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但我有一股强大的能量,生活无法击垮我。”采访中,哲爱燕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看似普通老实的中年农民,却有着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
即使生活艰难,生活也要继续。
年仅40岁的哲爱燕,2014年还是神木的贫困户。2015年她脱贫了。因为大女儿小芳(化名)长期患病,欠下巨额医药费。2017年,她家再次返贫。
全村人都知道他家穷。2003年,哲爱燕与妻子白结婚后,育有两子一女。以前在外打工的夫妻俩,靠打零工也能过上有保障的生活。然而,2012年,大女儿小芳在出生半年后被确诊为先天性智障,于是夫妻二人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并欠下外债,让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因为大女儿生活不能自理,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父亲需要照顾,夫妻二人以前只能外出打工挣钱。但自从女儿生病后,妻子只能全职在家照顾,家里的所有开销都落在了哲爱燕身上。
虽然是贫困户,但哲爱言说自己的精神从来没有贫瘠过。“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做,就有终身贫困。”
面对困难,哲爱言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今年10月中旬,被评为“榆林市示范户”,成为全村人口中的“有钱能人”。“我现在在家养殖,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一家的关心和照顾,这几年在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生活比以前坚强多了。”哲爱言说,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人的健康。接下来,他会积极联系专科医院对女儿进行治疗,让女儿身体健康,生活自理。
“哲爱颜是个工作努力、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人。虽然家里穷,但他没有坐等政府给钱帮他,而是自己走出了困境,主动要求镇政府今年脱贫。”该镇的扶贫专家白说。
发展养羊业,摘掉穷帽子
赶羊,扫栅栏,喂食,每天围着山羊走,重复着同样单调的“牧羊歌”,但哲爱言却因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羊身上,而加倍充实和兴奋。“2017年,通过家畜品种引进政策,我们家从陕北引进了10只白绒山羊。初步受益后,觉得数量太少,于是扩大规模,对接产业设施养殖政策,新建了210平米的圈地。同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在神木农商银行办理了5万元产业扶贫小额无息贷款,购买了71只山羊。现在我们家有100多只白山羊。2018年,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了10只白山羊。今年我们家宰了28只羊,增收4.2万元。”在艾岩的羊圈里,他一边带记者看他的“羊宝宝”,一边对记者说。
“现在政策这么好,不能等别人给。别人给的永远不如我们自己的劳动扎实有保障。”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哲爱燕实现了脱贫,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致富信心更足。哲爱燕说,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在养殖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在当地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激励下,哲爱燕立足实际,率先发展养殖业,以实际行动在巴兰堡村竖起了脱贫致富的龙头旗帜,成为当地群众学习的好榜样。如今,还有很多贫困户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就像哲爱燕一样。相信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会有更多的贫困户像哲爱燕一样过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
图文/宋夏衍庞曼
编辑/何佳
“小神”和“小木”欢迎广大市民踊跃投稿。
投稿要求:充分反映神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风土人情、美食美景等方面的原创图片、文字或视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神木新闻
“神木新闻”是由中共神木市委宣传部、神木新闻中心主办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它关注“神木新闻”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快、最全的新闻资讯。
关注神木,赶紧加入我们吧!
亲爱的!我觉得挺好的,喜欢了就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模范脱贫户折埃彦:家“贫”志“富”创业路上敢想敢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72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