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陈至上海报道。
“事实上,受诚兴国际影响的金融机构仍然很多,但他们很可能通过资金池业务掩盖供应链融资相关的坏账,以避免对其声誉造成大的影响。”该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风控总监向记者透露。
图/宋文慧
金融市场从来不缺少“黑天鹅事件”。
随着博信(600083)实际控制人罗静突然被拘留。SH)和诚兴国际控股(2662。HK),诺亚财富顿时陷入“踩雷”风波。
7月8日晚间,诺亚财富发布公告称,旗下上海格非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基金为诚兴国际控股相关的第三方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承兴国际控股实际控制人因涉嫌诈骗罪,于近日被中国警方刑事拘留。
“目前不知道34亿的供应链融资能收回多少,但相关资金已经延期了。”上述诺亚财富信贷基金的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
诺亚财富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他们很可能陷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在与诚兴国际控股合作初期,我们对供应链融资业务所需的应收账款合同、相关发票、贸易背景等进行了核实,确认真实无误后才放款;但没想到诚兴国际控股将假合同渗透到真合同中,精心伪造应收账款合同及相关发票。”他向记者透露。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仅诺亚财富受到影响,云南信托、蔡襄证券等金融机构也“深受影响”,其中市场传言云南信托约8-9亿产品可能受到影响。
一位云南信托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统计受影响的产品和具体金额,一切以公告为准。目前,他们已经采取措施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其实,诚兴国际精心设计的骗局之所以被揭穿,是因为诺亚财富最近发现这家机构擅自修改了资金转账流程,引发了对资金流向的怀疑,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猫腻。”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这场骗局曝光的背后,反映出金融机构在风控领域存在诸多操作问题——诚兴国际控股正是抓住了这些金融机构的风控盲点和漏洞,精心编造了大量虚假合同,成功“骗”走资金。
针对诚兴国际控股的“骗局”,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近日在内部信中指出:“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已经到了周期的尽头。当经济下行,抵押品耗尽,资本品价格不再上涨,雷雨就会越来越多,系统性风险就会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资产管理机构,要百分百规避风险确实很难。从这件事的发生,可以看出管理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踩雷”始末
"很难想象诚兴国际是如何伪造应收账款合同和发票的."上述诺亚财富人士对记者坦言。合作初期,他们对诚兴国际控股进行了尽职调查,发现诚兴与JD.COM等大型电商机构有业务往来,相关应收账款合同、贸易背景、发票真实无误。
“这也是我们发行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产品,为他们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原因之一。”他透露。
在他看来,由于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金融风控措施需要“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所以造假并不容易。只要出现“三率错配”,机构就会怀疑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可能“有猫腻”。
“但是,如果融资方熟悉上述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通过反复合作获得相互信任,则可能存在欺诈和欺骗性操作空”一位与诚兴国际打过交道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诚兴国际正是这样一家机构,尤其了解金融机构对应收账款融资和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风控重点。具体来说,他们会特别打包“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一是他们会选择JD.COM、苏宁等大型电商机构的应收账款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底层资产”,让金融机构觉得风险可控;二是通过之前成功的融资案例“游说”其他金融机构,让他们相信类似业务是稳定盈利的;三是通过收购控股权增加上市公司的信任度,让机构“吃下定心丸”。
他直言,不排除有金融机构的“知情人”,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金融机构查看JD.COM、苏宁等大型电商机构的应收账款合同和贸易背景,相关伪造材料就会“不攻自破”。
露出马脚
记者多方了解到,承兴国际通过虚假应收账款合同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拓展大健康、文化创意IP运营、智能硬件等业务。从2015年底到2017年6月,罗静一口气收购了三家上市公司,包括博信(600083。SH)、诚兴国际控股(02662。HK),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BAC)。
一位非常了解程兴国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举一方面是为其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增信”,让金融机构给予更高的募资额度;另一方面,拟将大健康、文创IP运营、智能硬件等业务分别置入三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更高回报。
“然而,诚兴国际的上述三大业务近年来发展缓慢,未能实现预期的资本运营收益。”他向记者透露。这也导致了诚兴国际通过不断借新还旧来掩盖这个庞氏骗局。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日益严峻的还款压力,诚兴国际的应收账款融资包装技术也开始漏洞百出。
去年博信股份年报显示,该公司被审计,并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对三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大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合理性需要重新考虑;第二,上市公司将2018年9月确认的营业收入调整为预收账款是合理的。这背后是博信股份的关联公司可能将关联贷款“打包”成应收账款还款,以美化财务业绩。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程兴国还透露了与诺亚合作过程中的瑕疵。因为前者擅自修改了资金转账流程,资金流向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诺亚的注意。后者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其中有诈。疑,最终导致相关涉案人员被拘留。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诺亚财富已采取增加上市公司股份质押、查封上市公司股份(取得诚兴国际控股权)、查封相关银行账户和固定资产、要求支付方按照债转股协议履行还款义务等措施。,从而尽可能地挽回资金损失。
不过,目前诺亚财富在回收资金方面遇到了不少“麻烦”。JD.COM等机构先后否认存在相关应收账款合同,并指出诚兴国际伪造与JD.COM的业务合同进行欺诈。
JD.COM指出,广东诚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诚兴国际控股的关联公司)是JD.COM的一家普通供应商,在JD.COM有一定的业务。没有JD。据该网站所知,诚兴公司涉嫌与JD.COM等公司伪造合同进行欺诈。而且诺亚财富的上海格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被骗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以任何方式向JD.COM核实合同的真实性,暴露了自身在合规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重大缺陷。
“这意味着诺亚可能很难从应收账款的支付方获得资金来支付基金的本息。”一位私募基金人士透露。在他看来,目前诺亚财富要想最大限度挽回资金损失,可能需要从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的资本运作入手。毕竟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脆弱的风险控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诺亚踩雷成兴国际控股“骗局”折射出当前金融机构的风控漏洞。
“与欧美金融机构主要根据融资企业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来支持各类信贷产品相比,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仍根据交易对手的资金实力和抵押物来判断相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风险。”一家保理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这无疑给了一些居心不良的融资机构伪造材料骗取资金的操作空。
他透露,上述完全不同的风控侧重点,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对违约风险的可预见性和对融资企业的欺诈路径。在欧美国家,很多企业在遭遇违约风暴之前,其资金流往往会出现紧张的“信号”;而在中国,很多企业在被曝出拖欠货款或欺诈(庞氏骗局或自筹资金业务难以维持)的风波之前,资金链还是“充裕”的,但一旦真相大白,其资金链就会突然断裂。
市场传言:诺亚财富发现诚兴国际有骗局后,罗静去汪静波办公室承认“还不起,希望继续发行产品借新还旧”,但汪静波决定报警。
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风控总监直言,当前金融机构更大的风控缺陷是风控流于形式,盲目跟风。
“比如很多金融机构看贷款融资公司是否在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成功,作为双方合作发行产品的重要风控考核指标之一。”他告诉记者,诚兴国际正是利用了金融机构的这种风险控制心态,将之前与诺亚的合作案例“打包”,以同样的方式从云南信托、蔡襄证券等金融机构拿走资金来“增信”。
“事实上,受诚兴国际影响的金融机构仍然很多,但他们很可能通过资金池业务掩盖供应链融资相关的坏账,以避免对其声誉造成大的影响。”该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风控总监向记者透露。
(编辑:林鸿)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发布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广东《21世纪环球经济报》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请点击此处获取详细信息或授权信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诺亚财富 34亿,诺亚财富近况":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79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