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建行快贷不还会怎么样?小心后悔一生!(快贷不还钱有什么后果 比逾期更加糟糕的就是它)

建行快贷不还会怎么样?小心后悔一生!(快贷不还钱有什么后果 比逾期更加糟糕的就是它)

贷款知识 金评媒 互联网

建行快贷不还会怎么样?小心后悔一生!

在网贷市场上出现逾期的人有不少,其中有一些逾期者还会选择贷款不还。一些借款人来向希财君咨询建行快贷不还会怎么样。在这里,希财君就来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建行快贷不还款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会伴随欠款人的一生。因此,希财君建议大家还是放弃这种错误的想法。接下来,希财君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不还款的后果。

1、征信产生污点

如果大家选择贷款不还,那么央行征信是一定会留下污点的,且会长期保留下去。对于征信有严重污点的人来说,就是一名征信贷款用户,以后想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信用卡等是非常困难的,会被直接拒之门外。

随着征信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征信不好的人在很多社会活动中都会受到限制,甚至难以立足。

2、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法院已经建立了失信人员名单制度,专门用于惩戒那些老赖。如果建行快贷将欠款人告上法庭,法庭在做出判决以后欠款人仍然不还款,那么欠款人就会被列入到失信人员名单中。

进入失信人员名单的人群要面临这些惩罚:

(1)不可以外出旅游;

(2)不可以入住高档酒店,出入高消费场所;

(3)不可以乘坐飞机,高铁二等座以上座位;

(4)不可以购买私家车;

(5)子女不可以就读高收费的私立学校等等。

以上,希财君为大家介绍了建行快贷不还会怎么样。总的来说,建行快贷不还的后果十分严重,大家还是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好。

介绍阅读:
建行快贷授信额度为0?问题是出在这里!
欠建行快贷17万万怎么办?有三种解决办法!

建行快贷 信贷 贷款

快贷不还钱有什么后果 比逾期更加糟糕的就是它

快贷不还钱有什么后果 比逾期更加糟糕的就是它

作者: 企业信息

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成年人人均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为0.49笔,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地区成年人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为0.41笔。银行和快贷等其他补充性借款机构、平台,都频频出现不还款的情况。快贷不还钱有什么后果?把欠款补上就可以既往不咎吗?

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阶段 你愿意拖后腿?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时期,有关社会信用立法已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201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后,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明确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要加强对可能出现的失信行为的监管力度。

近日,互金整治办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各地积极响应政策,依据前期掌握的信息,将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上报。据了解,包括P2P等在内的机构,会配合当地金融办及互金整治办筛选和审核,持续开展将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纳入征信这项工作。

快贷逾期后果自负

在我国,贷款买房买车是常事;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除银行外,快贷等金融市场中的这类机构、平台是居民借款的重要补充。无论通过快贷还是其他渠道贷款,失信带来的苦果只能自己尝。

有些人准备通过快贷借一笔装修费,有些人打算在快贷借一笔款项来整形,或是购买高端护肤品等。申请快贷前,记得了解清楚“快贷上征信吗”这个问题。毕竟,作为一款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网贷产品,快贷和其他合规信贷产品一样,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审批时会查询申请人有无不良信用记录。如果曾在快贷或任意一家平台有过逾期、不还款等情况,都会影响通过率。

个人消费贷款市场需求旺盛。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国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 22660.57元,同比增长25.03%;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信贷人口渗透率不足三成。随着金融消费市场80、90后主力客群提前消费意识的增强,刚需人口呈递增态势,加之宏观政策、市场资本等多方利好因素,会有更多的人涌入信贷市场,与快贷等产品结缘。

作为借贷人,一定要从长远考虑,严格履行包括快贷在内的任何一家机构和平台的贷款合同。作为出借方,快贷将搭乘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快车,为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时代助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建行快贷不还会怎么样?小心后悔一生!(快贷不还钱有什么后果 比逾期更加糟糕的就是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147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