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胡雪岩的生意遍布全国和海外,号称“红顶商人”却一夜之间没落了?
这要从李鸿章和左的矛盾说起。
自从湘军总司令曾国藩剿灭太平军后,他在清廷的地位日益突出。曾国藩、左、李鸿章手握重权,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在平定太平军后,曾国藩因为怕自己工作太出色,悄悄退下来,解散了湘军。左是曾国藩的幕僚,但后来他脱颖而出,受到国人的称赞。一山不容二虎。曾国藩在世的那一天,左和李鸿章也都克制着自己,不敢放肆。曾国藩死后,李鸿章和左开始分道扬镳,互相排挤。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国防政策。李鸿章认为中国有必要加强海军建设。左认为,中国的安全在于稳定内地。
起初,他们各行其是。左在军部待了一段时间后,也发现中国的海防空虚,李鸿章手握北洋水师,这让左感到苦涩。他还想加强自己在海防方面的力量。
李鸿章不能容忍左从自己口中争利益,决心与之斗争。他准备先从左的翅膀下手。毫无疑问,胡雪岩是左最得力的助手,左的每一项伟大成就几乎都是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取得的。李鸿章开始派盛宣怀去调查胡雪岩。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盛宣怀的父亲康生是清朝官员,与李鸿章有交情。1870年(同治九年),盛宣怀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鸿章赏识。
而盛宣怀不仅是李鸿章的幕僚,也是著名的商人,更是胡雪岩的同僚。所谓同行是冤家。即使没有李鸿章的点拨,他也愿意和胡雪岩打一架。
一八八三年,胡雪岩输了两百万银子。而他最终在生丝生意上损失了一千多万两银子。
生丝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原料,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独占地位。从1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丝绸业逐渐崛起,意大利和法国生丝也逐渐与中国争夺市场。中国生丝出口量开始大幅度减少,被外商垄断。胡雪岩从事生丝出口多年。他深感情况与以前不同,于是召集一些中小商人,劝说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洋人。他与中小经营者商量后,决定通过控制货源与外商竞争。
因为几年前,在和洋人竞争的过程中,胡雪岩曾经赢过。所以这一次,胡雪岩打算凭借实力对抗洋人。
1881年至1882年,胡雪岩开始大量收购和掌握生丝。到1882年,他已经囤积了15000包,超过了当年上海生丝的三分之二。
然而,今年上海出现了金融恐慌的迹象。此外,随着中法战争的爆发,法国军舰驶入吴淞口,拦截检查进出港口的船只,引起了恐慌,加剧了金融恐慌。生丝经营者的财团开始分裂,很多人急于出售。
在这种情况下,外商故意威胁今年不再做生丝生意。胡雪岩的生丝是高价买来的。存放时间长了会变质,被迫亏本出售高价收购的生丝。
生丝生意的失败,对胡雪岩的商业网络是致命的打击。他经营的银行、典当行因为无法周转资金,相继倒闭。李鸿章指使同僚散布胡经营的坏消息,煽动储户办银行。在李鸿章等人的控制下,胡雪岩赖以周转的大量官方资金被彻底断绝。就在胡雪岩处于极度困难的时候,他为清廷向洋人借钱,据透露,他从中收取回扣。清廷下令地方官员没收他的产业,退还公款。曾经光彩照人的“红顶商人”当场被辞退。
在我的理解中,胡雪岩的没落有很多原因。他过于依赖官场的影响力,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对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缺乏了解。胡雪岩的想法一直保留到80年代。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生丝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胡雪岩大富之后,骄奢淫逸。他是个慷慨的人,注重大场面,花钱大手大脚。为了创造一个美丽而奢华的住宅,这位受雇的设计师曾经为首都的一位王子设计了一个奢华的花园。终于,十六大锁春,洗秋,冷香建成。据说院子里装饰的狮子眼睛其实是金子做的。光一座假山就花了九万两银子。在他住的小厅里,墙上陈列着秦汉古董,每件都价值千元。妻子和仆人围在一起。
如何看待「红顶商人」的没落?#头条故事# #红顶商人胡雪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中国红顶商人,中国现在的红顶商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290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