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巨富盛宣怀算计如狼,有多狠?骗惨张謇,整垮徐润,猎杀胡雪岩

巨富盛宣怀算计如狼,有多狠?骗惨张謇,整垮徐润,猎杀胡雪岩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如果用红黑两种色调来描述晚清最显赫的红顶官商盛宣怀。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黑哥愿意用五五十分,半红半黑,半好半坏来形容盛宣怀。

盛宣怀的人缘在于他能在乱世做大事,成大事,这需要大智慧,也需要相当的韧劲和责任心。但盛宣怀在做大事的同时,总让人觉得他的身上披着一层势利的黑暗外衣。剑桥的《晚清史》曾这样评价他——盛宣怀重官轻商,兴办工业企业是次要的。他主要关心的是官场上的飞黄腾达。当时甚至有人在沙滩上嘲讽他,说他一手捞十六颗夜明珠,以官欺商,以商养官,逐利如虎,算计如狼。受到伤害的远不止胡雪岩一个人。

很多百年传说都是这样的。透过红色,他们常常看到黑色。今天就来说说盛宣怀的这一面——

盛宣怀于1870年进入李鸿章幕府。起初,李鸿章并不十分重视他,只让他在营中担任文案,跑商务处。后来被调到陕甘大后方梁台淮军营业务处。

处理这些小差事,盛宣怀很快就显示出了做大事的潜力。炎炎夏日,他常常一天驰骋数十里,不怨不累,更难得。是的,他在执行任务起草稿件的时候,往往能一语成谶,说的话很有见地。

因为既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有吃苦耐劳的天赋,李鸿章渐渐对他刮目相看。

盛宣怀对时局的风向非常敏感。1872年,当他得知李鸿章有建立北洋自己的轮船局的想法后,迅速向李鸿章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建立和经营轮船局的前瞻性报告,这就是著名的租船。

在这份报告中,盛宣怀精心拟定了六条章程,提出了“重商务”和“以商为业”的思想。当时李鸿章认为他的想法过于激进,不符合朝廷“官本位、官营”的主张,所以没有采纳。

然而,在官办思想的指导下,新成立的航运局仅仅运作了几个月,便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

此时的盛宣怀开始大放异彩,他之前的想法得到了李鸿章的重视,但他本人并没有成为主导的原因,原因很简单,盛宣怀此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

船政局转行经商后,李鸿章把总经理一职交给了当时上海著名买办商人唐,而总经理一职则交给了同样是上海著名买办商人的。而29岁的盛宣怀只被贬到第二位,负责官商之间的联络协调。总之,盛宣怀此时是在叫好,但不是什么大热门。

盛宣怀虽然输了,但他的输并没有影响他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

1876年,盛宣怀再次为航运局立下汗马功劳。

当时,启昌、太古、怡和三家洋行垄断了中国沿海和长江内河的货运业务,尤其是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启昌,为了打压航运局,一度将水脚费减半。

经过三年激战,船政局被严重打压,启昌也损失严重。面对两败俱伤的困境,奇昌的新老板有了出售旗下船舶资产的想法。

得知这个消息,唐和都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难以筹集资金的现实却让他们难以抉择。

但盛宣怀主动迎难而上。他先北上与李鸿章商量,李鸿章以当前华北救灾为当务之急,难以筹措资金为由,拒绝了吞象计划。但盛宣怀没有放弃,又南下找沈葆桢,时任两任督抚、南阳尚书。

盛宣怀最后以“此局关系国防大计,有利河海”的豪言壮语打动了沈葆桢。沈葆桢答应从他的藩库中筹得50.2万元,然后他和李鸿章联名请朝廷从江浙、江西、湖北四省拨出款项,共100.2万元存入轮船局官帐作为借款。

筹集到这笔关键的巨款后,在盛宣怀的大力推动下,1876年12月31日至1877年1月2日,中海局终于与启昌海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中海局以222万两白银的总价收购了启昌的全部产业。收购合同约定,中海局必须在1877年3月前向启昌支付120.2万两白银作为定金,其余在随后五年内分期支付。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中资企业并购外资企业的成功案例,在当时影响很大,也抬高了国人的志气。

然而,立下汗马功劳的盛宣怀在轮船局并没有得到提拔,反而遭到了朝中顽固保守派的弹劾。尽管唐、等人出面力挺,但盛宣怀还是因言辞激烈于1882年离开了轮船招商局。

看看上面的盛宣怀,他无疑是红的令人敬佩,但仅仅一年后,40岁的盛宣怀就展现出了红与黑的另一面。

1883年,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席卷上海滩,虚荣的潮水退去,海滩上一些有钱有势的男人露出了裸泳者的真面目。

