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质量发展]
宁夏:以“战斗”的姿态只争朝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汇聚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王建宏张潘文
春风吹过宁夏引黄灌区的软土,春小麦正在积蓄能量破土而出。近日,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高闸村的田间,灌溉员尹一大早就开始巡查渠道,迎接即将到来的春灌。在一个斗门前,尹小心翼翼地摆弄着新安装的设备:“别小看这个综合控制闸门。一亩地滴多少水,什么时候滴,一清二楚,比人工估算准确多了。”
这是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一个细节——珍惜和爱护黄河,从一滴水开始。
2020年6月,宁夏被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宁夏在先行区建设中积蓄能量,高质量发展破局:2022年上半年,宁夏经济增速全国第一,全年增速全国第六;投资、监管行业、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进入全国前列;贫困人口收入增幅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2023年伊始,宁夏以“拼搏”的姿态,只争朝夕,“执表读秒”,在“抓发展、抓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奔跑,在充满希望的春天奋力前行。
宁夏西海固六盘山区的梯田不仅种庄稼,还“种风景”。信息图片
1.“六权”改革促进更绿色的发展和更优化的资源。
古运河里的一滴水,可以滋润一切。在宁夏北部的引黄灌区,十几条古运河依然滋养着江南。如今,古老的灌溉方式已经悄然改变。“以前灌溉全凭经验,洪水泛滥。自从装了计量和喷灌设备,一亩地多少平方米就是多少平方米,再也不放一滴,特别准。”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民信农业灌溉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梅南伟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该镇实际灌溉用水不断下降,多余的水通过平台交易卖给农业科技公司。
工作人员在宁夏西吉县恒丰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中心查看种薯繁育情况。新华社
这是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改革以来的新变化。2021年,宁夏在黄河流域率先开展“四水四定”,深化水权改革,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全区80%的工业园区已完成规划水资源论证。2020年以来,减少水稻等高耗水作物近50万亩,实现高效节水灌溉523万亩,淘汰落后产能720万吨。27家火电企业用水效率全部达到国家定额标准。
重塑人水关系是推进宁夏重大改革任务、加快先行区建设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在先行区建设的大局下,宁夏一直在探索水权、地权、排污权、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做好“加减”和“乘除”,在水权改革中突出水安全,建设“四水四定”先行区;地权改革要坚守耕地红线,建设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示范区;在能源使用权改革中坚持能源安全战略,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排污权改革坚持总量控制,建设“清洁宁夏”;林权改革坚持山清水秀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建设“绿色宁夏”;碳排放权改革坚持“双碳”目标,建设“低碳宁夏”。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信息图片
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宁夏灵武市郝家桥镇朗皮梁紫村,3000多亩树木经过一个冬天开始“伸筋”。宁夏银湖农林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果告诉记者,从1999年开始,他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承包土地治沙造林,共种植轻型生态林3800多亩。然而,由于造林成本和投资高,难以获得银行抵押贷款,一直未能有效探索和发展林下经济。种一片生态林20多年不容易。放弃了很可惜,也没人接手转让。
2022年,灵武市的林权改革为尤果走出了一条林产品振兴之路。“对于交易价格低于建设投资、经营主体无法申请退出、未达成市场交易的森林资源,政府通过保护价回购了沉重的包袱,帮助我们经营主体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活树变成了活钱,资源也变成了资产。”尤果说,林场被确认后,他得到了银行抵押贷款。去年年底,政府还回购了361亩生态林,底价99.5万元。
宁夏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玉华告诉记者:“先行区建设以来,宁夏注重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牢牢把握‘六权’改革精准发力,加快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累计交易水量9098万立方米,金额3.37亿元,处置未供地和闲置土地5.52万亩,开展排污权交易168宗,引入林权引入社会资本经营林地。
2.“科技支撑宁夏”助力区域创新能力爬梯。
走进灵武市白土岗乡一家奶牛场的小牛岛,两个多月大的克隆小牛聪明地把头伸到大门前。“几天不见,我又长大了。断奶后我还不错!”西北A&F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博士生王炳科说。
奶业是宁夏“六大特色”产业之一。2022年,奶牛存栏82万头,增长16.8%,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当地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种业支撑能力弱,特别是奶牛品种主要从国外进口,极大制约了产业升级。
用智慧创新成为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举措。2021年,灵武市与西北A&F大学合作,共同开展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实践,实现了国内首次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超级奶牛。“该技术的应用,为我国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超级奶牛的重生和扩繁提供了优质资源,形成了超高产奶牛育种群体,培育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奶牛和后备公牛。”参与体细胞克隆项目的西北A&F大学教授金亚平说。
宁夏着力探索解决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获批国家东西部科技合作先行区,在农业、煤化工、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随着东部科技资源的赋能,宁夏的“六新六优六特”产业有了更高的“颜值”和更好的“气质”,“科技支宁”的东西合作宁夏模式也在全国推广。
宁夏加大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完成了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枸杞全基因组测序,开发了一批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开发了奶牛口蹄疫疫苗和检测试剂盒,研发了智能饲养管理、乳腺炎快速检测等技术;成功发掘固原黄牛种质资源,开发牛肉加工保鲜技术11项,新产品13项,设备8套;构建了滩羊基因组变异“指纹”,开发了盐池滩羊羊肉快速检测和营养调控技术。
“通过项目合作、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共建平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式,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不仅解决了地方行业和重点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问题,还帮助企业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单项冠军。”宁夏科技厅科技合作处处长张斌说。宁夏威尔铸造公司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攻克了上百项技术难题,突破了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的关键技术。银川伟力传动是中国首台10MW海上风电机组研发的核心部件,提供了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的减速器...
据了解,东西部科技合作以来,宁夏共引进创新团队62个,吸引科技人才9000余人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11个省市+13所高校”的合作格局,带动各类创新主体700余家,促进了全区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生态蓬勃发展。
3.简政放权推动营商环境升级。
“从征地到施工不超过15天,周期比原来缩短89%。而且是多证联办。在两个工作日内,我们获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施工许可证,为项目开工赢得了大量时间。”近日,在银川市民大厅,某公司负责项目审批的经理刘·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小化,服务提速,让公司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我们全面梳理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善服务’改革领域宁夏先行、落地难、企业多的问题。在学习先进标杆的同时,紧密结合宁夏实际,起草并向自治区政府报送了38个政策文件,确定了360多项配套改革措施。多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宁夏综合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位居西北第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行政服务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治区本级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由6264项减少到1930项,“瘦身”近70%。全区政务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273项政务服务实行“零材料”办理,120项实行“一证(照)”办理。随着“一网通办”全面实施,企业开办环节减少83%,“一日办结”成为常态,新增市场主体增速连续3年超过6%;深化“证照分离”改革,135项涉企证照实现了电子化;在全国率先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指引和规范,对15类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定制审批,提速30%以上。“跨省通用办公”区和“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等跨省市通用办公区的发展,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多头跑”、“回头跑”的历史难题。
宁夏梁明有信心、有决心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出台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1条”和促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的“24条”。
2月25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大会。线上线下6000人参会,宣布开展民营经济和营商环境三年提升行动,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实施“两办两减”项目审批机制,让营商像网购一样便捷,让民营经济和营商环境发展在三年内有实质性变化和标志性发展。
《光明日报》(2023年03月27日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宁夏用拼音怎么拼,宁夏的正确读音":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48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