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记者马通讯员报道
“除了办养猪场、种桃树、养鸽子,我今年还种了10亩小麦、10亩玉米、5亩花生。现在生活越来越精彩了!”近日,在莱西上尚镇邱家庄村东头,昔日的贫困户赵攀东刚刚收割完桃子,转身规划未来的粮食生产。从过去的光棍到今天意气风发的富家子弟,赵攀东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蜕变”。
据邱家庄村的村民说,以前赵攀的东院长满了高高的杂草,屋子里乱糟糟的,老赵自己的头发也因为常年不梳,乱得像干草一样...
按照“精准扶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目标,像赵攀东这样的贫困户如何帮扶?“要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智、志结合起来,把应急救助与内生扶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与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持续稳定的脱贫。”莱西市扶贫部门把寻找“贫困根源”、对症下药、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帮助赵攀东脱贫的努力方向。
从那以后,扶贫干部经常上门。在一次次的深入接触中,大家的心越来越近。如何让赵攀东尽快脱贫?村党支部书记给他介绍了一个养猪场。每天,赵攀东都会从猪圈里牵出一头大猪,用大车推到运猪车上。因为他肯努力,越来越熟练,一天工资从100元涨到了200元。
有了一定的收入,再加上扶贫干部总是给他源源不断的鼓励,赵攀东的心真的是热乎乎的!
他有一个发展这个行业的长期计划。然而,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大堆困难,比如没有门路和技能,这让他又开始担心了。
为了解决赵攀东“没办法”发展产业的问题,村里的“第一书记”帮他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发展了8亩桃树,还帮他打井拉电,让他不愁灌溉。为了解决他“不会做”的问题,镇上推荐赵攀东参加桃树栽培技术培训班,技术员去田间手把手教他。第二年,他获得了大丰收。
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赵攀东整个精神都变了。他变得乐于交谈,对人热情,做事踏实认真,经常热心帮助邻居。
告别了以前颓废的生活,赵攀东的家也变得干净整洁。走进赵攀东的家,地上铺着干净的地垫,进门后来访者会自觉脱鞋。再看他——干净整洁,脸上带着笑容,像变了一个人。
赵攀东告诉记者,他给女儿取名“小康”,希望贫困户都能致富奔小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名字叫小康的含义,小康名字的含义":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51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