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哥哥当首相,为我哥哥付巨额抵押贷款...
苏辙真的是苏东坡的弟弟吗?
最近网上很多文章都在说苏东坡和弟弟苏辙的关系。有的夸苏辙是“大宋第一暖男”;有人说苏辙不惜利用官职为苏东坡赎罪。为了救哥哥,他一路当上了宰相,还拿出巨款来还哥哥的房贷。他处处以兄弟为重,颇有“兄弟控制”情结...
现实历史中,苏辙对苏轼确实不错,但要说他替哥哥还了房贷,替哥哥当了宰相,那就太可笑了。
侍奉父亲,让哥哥先做官。
先简单说一下苏轼和苏辙的前半生。
唐宋八大家中,苏贾占了三位:苏洵、苏轼、苏辙。众所周知苏洵是父亲,苏轼是大哥,苏辙是弟弟。其实苏洵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名叫苏敬贤,在苏轼3岁时不幸去世。按照这个排名,苏轼是老二,苏辙应该是老三。
苏轼和苏辙同父,不一定同母,因为我父亲苏洵有一妻两妾,妻子是程,两妾分别是杨和任。石成生了苏轼,历史是清楚的,但苏辙是谁生的?它可能是程所生,也可能是杨或所生。
据说苏轼还有一个妹妹,名叫“苏小妹”,嫁给了苏轼最喜欢的学生秦少游。其实苏轼没有姐姐,只有一个妹妹,在梅山家族排行第八,人称“苏八娘”。苏八娘嫁到眉山一个官家,20岁被虐死,所以苏轼和哥哥做官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姐姐的公婆来往。
苏轼和苏辙同年结婚,当时苏轼19岁,苏辙只有16岁。婚后第二年,两兄弟跟随父亲苏洵赴京参加进士考试。苏轼和苏辙同时参加考试,苏洵没有通过。考中进士后,两兄弟参加了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称“公务员考试”),但都没有通过。直到1061年,两兄弟再次进京,终于在最高级别的官员选拔考试(称“制”)中取得优异成绩。苏轼26岁,苏辙23岁。
1062年,苏轼正式进入官场,被发配到陕西为官,而苏辙谢绝了朝廷调遣,留在首都开封侍奉苏洵。苏轼在陕西凤翔府(今宝鸡市)做了三年“签判官”(全称“签判官府公务”),苏辙则在开封为父服务了三年。换句话说,苏哲为了孝顺父亲,为了让弟弟安心工作,早早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在儒家伦理方面,他做到了“孝”“孝”,这是一个道德标杆。
1065年,苏轼从陕西回到开封,做了北京官。眼看哥哥回京,父亲被伺候,苏辙去了河北大明府当“官”,这是他在官场的第一份工作。
然而,苏辙刚到大明府一年,父亲就去世了。苏辙和苏轼帮助灵柩回到家乡,他们在北京一直呆到1069年。苏轼入京后在开封府做官,苏辙被派到周琛(今河南周口)当教授。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苏轼的仕途非常顺利,从升官到将军,从将军到周知,在各个岗位上不断升迁。苏哲呢?我已经是副职了,但是级别也在提升。
乌台诗案,为哥哥向皇上求情。
但是1079年,苏轼在浙江湖州的时候,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发生了。
关于乌台诗案的前因后果,关于车的数额有各种各样的讨论,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只看苏哲在本案中的表现。
案发时,远在湖州的苏轼对此一无所知,而正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签判的苏辙,接到好友王的来信,赶紧派仆人骑快马飞往湖州。可惜仆人半路耽搁了,逮捕苏轼的钦差大臣冲了头。当然,即使下人能提前赶到湖州,也不能翻案,但至少能让苏轼做好心理准备。
1079年8月18日,苏轼被押解到开封,深夜下狱。苏辙先请在京的朋友打听案情,然后向宋神宗皇帝求情。这篇文章叫《为师兄弟坐牢》,全文有几百字。我们只提取最关键的词:
