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工厂里,万籁俱寂,只有手指在键盘上轰鸣的声音汇成了一首小夜曲...
时针已经过了“10”,合上电脑,揉揉有些酸痛的肩膀。陈瑞丽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从早上八点到深夜,除了中午和晚上睡个午觉,她一整天都在忙。
2016年9月回国后,陈瑞丽帮父亲打理生意。连续两年多,她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目前,她担任万盛兴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广东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凭借其现代管理科学和专业技术知识,带领公司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目前,万盛兴正在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搭建智能制造平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名片:陈瑞立2016年9月回国,帮父亲管理企业。现任万盛兴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广东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优秀的海归高材生,一个令人羡慕的“富二代”、“企二代”。但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90后女孩是个不折不扣的“小铁人”、“二代”。
上学
倔强的“二小姐”其实是个学霸。
穿着黑色衬衫,配一条灰色九分阔腿裤,脚上一双运动鞋;白净的脸带着温暖的笑容有点瘦。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陈瑞丽。她干净率直,却知性优雅。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在她身上完美融合。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陈瑞丽是一个“自发的孩子”。她是家里的老二,自嘲是“有点‘二小姐’脾气的二小姐”。陈瑞丽早一年上小学,所以和姐姐成了同班同学。她从小就和男孩子玩得很好。“所以从小到大,男同学不敢也不会欺负我妹妹!”"
淘气是淘气,但学习一点也不耽误。陈瑞丽可谓是很多人眼中的“学霸”。2006年,陈瑞丽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8年,读完高二,在父亲的安排下,她考上了——切尔滕纳姆女子学院;,英国知名女校。2010年,她被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录取,学习机械工程。她于201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陈瑞立的父亲陈,是万盛兴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白手起家,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所以他教育女儿,老板其实是“前面是贵族,后面是苦难”,“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陈瑞立深知父亲的艰辛,他也一直在努力。陈瑞丽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父亲的要求。难道不知道,恰恰相反,陈瑞立为了这个“喜欢的专业”,和父亲进行了一场博弈。父亲想了很久,觉得一个学机械工程的女生很无聊,很难,要在实验室里度过很多孤独的时光。而且她通过的部门淘汰率高,担心女儿受挫。但自认为“工科很酷”的陈瑞立,却被这个专业深深吸引,坚持学习机械工程,最终说服了父亲。后来证明父亲的担心是真的,陈瑞丽遇到了父亲预料到的所有困难,但她好胜心太强,不想好好学习,最终以一级荣誉毕业,成为机械工程硕士。“帝国理工出入严格,图书馆24小时开放,半夜还有人自习。”说起努力学习,陈瑞丽很平淡。
选择
放弃稳定的生活回国发展。
毕业后,陈瑞丽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康明斯。经过六年的学习,陈瑞丽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英国的社会生活。她工作顺利,生活丰富多彩。
自2010年以来,陈一直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考察,学习成熟的制造业商业模式、工匠式和高度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从2012年开始,万盛兴逐步投入自动化设备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并聘请工业大国的退休专家作为顾问,对公司进行指导和培训。2016年,陈开始布局智能制造。他希望有专业知识,在世界500强公司锻炼过的女儿能回来帮忙。
更重要的是,陈认为女儿需要的不仅仅是像她现在这样安稳舒适的生活,还需要更丰富的生活和更多样的经历。一个女儿除了简单的生活需求,更应该追求自我实现,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面对父亲的邀请,陈瑞丽很纠结。她已经适应了英国的生活,她在一家大公司的工作很稳定。回国和父亲一起创业,会充满挑战。但父亲更了解她,回国有无限可能。可惜我这么多年努力学习,有这么好的资源,满足于现在的稳定。
最终,陈瑞丽坚定地选择了回国。
“2008年我出国了,当时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在国外从中学学到大学,从学校到职场,能听到很多声音,对中国有各种维度的评价。对于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来说,感受祖国日益强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感知不同国家的人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国人的态度。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潜力和中国的机遇,海外的中国人也在涌入回国的浪潮中。“陈瑞丽说,她意识到回国虽然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也会收获更多的机遇和可能。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智则国家智。她带着青春和热血回国,融入创新创业的洪流。她和无数有志青年一样,把自己的真诚和岁月奉献给了事业,共同构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变化
推动企业管理向标准化转变
2016年9月,陈锐利回到祖国接过接力棒,后成为万盛兴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广东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魔鬼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逐渐成长。
