浪就和哥哥小康(化名)一起,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多次汇款到“小汪”发来的两个账号上,总计被骗3700元。
6月28日,受害人小浪意识到自己被骗,连忙来到崇阳县公安局铜钟派出所报案。接警后,铜钟派出所民警迅速对报警人提供的线索展开调查。经调查,小汪的社交软件账号在6月25日下午就已被盗,诈骗分子使用该社交软件平台通过熟人借钱的方式对小浪进行诈骗。
随后,民警对该案进行深度梳理,通过对涉案信息的相关线索进行分析研判,最终锁定嫌疑人凌某某、朱某某。于是,民警辗转多地,赶赴嫌疑人所在地。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民警分别于7月4日、7月8日抓获凌某某、朱某某,并追回被骗资金3700元。
为表达感激之情,7月10日,受害人小浪来到崇阳县铜钟派出所,将一面印有“人民卫士 破案神速”的锦旗送到办案民警手中,对民警执法为民的精神表示由衷感谢。
警方提醒:遇到熟人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通过视频、电话等多方面核实,若遇到以紧急情况为借口拒绝核实,那一定要提高警惕,如不慎遭遇冒充熟人诈骗,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用预留电话贷款(朋友贷款留我的电话跟我核实)":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098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