“我的父母早就不在了,只有我哥哥石一个人,他必须为生活而工作。今天他被捕入狱,家人都很震惊。”早年丧父,与哥哥苏轼相依为命。现在得知他被捕入狱,全家人都吓坏了,泪流满面。
“史居官于家,无更大之恶,而赋愚,善谈古今得失。”哥哥苏轼的本性并不坏,而是正直坦率的本性。他喜欢发表评论,被人抓住了把柄。
“欲乞官位,赎弟石,终不敢望减轻其罪,幸免入狱而死。”我愿意把我所有的官职还给朝廷。我只求陛下宽恕。我不敢指望你会原谅他。我希望你能放过他。
苏辙和苏轼的兄弟情谊一向深厚,所以这篇文章出自肺腑,没有水分。
宋人笔记《周萍客谈》记载,苏轼被捕,惊慌失措,妻儿哭着跟随。走到湖州西门,苏轼对着天空大喊:“玉子,累着老婆了!”希望远处的苏哲能听到他生死未卜,只能将妻儿托付给他。
宋代的另一个笔记《避暑录》记载苏轼在狱中,生死不明。他让他的大儿子苏迈打听这个案子。如果他听到被判死刑的坏消息,他就把一条鱼送进监狱。但一个月后,苏迈离京借钱,让亲戚给他送监狱饭,亲戚误送酸菜鱼给他。苏轼见鱼受惊,便写了一首送别诗,送给苏辙:“主如万物之泉,小臣窃死。百年未还,还债更累。埋骨是青山,独雨伤身。与军师做一辈子兄弟,来世无因。”这首诗非常清楚。先是说把家人托付给苏哲,希望下辈子能和苏哲做兄弟。
学者往往以“宋朝不杀文人”为由,怀疑上述两段文字的真实性。事实上,宋朝皇帝从来没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宋史》:宋神宗曾经放了文臣李凤玲,宋哲宗曾经放了王安石的孙子吴帝,情急之下,派人杀了蔡京的儿子蔡佑,宋高宗斩首了曾经的学生陈东,给篡位的张邦昌判了死刑。到了南宋中期,宰相韩倜、大臣苏、状元华岳等人相继被杀...所以在乌台诗案中,只要皇帝真的生气了,苏东坡绝对是生不如死。
苏东坡怕死吗?当然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喜生畏死是人的本性,就连苏东坡也不例外。但是当他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苏东坡总是第一个想到苏辙。
但也必须指出,当时有很多人宁愿辞职也不愿为苏轼说情。我们可以列一长串,包括沈、苏辙的老板张、苏轼的同乡范镇、苏轼的同学、苏轼的学生黄庭坚、黄庭坚的叔叔李昌、黄庭坚的岳父孙珏、王安石的弟弟等...这些人都是当官的,有的。后来苏东坡出狱,流放黄州。这些调解人也受到牵连,有的被免职,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罚款。
比我哥成熟,也比我哥迂腐。
对比两兄弟的性格,苏东坡更直爽,幽默,喜欢开别人的玩笑,所以树敌更多。苏哲呢?青春成熟精明,后半生升职更快。
宋哲宗当政时,奶奶高泰听政,苏轼的兄弟很受器重。苏轼从杭州周知升为礼部侍郎,又从礼部侍郎升为礼部尚书。苏辙从财政部侍郎升为御史,又从御史升为右相。宋代朝廷中有一批宰相,其中“尚书右丞”仅比“上左书丞”低半级,相当于副丞相。这时候苏辙的官位比苏轼高。
为什么者要当大官?因为当时实际的国家领导人不是宋哲宗,而是皇太后。高太后很谨慎,所以更喜欢生性谨慎的苏辙。
但是苏哲有时候太谨慎了,谨慎到几乎打不过。举个典型的例子:1091年6月,西夏十万大军入侵陕西,军民一万多人丧生。慈禧太后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其他几位丞相主张出兵反击,苏辙强烈反对。
苏辙说:“任何人要打仗,首先要讨论论点的是非曲直。我若不直,兵士永不用。”先出兵,看是否合理。如果我们不讲道理,我们就不能出兵。苏辙补充道:“夏人率领数十万大军,直接镇压西河。他们在别的地方都没干过,只在争议地区杀过人。这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西方人的错,而是朝廷不正。”西夏为什么要派十万大军来攻打我们?因为我们对不起西夏。苏辙还说:“边官贪闹,不足以示威,足以毁疆议,故有戒之必要。”边塞卫戍司令与西夏交战,贪功惹祸,对我们大宋不利。法院应该申斥驻军指挥官。