在进入万盛行的两年多时间里,陈瑞丽跑遍了质量、人力资源、销售、运营等岗位,接触了公司的研、产、供、销、人、财、物,不仅熟悉了公司,还对公司的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升级,推动了企业管理向规范化转变。
2017年,万盛行人力资源总监辞职,陈瑞丽随即接任这一职务。人力资源是万盛兴相对薄弱的一环,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真正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包括员工关系、整个人才规划、招聘培训、薪酬体系、绩效考核。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陈瑞丽说,企业以人为本,这是一个需要花很多心思的环节。
陈瑞丽确实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花了很多时间。“我在招人方面很严格。我必须找到合适的人和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我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陈瑞丽说。
对于重要岗位,陈瑞丽亲自面试。她会想象一个场景,考察对方如何处理问题,了解对方过去的经历和人际关系,从而一窥对方的性格。“我会问很多问题,会在对方的简历上写得很花。”陈瑞丽说。
“大企业不能靠一个人,要靠整个团队。”在陈瑞丽的努力下,万盛行的人力资源制度和规则得到了完善。
改革
龙头企业进军智能制造领域。
陈瑞丽回国接手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布局智能制造。2016年底,万盛行全资注册成立广东万盛行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始正式进军智能制造领域,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搭建智能制造平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是由陈瑞丽主导的。
“进口精密生产设备成本高是一方面,设备维护的长期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另一方面。这是很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难题。高昂的固定成本投资和持续的维护成本使许多企业不愿投资智能制造。”陈瑞丽表示,为了支持自身和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万盛兴开始规划智能设备和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智能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在万盛兴工厂逐步实现半自动化和各种场景的自动化。
根据规划,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携手万盛行,实现智能工厂、工业自动化应用、工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开发、智能装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成果转化等一体化环节。如今,万盛行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园即将崛起,万盛行与高校的产学研对接已经如火如荼。
2018年,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制造企业遭遇冰冻期。此时,万盛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追加4000多万元建设新工厂,投资1000吨自动冲压线、柔性自动生产线、零排放项目。“很多公司都在观望,我们公司已经决定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三期工厂。”陈瑞丽告诉记者,机会不等人,公司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选择了果断出击。
陈瑞丽去车间了解情况。
成长
专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胆大心细的陈瑞丽,在刚进万盛行的时候,其实“多次处于‘救火’状态”。
"企业管理者需要有自己的工具和手段来管理企业."陈瑞丽说,作为一个门外汉,从进万盛行开始,她就一直在学习企业管理之道。
怎么学?陈瑞丽没有报商科。“我的出发点是什么?就是把企业做好。”陈瑞丽说,作为一张“白纸”,有实战模拟场景,反而可以摆脱理论的束缚,更好地学习一个CEO需要的技能。
陈瑞丽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她大部分时间在网上上学,几个老总聚在一起学习,开会讨论遇到的问题。
“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学习。”对于学习,陈瑞丽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学术方面,我还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学习和融会贯通,真正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沟通技巧,如何建立团队等。”
况且,陈瑞立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父亲白手起家,打拼几十年。陈瑞丽的苦心都在他的眼里。尤其是这两年在父亲的企业里,陈瑞立更能体会到一个企业家的千辛万苦,窥探到父亲肩负整个公司生计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压力,看到他对员工倾注的关注和培养...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慢慢改变着陈锐利的心态:从刚回国时把自己当成职业经理人,渐渐产生了同理心,甚至觉得万盛行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还好,在这个梦想可以追求,愿望可以实现的时代,我获得了很多思考和学习做人、做事、说话的机会。”在毕业典礼的一次分享会上,陈瑞丽说。
这个知性的女人,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都有些像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陈晓楠,于是勇敢而坚决地奔跑在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
本组文/图本报记者林丽娟魏宜兰潘高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身为“富二代”的她 放弃安逸生活加入逐梦双创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76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