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7月11日电题:让每一滴水都有更大的生成潜力——水权改革推动宁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紫玲、李俊德、邹新元
炎炎夏日,在宁夏农垦前进农场,2万亩农田披上绿色纱巾,滴灌管、地下管道环绕下,农作物茁壮成长。经过高标准的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这里每亩地将节约一半以上的水。近日,在独家交易平台上,农场节约的600万立方米水被两家缺水企业购买,以保证生产。
水作为一种资产流,归结于水权改革。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多雨,其发展严重依赖黄河。过去面临长期缺水和漫灌的窘境。随着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原则,宁夏将从2021年开始探索水权改革,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打破了过去“用水免费、节约无效、交易无市场”的桎梏,“四水四定”的理念随着水权改革的每一步推进,在宁夏更加深入人心。
“有多少汤,就做多少包子”
黄河水对夏川来说就像汤和馒头。在宁夏黄河水日益有限的情况下,保证72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势在必行。
在近年来一系列水权水价改革的基础上,2021年以来,宁夏在沿黄各省率先探索水权改革,并将其作为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宁夏在全国率先出台“四水四定”控制指标方案,从地区、行业、产业等方面重新分配用水量,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到县、用途控制。
“我们以市场化方式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向高效产业转移,通过确权、定价、入市等措施,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宁夏水利调度中心总工程师王说,水权的确认是改革破冰的第一步。
农村用水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以前宁夏是按照土地的面积来收水费的,一些村往往会通过少报面积来少交水费。而且“门前水过,用之不当”的观念根深蒂固,粗放灌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水权确认后,地是透明的,水也是透明的。在青铜峡市叶盛镇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办公室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全镇农民耕作面积的俯视图,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民的姓名、地块位置、耕作面积等信息。董事长朱建平说,挨家挨户清查灌溉亩数后,2021年全镇灌溉面积将从3.2万亩增加到5万亩以上,挤出1.8万多亩“黑户”耕地。
农田灌溉面积确认到渠、村、户,总用水权确认到最后一个渠系最合适的计量单位。每个村都有用水证,村民用水更加规范。
节水成了用水者心中紧张的“弦”。“有这么多水可以填满一英亩土地。用完了就要‘买指标’。”叶盛镇联丰村村民李冰说。
工业对用水也有一个“底线”。“我们对年用水量大于1万立方米的工业企业进行水权确认,对年用水量小于1万立方米的小微工业企业,根据其近三年实际用水量预留用水指标。”银川市兴庆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局长马建萍说。
“交了水费就可以用水”、“水不值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宁夏排查出150余家直接从河流、湖泊、地下取水的无证“黑户”企业,3100余家公共供水管网“无水”企业,要求所有工业用水使用权超过县控制指标进行市场化交易。
“水权的确认以总量和效率为红线,倒逼用水户认可用水上限,让适宜的水种植和水生产逐渐深入人心。”宁夏水利厅水权改革专题班负责人包说。
做好节水的“加减法”。
得益于黄河灌溉,宁夏平原自古良田千里,但与之相伴的是长期的农业高耗水,一度占到全区总耗水量的近90%。
如何用更少的水种更多的地?宁夏水稻种植面积比以前大幅减少。"优化种植结构是节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青铜峡市大坝镇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刘进财说,一亩水稻的用水量是玉米的数倍,去年全镇水稻面积减少了2000亩。
随着现代生态灌区建设、基层水管组织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逐步推进,精准管理环环相扣,“节水阀”越关越紧。
“我们所有人都在这条斗渠上方安装了一体化测控智能阀门,可以随时查看各渠系的水流、水位高度、水流状态等数据。”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民信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梅南伟说。
宁夏通过安装自动测控设施,开展县镇两级信息化智能监管,部分地区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监测全覆盖,推广应用高效灌溉节水等新技术,灌溉效率大幅提高。
从大量农民用水协会的撤销,到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基层管水用水队伍正在向定岗、专班高效迈进。“全镇撤销了15个村级用水协会,成立了大坝镇统一的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人员减少50%,管理效率更高。”刘进财说,过去,当水来的时候,每家每户都用铲子来灌溉。现在从沟渠到田间水管工都严格实行一铲一灌,节约了大量的水。
水费的操作有章可循。石嘴山市平罗县水务局水利灌溉管理中心副主任洪告诉记者,改革后,末级渠系水费进入水费账户,上交县财政,有效保障了基层水管人员的劳动工资和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
“谁节水,谁受益”,激活各环节节水活力。“我们奖励用水的各个方面。实际用水量比计划用水量指标节约时,每节约一立方米水奖励0.03元,其中用水户、灌溉员、合作社奖励0.01元。”利通区水务局水利服务与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杨子健说。
每一滴水都在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今,水作为一种资产,在交易平台上显示出巨大的价值。工业企业和用水户通过去新项目专属水市场,扩大规模的方式购买水权。
“在交易之前,我们为水权设定了一个‘指导价’,以保证其基本价值。”包说,2021年,宁夏按照工业、农业粮食、农业经济作物三类用途确定了9项水权的价值基准值。其中,黄河水权的价值标准分别为0.798元/立方米、0.252元/立方米和0.652元/立方米。
2021年的一笔水权交易,让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买卖双方印象深刻。40多家企业加价204次,抢购青铜峡农业剩余179.5万立方米的用水使用权。最终每立方米水均价比基价高出0.17元,溢价304.8万元。
这样的“水交易”在宁夏已达186笔,总量1.053亿立方米,金额3.8亿元,水权市场交易活跃度稳步上升。
水权一度短缺。一些没有中标使用权的企业试图通过节约配置和中水回用来缓解缺水问题。
“脏水”回用为“清水”,增加了企业增加产能的信心。位于中卫沙坡头区的宁夏宇光能源实业有限公司,近两年投资2810万元,建设了一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回收利用设备,实现了在不增加黄河用水指标的情况下,新增生产项目。“污水零排放不仅保护了母亲河,也有助于节约集约用水。”该公司总经理李逵说。
多余的水被赋予了更多的能量。宁夏还探索了水权绿色金融。目前,全区已有8家银行进行了水权质押贷款,贷款4.5亿元。
一滴水以新方式助力乡村振兴。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腹地,地处黄河三级支流雨荷流域。去年9月,隆德小果牧业有限公司以水权为抵押,在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成功贷款120万元。“有了这笔资金,牛的数量增加了近一倍,我们可以更好地带动农民改良品种,帮助贫困户养牛致富。”公司负责人胡说。
从受困于水,到求变求变,宁夏正在挖掘每一滴水的潜力,积聚每一滴水的能量,在先行区建设的新征程上,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水引擎”。(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华全媒头条)让每一滴水迸发更大潜能——用水权改革助推宁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48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