航运局的二把手徐润就是其中之一。

徐润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大亨。20多年前的1860年,太平天国战争给上海带来了大量资本雄厚的“难民”。英国商人宝顺洋行的年轻买办徐润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抓住了乱世的机遇。到1863年,他已经在上海高科技中心拥有了“余庆李”、“九亩地”、“第二渡口”等大量房产。此时,徐润年才26岁。比他大15岁的胡雪岩还在艰难起步,盛宣怀还没有真正出道。

凭借着年纪轻轻就富起来的实力,徐润后来采用了类似于今天“滚动开发”的模式,先用现有的房产做抵押,从银行贷一笔款搞房地产开发,再拿新开发的项目做抵押,继续新一轮的放贷、圈地、开发。

到1882年,44岁的地产公司“穆地产”总市值达350万两白银,在当时的上海犹如地产大鳄。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徐润250万两白银的巨额债务突然暴露,向他借钱的各大银行为了自保,纷纷上门逼债。

情况危急,徐润想请盛宣怀帮助自己。他没想到的是,盛宣怀并不想帮忙,反而借此机会杀了他,把他驱逐出上海。

盛宣怀抓住了徐润,他贪污了船政局的16万两银子。眼看自己被抓,徐润请求盛宣怀给他一些时间。他会拿着房契找亲戚朋友贷款,他会按期全额结清。

但盛宣怀立即将审计结果毫无情面地报告给李鸿章,并建议朝廷以“徇私舞弊”为由罢免徐润,并以其借款抵押的股份和房产对其进行补偿。

在盛宣怀对他的暗算压力下,徐润不仅被赶出了轮船局,还被迫将自己名下的多处财产低价清偿给轮船局。

徐润后来回忆说,这件事,盛宣怀咄咄逼人,以泰山压卵,其用意特别难解。

破产后,500多岁的徐润不得不离开上海。此后,他多次举债,试图东山再起,结果却是屡战屡败。遭受如此漫长的磨难,徐润的母亲和妻子相继去世,只留下一对分别只有8岁和6岁的孩子在昔日的豪门。

光明正大地扳倒徐润后,盛宣怀并没有罢手。接着,他组织马建忠排挤唐。之后反目成仇,抓住马建忠的小辫子,打倒对方。

经过这次翻手为牢,盛宣怀终于如愿以偿,完全掌控了航运局。

有人说,一个人到了40岁,最可怕,最慷慨,最残忍。盛宣怀就是这种情况。

但1883年猎杀轮船局,不足以形容盛宣怀的残忍。猎杀胡雪岩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段历史有很多人写过,黑哥也写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就说几个令人窒息的细节——

据说,盛宣怀得知胡雪岩有八十万两银子的西征借款即将到期时,代表李鸿章向上海路邵友廉下了一道扼流令,千方百计拖延二十天付款。

可怜的胡雪岩,在这里只是吃力地垫付了八十万两银子,掌握了全国电报系统,对其中的内幕了如指掌的盛宣怀,发动了致命一击。

这致命的一击,从跑路狂潮到宫廷抄家,盛宣怀的残暴身影一直隐藏在黑幕情节中。他虽然比胡雪岩小20岁,但就才华而言,更像一个老鬼。

在这一点上,如果你任性一点,加点感情色彩,你可以说盛宣怀是个卑鄙小人。

晚清另一位著名的学者实业家张謇曾对盛宣怀有这样的评价。

张大生棉纺厂开厂那天,张謇特意在议事厅里挂了四幅“厂画”,分别是《伪装的何志》、《桂兴空心》、《水草藏毒》、《少年贪图》。

这四张图展现了张健创业时遇到的反派的欺凌、反抗和邪恶。第二张图“桂星空心”中的“杏”指的是盛宣怀。

在盛达纱厂建立之初,朝廷的支持只是在张之洞的工厂被封锁,一批织布机被搁置在上海外滩时才告结束。这批织布机本来已经同意全部投入盛达经营,但不知盛宣怀从中作梗,我只是从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手中拿走了一半。

为此,张謇很后悔,这个人猎杀一切可以猎杀的东西。

可鄙的是,盛宣怀为了拿下这批织布机,答应给张謇筹25万两银子,还签了协议。然而织布机到手,盛宣怀却一再拖延,始终没有支付一分钱,让缺钱的张謇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以至于他彻夜犹豫,忧心忡忡。

盛宣怀的字是孙兴,所以张謇说他是一个空心的人,是一个追求利益,没有信仰的人。

1911年6月,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张謇来到京城游说当权者。在与盛宣怀谈话时,他特别提醒对方,在处理铁路善后问题时,一定要有政治家的眼光,不要盯着蝇头小利,更不要算计百姓,让最底层的百姓因为亏损而投诉法院。

可惜盛宣怀的格局不够,自负到根本听不进去,最终让铁路干线国有化成为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历史讲小思想,文末觉得贪图利的人真的是可怕的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巨富盛宣怀算计如狼,有多狠?骗惨张謇,整垮徐润,猎杀胡雪岩":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29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