实际上,西夏一直在进攻北宋的边疆。王安石在变法时期成功反击,收复失地,修建了许多堡垒。司马光上台,不仅把那些土地给了西夏,还把大部分堡垒都拆了。作为司马光的追随者,苏辙继续坚持绥靖政策,处处向西夏让步。他的真实想法其实是:西夏可以不遵守协议,我们大宋不能不遵守,因为打起来没有好果子吃。“当兵开始后,三五年都会有麻烦。会怎么样?”(苏辙《迎宾遗事传》)如果我们旅行到宋朝,向苏辙解释“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找出来的”,他不但不听,还会骂我们“贪功闹事”。
高太后驾崩,执掌朝政,苏辙的亲权很快被剥夺。为什么?不仅因为宋哲宗想改变朝臣队伍,而且因为年轻的皇帝年轻气盛,他早就对苏辙的绥靖外交感到厌恶。
为什么弟弟没钱买房?因为侯娶了五个女儿。
如果抛开军务,苏哲看起来善良可爱,像个真正的暖男。
苏辙在几首诗中都提到了买房。其中一首五言诗的开头是:“我老了,没有定居,想住房子。”另一首五言诗的开头是:“我未曾有房,诸子以为之。”还有一首七言律诗:“七十岁无房,奔乱世。”诗也差不多,都是说他们晚年没有房子。
其实苏辙早年在开封就有房子,是父亲苏洵买的。它位于开封内城西门伊丘门(俗称老正门)附近,被命名为伊丘园,也叫南园。苏洵一生都没有考上进士。晚年在欧阳修的推荐下,做了九品的低级官员。他的工资极低,根本付不起房款。他向同为大臣的范真借了很多钱。谁来还债?主要由苏东坡偿还。苏东坡做官早,前半生官位比苏辙高,有能力还父亲的债。
乌台诗案后,苏轼、苏辙相继被贬谪,不住京师,于是卖掉了邱毅园。此后,苏轼在黄州建了“唐雪”,苏辙在云州建了“董璇”,都属于自建房。后来哲宗登基,两人回到北京。苏轼在常州宜兴买了一个农场。苏辙还是没有买房,而是在开封郊区买了几百亩农田,租给佃户耕种。
苏辙70岁时在颍州(今河南禹州)买了房子。房子是一个破旧的大院子,有将近100个房间,最后被苏哲扩建到100多个房间。那是苏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买房。苏辙的薪水从官员到宰相都极为丰厚。为什么他70岁才买房?不是他不想买,而是他花钱太多。
不要相信那些信口开河的网上文章,说苏哲用了所有积蓄去帮哥哥。从两兄弟现存的书信来看,苏轼在经济上对苏辙的帮助更大,因为苏辙有很多女儿。苏哲生了七个女儿,其中两个夭折。苏哲为了让自己的五个女儿漂亮的出嫁,几乎花光了一生的积蓄。据苏辙的孙子苏传《栾城遗言》一书记载,苏辙在五女儿刚出嫁不久,就卖掉了开封郊区的几百亩地,换来了9400个铜钱,全部做了嫁妆。按照购买力,这9400铜币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750万!
为了娶一个妓女,现代人卖地甚至借钱,这甚至很奇怪。其实在宋代并不稀奇。宋代经典家训《袁》写道:“早存衣、衣、饰,嫁娶不难。如果不问,却称之为临时,又有什么用呢?但是,这是暂时的。”如果你有女儿,你应该早点准备嫁妆。如果等到结婚了,怎么能及时赶到呢?恐怕我只能卖掉我的房子和土地。
宋代盛行厚婚之风。南宋初年,跟随宋高宗·杜南的大臣李广生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朋友写了一封贺信。李广回答说:“家里有五个女儿,但贼不能偷他们的门。”不要恭喜我,我担心已经来不及了你没听过这句谚语吗?如果有人生了五个女儿,连小偷都懒得光顾他们家。苏辙恰好有五个女儿健在,于是苏轼在给同学张盾的信中感叹:“子游有五个女儿,负债如山。”哥哥苏哲不幸生下5个女儿,欠下巨额债务。
嗯,答案是:苏哲这么大的官,为什么这么晚才买房?是因为你帮你弟弟还债吗?错了,因为我把钱都花在和女儿结婚上了。
供图/李开洲
来源:北京青年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苏东坡与苏辙之间的事迹,苏辙和苏轼差几岁":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974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